江长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中选择200例,使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诊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常见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科门诊中可提高患儿的诊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并增加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罗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治疗的2508例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的基础,回顾分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H p感染阳性情况.结果:全部2508例观察对象中1644例阳性,阳性率为65.56%,其中,胃反流性胃炎占65.81%,十二指肠溃疡占68.37%,慢性胃炎占69.26%,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患者H 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肠疾病患者(P<0.05).结论:H 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需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根除Hp感染现象.
作者:戴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行胸部X线检查诊断,探究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炎患儿.结果:320例临床诊断婴幼儿肺炎患儿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野小点状小片状阴影24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127例;表现为肺门增浓213例;表现为肺气肿或局限性肺气85例;表现为肺野实变性改变19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婴幼儿肺炎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观察病变范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全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2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60患者进行CT常规平扫归为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双源CT平扫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分析,行双源CT的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行常规CTDE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图像率为100%,对照组有效图像率为9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系统肿瘤应用双源CT,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而较常规CT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且降低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马海鸿;张丽;戴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途径选择.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胸痛患者74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改良后急诊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模拟评分上,观察组始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2.97%<97.30%,P<0.05).结论:通过为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抢救治疗的整体效果,其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徐俭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表现,探讨X线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以CT和痰菌检验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X线检查诊断肺结核的符合率,并分析各种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痰菌检验结果: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浸润型肺结核28例,干酪型肺结核14例,纤维空洞型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胸部X线检查共检出肺结核58例,诊断符合率为85.29%.结论: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作者:石强;黄启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标.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等神经电生理方法测评.结果: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组1患者其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异常占93.02%;对比组2异常率78.94%、组3异常率61.53%;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增加,其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结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自觉症状前,其神经就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给予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能有效地查出患者病情.且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查出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的沟通方法与应用价值并作分析比较.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15日—2016年6月16日期间收治入院并且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给予沟通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且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恢复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为了分析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并研究其与该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设为研究组,48例非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在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部位、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GCS评分以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此外,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这六方面是进展性脑挫裂伤发生的高危因素,除合并糖尿病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其他的都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较多,且大多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关系.
作者:单学仕;蔡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肺结节患者分别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低剂量CT扫描工作加以疾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肺结节患者分组;对照组: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优良率(100.0%)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98.3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结节患者,临床分别选择对其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终均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诊断优良率,并且终获得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但是选择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可以将对患者产生的辐射量加以有效降低.
作者:温竞;吉玉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对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现阶段,影像设备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尤其以医学范畴内的影像技术为主.医学装备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影像人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策略.
作者:薛洪阳;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部可疑肿块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80例肺部可疑肿块的患者在16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穿刺和活检.结果:8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95%,有并发症的为5%.结论:肺部穿刺活检为病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帮助临床对肿块进行定性和分类,对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覃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及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对胸部摄影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影像科接受胸部摄片检查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拍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CR组和DR组均350例,通过两组患者进行胸部摄影后,对比他们拍摄胸片效果.结果:通过D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胸片的效果明显要优于C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的胸片,DR组的甲级片明显高于CR组,DR对图像的分辨率、影像层次、对比度和图像细节的显示均优于CR,DR组摄像时间明显短于CR组,通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明显要优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几乎无重拍现象.
作者:潘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慢性附件盆腔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慢性附件盆腔炎13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65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76.92%是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0.77%(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附件盆腔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而且还能加快患者病症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沈红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磁共振前列腺检查的150例患者资料,整理和总结护理方法,应用设备为西门子Trio,3.0T超导磁共振,增强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射速度2.0m l/s,注射总量按照0.2m l/k g.结果:150例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患者成功率99%,均能清晰显示前列腺正常结构及可疑病变的血流参数的动态变化.结论:良好的护理准备对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的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贺姝瑶;程琳;邓丽;郑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7月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愈的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炎症22例,占52.3%,CT表现支气管壁弥漫水肿增厚,管腔变窄;结核10例,占23.8%,CT表现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钙化;肿瘤6例,占14.3%,CT表现右肺肺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病2例,占4.8%,CT表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扩张和创伤性湿肺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明确病因的首选检查.
作者:崔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像检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影像科收治的100例影像检查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50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影像检查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待患者检查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在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及可比性.结论:在影像检查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将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期间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影像检查的结果不受影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影像检查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萍;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