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

周玉桂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救治流程, 效果
摘要: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肺部可疑肿块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80例肺部可疑肿块的患者在16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穿刺和活检.结果:8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95%,有并发症的为5%.结论:肺部穿刺活检为病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帮助临床对肿块进行定性和分类,对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覃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研究组采用B超诊断,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套叠患儿中采用B超检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患者资料来源于此期间就诊于我院的68例为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4.12%,治疗依从率为97.06%,远远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的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及依从性,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I C 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机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对照组予以血流灌注,观察组予以CRRT疗法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ICU脓毒血症患者的肌酐浓度为(143.82±44.12)umol/L,尿素氮为(12.14±6.98)mmol/L,P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为(23.87±4.15)s,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55.18±8.14)s,APACHEII评分为(7.39±2.41)分,均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培栋;王贤东;张伟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型超声应用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单纯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声表现明显不一致,观察组的肝动脉血流量、峰值速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肝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浩;杨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2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就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作以探讨.方法:依据手术室内是否采取护理路径干预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T0、T1、T2时间点H R、M A P、血糖、H E、E、皮质醇水平以评估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两组HR、MAP、血糖、NE、E、皮质醇指标在T1时间点的水平高于T0时间点水平,前述各项指标T2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前述各项指标水平观察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通过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能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纯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分析决策

    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全民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医学影像学发展新形势下有着不断的推进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对医生误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是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互联网医疗要走完全流程少不了医学影像这一领域上的开掘.事实上,海外已有不少医学影像应用已初见成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先进实例进一步推进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更快实现中国健康理念而继续前行.

    作者:阳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对影像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影像检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影像科收治的100例影像检查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50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影像检查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待患者检查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在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及可比性.结论:在影像检查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将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期间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影像检查的结果不受影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影像检查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萍;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160例心脏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U C G)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和每搏输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血清尿素水平对心功能分级有一定的影响,血清尿素水平越高,等级越高;同时对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有影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血清尿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测定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观察疗效和评估病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娟;王刚;魏红随;刘兴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析急诊脑梗塞患者的佳护理方案

    目的:探讨在急诊脑梗塞患者临床干预中佳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病患中选取71例急诊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5)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6)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顾叶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MRI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多期动态增强CT和MRI检查诊断.结果:MRI病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多期增强扫描能有效显示小肝癌病人的血供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作者:李丙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糖波动导致糖尿病慢性肾损害的研究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肾病损害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26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25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24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对比统计三组血糖波动情况及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然而C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明显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慢性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血糖波动越大,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汪饶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分析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是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肺部疾病是呼吸道常见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患者治疗主要依靠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而且患者还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比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辅助呼吸、留置管等容易诱发肺内真菌感染,需要加强防护,提前做好预防肺内真菌感染,减少发病机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昌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时限性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科救治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4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救治的停留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对照组停留时间为40.91±21.83分钟,实验组为30.29±14.78分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停留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时限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进行管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进一步提高绿色通道救治的高效性.

    作者:赵绮华;管癸芬;谢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共收治78例慢阻肺患者,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可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实施不同护理模式之后,皆有显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对照组不及观察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莫冬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价值及与CT的对比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价值及与CT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过手术确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在手术前的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X线的检查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患者有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率为70%,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患者有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率为88.9%.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避免因误诊或延误治疗时间而导致的患者病情加重.

    作者:李海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

    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