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锡类散质量标准研究

陈清华;贺敬竹;耿秋霞

关键词:锡类散, 靛蓝, 靛玉红,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建立锡类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方中青黛的靛蓝和靛玉红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靛蓝在2.024~32.384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129.15C+48.696,r=0.9992(n=5),靛玉红在0.1928~3.0848μg范围内有良好内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270.17C-9.2458,r=0.999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和97.1%,RSD均为0.54%.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检测,有效地控制锡类散的质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进行检测,检查斑块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71例,占52.59%;颈内动脉起始部32例,占23.70%;颈外动脉起始部5例,占3.70%;颈动脉主干27例,占20.00%.低回声斑块25个,等回声斑块20个,强回声斑块60个,混合回声斑块36个.管腔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高频彩超技术能早期诊断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

    目的:研究阴道炎疾病患者在门诊妇科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门诊妇科接受治疗的阴道炎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妇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阴道炎治疗期间门诊妇科护理服务满意度、阴道炎症状消失时间、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阴道炎治疗期间门诊妇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显著(P<0.05);阴道炎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期间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炎疾病患者在门诊妇科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建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16例,并对每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HRCT联合扫描.应用Mcloud分类法对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分类.结果:16例行影像学检查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中,磨玻璃样影16例(100%),丝网状影13例(81.25%),小圆结节影9例(56.25%),小叶间隔增厚11例(68.75%);多发实变影13例(81.25%),细支气管扩张11例(68.75%),肺气囊5例(31.25%),肺大泡2例(12.50%),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6.25%).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通过正确认识该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冉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106例,利用超声诊断,深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判断病患的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106例使用超声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当中,经过病理诊断证实,有103例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正确率达到97.17%,和病理结果接近.同时,病患的损伤瓣膜主要是主动脉膜(A V),病变位置和主要累及心瓣叶基底部.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有效的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对病变瓣膜和累及位置判断,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方法理想,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帮助患者早期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胸部X线检查诊断婴幼儿肺炎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行胸部X线检查诊断,探究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炎患儿.结果:320例临床诊断婴幼儿肺炎患儿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野小点状小片状阴影24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127例;表现为肺门增浓213例;表现为肺气肿或局限性肺气85例;表现为肺野实变性改变19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婴幼儿肺炎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观察病变范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全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自然腔道组和腹腔镜组,对自然腔道组患者实施经肛门内镜微创治疗,对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自然腔道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腹腔镜组早(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应激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诊断子宫肌瘤中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超声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均实行阴道B超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比经不同检查后患者误诊率.结果:本次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部B超检查的时候其中漏诊与误诊发生率为19.04%,阴道B超检查的时候其中漏诊与误诊发生率为4.76%,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不同诊断方式之后的误诊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将阴道B超与腹部超声B超检查应用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均具备一定效果,但是阴道B超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腹部超声检查,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黎丹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84.1±9.6分)优于对照组(75.2±8.3分)(P<0.05),且观察组的实验教学满意度及各项教学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ll P<0.05).结论: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通过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可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乳腺癌临床效果差异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乳腺癌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本院病理学诊断确诊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32).参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联合组采用彩色多普勒与CT联合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参照组患者临床诊断确诊率87.5%,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为100%,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的有效方式,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常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M R I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20例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分析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通过对所选的20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孕囊均能够清晰的显示,在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是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利用MRI,能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张正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促甲状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内的促甲状腺素是否与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以在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学和活检的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单纯组60例为甲状腺癌,转移组20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时采用TNM分期显示单纯组Ⅰ到Ⅱ期人数为37人,Ⅲ到Ⅳ期人数为23人.对血清促甲状腺素进行分析.结果:单纯组的促甲状腺素水平要显著性低于转移组(P<0.05).分期对比结果为促甲状腺素水平随着分期而增加(P<0.05).结论:随着甲状腺癌病情的进展患者体内促甲状腺素增加,淋巴结转移患者要显著性高于甲状腺癌患者.

    作者:侯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与DR进行胸部摄影的质量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及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对胸部摄影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影像科接受胸部摄片检查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拍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CR组和DR组均350例,通过两组患者进行胸部摄影后,对比他们拍摄胸片效果.结果:通过D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胸片的效果明显要优于C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的胸片,DR组的甲级片明显高于CR组,DR对图像的分辨率、影像层次、对比度和图像细节的显示均优于CR,DR组摄像时间明显短于CR组,通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明显要优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几乎无重拍现象.

    作者:潘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均对其行CT检查及高磁场MRI颅脑平扫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图像较CT检查图像清晰度及疾病检出率明显更高.结论:高磁场颅脑MRI颅脑平扫检查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的检出率更高,所得图像清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诊断依据,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薛建昌;冯素贤;余杰;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2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接生胎儿2300例,对其中疑为胎儿畸形的孕产妇实施二维超声检测以及二维超声+四维超声的联合检测,依照胎儿出生情况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判定.结果:经分娩证实,共有79例确实存在胎儿畸形.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检测准确率上,二维超声组远不及联合检查组(79.75%<94.9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检测结果可知,在畸形分布类型上,两组检测均以神经系统畸形高,其次则为心脏畸形,以消化系统畸形与颜面部畸形的发生率低,两组检测在畸形分布类型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在畸形类型上检测较为全面,可在产前诊断中予以推广.

    作者:杨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