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叶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且病程在3月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V A S)评价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的VAS评分均降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且病程小于3个月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32例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产后42d时盆底功能进行评估,将其依照早期盆底功能复查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均有66例产妇.其中正常组产妇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无显著不良影响,异常组产妇则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异常,研究时需对其异常情况影响因素作深入探究.结果:比较研究数据可知,两组产妇在孕期增加体重、产程及新生儿体重等资料中可见其差异较为明显,且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其中有统计学意义存在.而在年龄、分娩方式等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可见其中无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产妇极有可能会因体重、产程、新生儿体重等多方因素影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因此应结合该类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为产妇产后恢复提供更优质的医护质量.
作者:栾琳;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发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能显著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同时可预防再次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贾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诊治的12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60患者进行CT常规平扫归为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双源CT平扫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分析,行双源CT的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行常规CTDE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图像率为100%,对照组有效图像率为9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泌尿系统肿瘤应用双源CT,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而较常规CT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且降低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马海鸿;张丽;戴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于老年早期肺癌进行治疗,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例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对其采用VATS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VATS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对肺部的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如果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并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获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伟;王可兵;龚磊;杨锦雷;窦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47.2%,低于动态心电图诊断81.9%(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和室性早搏成对等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姜晓霞;龙文军;张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磁共振影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降生的5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磁共振影像及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影像诊断出57例,诊断准确率100%,而CT诊断出52例,诊断准确率91.2%,二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工作中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优于CT,早期诊断的优越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峰;王学林;吴胜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共收治78例慢阻肺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之后,皆有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莫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析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2015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成两组,24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情绪评分、止血时间以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2.13±1.20)分,抑郁评分为(41.52±1.36)分,止血时间为(5.10±1.21)天,贫血发生概率为4.1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在降低贫血发生概率、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效果也较佳.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SI)在测定肝脏硬度与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通过SSI检查、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检出结果得出二者相关性.结果:肝穿刺活检病理分级显示S1、S2、S3、S4例数分别为40例、40例、17例、3例,S S I检查显示患者肝脏硬度分期F0、F1、F2、F3、F4分别16例、34例、31例、13例、6例.将数据纳入统计学检验显示,肝脏硬度与组织活检病理之间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系数r为0.619,提示二者之间有正相关性.结论:经S S I所测得干在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病理之间相关性较好,有利于动态监测肝脏纤维化进程,帮助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立锋;陈微微;沈丽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无症状型宫外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入院后皆给予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检查方式的宫外孕检出准确率.结果:60例孕妇皆经手术证实为宫外孕,而经腹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经阴部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58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二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P=0.004<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庞欢;杨景;徐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优质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结果: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两组数据,优质护理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国家二级医院CT设备运行的成本与效益,为实现医院宏观经济的管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结合国家中、西、东部地区的具体省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67家二级医院在过去的五年中的CT设备运行成本和效益为基本资料,在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角度上,明确设备的成本效益问题.结果:通过分析显示,在调查的三个省份中,CT的平均拥有量是(1.7±0.9)台.针对样本医院中的CT设备进行成本的实际运算,会发现在这64家二级医院中,在2010年—2014年间CT的年平均总运行成本是134.9万元、138.2万元、148.7万元、157.2万元、177.1万元,始终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结论:经过分析,国家二级医院的CT设备运行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技术效益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作者:吴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收集我院儿科确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96例,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8例,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两组结果,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展开了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深入研究.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2014年3月之间在本医院进行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患儿,在这期间一共有90例.笔者将这90例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及氧雾吸入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变化情况,通过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7到8天,咳嗽消失时间大概在第五天左右,啰音消失时间大概在第五天到第六天之间.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0到12天,咳嗽消失时间大概在第7到八天,啰音消失时间大概在7到9天左右.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两组比较差异是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44%,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的.结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佳方法是对药液进行雾化处理,这种治疗方法更加快捷有效,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作者:杨月敏;张玉柱;宋玉玲;张岩;杨茜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