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层螺旋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

覃延

关键词:螺旋CT, 肺部穿刺, 肿块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可疑肿块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80例肺部可疑肿块的患者在16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穿刺和活检.结果:8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95%,有并发症的为5%.结论:肺部穿刺活检为病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帮助临床对肿块进行定性和分类,对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发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能显著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症状,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同时可预防再次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贾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A和MRA用于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CTA和MRA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查体高度疑似颅内脑动脉瘤患者或者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进行CTA检查,B组进行MRA检查,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两组患者DSA检查.结果:针对超过5毫米的动脉瘤特异度、灵敏度检测,两组患者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与MRA检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对于检测5mm及以上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而MRA方式检测也应用较多,但检出率较CTA低.

    作者:高传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I C 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机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对照组予以血流灌注,观察组予以CRRT疗法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ICU脓毒血症患者的肌酐浓度为(143.82±44.12)umol/L,尿素氮为(12.14±6.98)mmol/L,P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为(23.87±4.15)s,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55.18±8.14)s,APACHEII评分为(7.39±2.41)分,均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培栋;王贤东;张伟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的选取66例寻常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并根据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耳穴埋豆和耳穴埋豆+情志护理干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治疗以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3.55%(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0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丽琴;王华;祁志敏;郭艳君;王海燕;郑树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服务的价值评析

    目的:评析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2015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成两组,24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情绪评分、止血时间以及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2.13±1.20)分,抑郁评分为(41.52±1.36)分,止血时间为(5.10±1.21)天,贫血发生概率为4.1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应用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在降低贫血发生概率、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效果也较佳.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进程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构建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与对照组患者(79.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进程中效果良好,可以使护理服务更加程序化,节省更多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尤思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接生胎儿2300例,对其中疑为胎儿畸形的孕产妇实施二维超声检测以及二维超声+四维超声的联合检测,依照胎儿出生情况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判定.结果:经分娩证实,共有79例确实存在胎儿畸形.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检测准确率上,二维超声组远不及联合检查组(79.75%<94.9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检测结果可知,在畸形分布类型上,两组检测均以神经系统畸形高,其次则为心脏畸形,以消化系统畸形与颜面部畸形的发生率低,两组检测在畸形分布类型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在畸形类型上检测较为全面,可在产前诊断中予以推广.

    作者:杨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意义探析

    目的:探讨对肺结节患者分别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低剂量CT扫描工作加以疾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肺结节患者分组;对照组: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节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优良率(100.0%)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98.3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同对照组肺结节患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结节患者,临床分别选择对其开展常规剂量CT扫描工作以及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终均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诊断优良率,并且终获得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但是选择开展低剂量CT扫描工作,可以将对患者产生的辐射量加以有效降低.

    作者:温竞;吉玉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增强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牙源性脓肿致下行性纵隔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于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断价值.方法:双源CT对9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颌面颈胸部联合扫描,其中6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感染扩散部位、范围、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牙源性DNM患者的CT影像表现均为牙槽骨(病变牙齿区)周脓肿、颈胸部脓肿、非包裹性积液/积气,伴有下行性纵隔内脓肿、胸腔脓肿,增强扫描可以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累及范围、血管有无受侵及.其中4例出现颈部咽喉的狭窄及移位.所有病例颈部均为皮下广泛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7例,累及后纵隔脓肿2例.依据CT影像,临床可以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颌面颈胸部联合CT扫描对牙源性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能准确显示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感染的病变范围、累及部位,应作为此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段慧;韩丹;单可记;张宝川;康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锡类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锡类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方中青黛的靛蓝和靛玉红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靛蓝在2.024~32.384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29.15C+48.696,r=0.9992(n=5),靛玉红在0.1928~3.0848μg范围内有良好内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270.17C-9.2458,r=0.999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和97.1%,RSD均为0.54%.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检测,有效地控制锡类散的质量.

    作者:陈清华;贺敬竹;耿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议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及Meta分析

    目的:对利福喷丁联合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参考文献查询、对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医学周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中,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在治疗肺结核方面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选取,并使用相关软件对参考文献展开Meta分析.结果:经过相关筛选,共选用参考文献5篇,在5篇参考文献当中包括600位肺结核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有301位,并且观察组患者采用利福喷丁进行肺结核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有299位,对照组患者使用利福平进行肺结核治疗.通过相关计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治疗效果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肺结核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利福喷丁的治疗效果要比利福平好,能够更快速的让患者进行恢复,值得被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激光美容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探讨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多种内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对人体皮肤不同的反应.在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作用时,要保持合适温度,适当的体位.现阶段国内激光内容治疗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比传统美容技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7d及1个月的平均视力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角膜平均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7d及1个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值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散光值和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子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时限性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科救治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4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救治的停留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对照组停留时间为40.91±21.83分钟,实验组为30.29±14.78分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停留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时限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进行管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进一步提高绿色通道救治的高效性.

    作者:赵绮华;管癸芬;谢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与MRI对诊断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诊断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就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所有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萎缩性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应增加观察例数继续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治疗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治疗的结果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异位妊娠患者,并且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判定该治疗方式的实际使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对照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73.1%;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输卵管炎;对照组中出现了1例盆腔炎,3例输卵管炎和2例子宫内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比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当中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彭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为了分析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并研究其与该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设为研究组,48例非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在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部位、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GCS评分以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此外,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这六方面是进展性脑挫裂伤发生的高危因素,除合并糖尿病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其他的都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较多,且大多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关系.

    作者:单学仕;蔡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炎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评定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收集我院儿科确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96例,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8例,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两组结果,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