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B超与阴道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黎丹妮

关键词:腹部B超, 阴道B超, 子宫肌瘤,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诊断子宫肌瘤中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超声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均实行阴道B超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比经不同检查后患者误诊率.结果:本次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部B超检查的时候其中漏诊与误诊发生率为19.04%,阴道B超检查的时候其中漏诊与误诊发生率为4.76%,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不同诊断方式之后的误诊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将阴道B超与腹部超声B超检查应用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均具备一定效果,但是阴道B超检查误诊率显著低于腹部超声检查,值得广泛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临床急救措施,急救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存活率分别为25.0%、11.1%、9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6%、37.1、74.3%(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8±2.7)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1)d(P<0.05).结论:临床急救措施及综合护理方法应用于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临床干预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俞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初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和常规然负重中立位MRI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颈椎失稳和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滑动距离、椎间盘突出诊断率、椎间盘突出经线和椎管前后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失稳和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突出率和突出经线,以及椎管狭窄程度等病变情况,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儒牛;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乳腺癌临床效果差异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诊断乳腺癌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本院病理学诊断确诊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32).参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联合组采用彩色多普勒与CT联合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参照组患者临床诊断确诊率87.5%,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确诊率为100%,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的有效方式,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常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与DR进行胸部摄影的质量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及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对胸部摄影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影像科接受胸部摄片检查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拍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CR组和DR组均350例,通过两组患者进行胸部摄影后,对比他们拍摄胸片效果.结果:通过D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胸片的效果明显要优于C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的胸片,DR组的甲级片明显高于CR组,DR对图像的分辨率、影像层次、对比度和图像细节的显示均优于CR,DR组摄像时间明显短于CR组,通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明显要优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几乎无重拍现象.

    作者:潘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A和MRA用于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CTA和MRA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查体高度疑似颅内脑动脉瘤患者或者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进行CTA检查,B组进行MRA检查,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两组患者DSA检查.结果:针对超过5毫米的动脉瘤特异度、灵敏度检测,两组患者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与MRA检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对于检测5mm及以上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而MRA方式检测也应用较多,但检出率较CTA低.

    作者:高传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胆囊结石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评价分析胆囊结石术后疼痛护理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的抽取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9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接收.并将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采取奇偶数分配法等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为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5.37±1.25)d,明显高于观察组(3.11±1.02)d,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患者对比为:95.56%: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容易引起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沙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7月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愈的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炎症22例,占52.3%,CT表现支气管壁弥漫水肿增厚,管腔变窄;结核10例,占23.8%,CT表现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钙化;肿瘤6例,占14.3%,CT表现右肺肺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病2例,占4.8%,CT表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扩张和创伤性湿肺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明确病因的首选检查.

    作者:崔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均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随机选择114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阳性率,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4.39%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0.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均属于常用的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方法,其中心脏彩超诊断阳性率较高,更利于早期诊断,促使患者实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丁永来;张永生;胡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价值及与CT的对比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诊断价值及与CT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过手术确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在手术前的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结果:X线的检查中,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患者有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率为70%,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符的患者有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率为88.9%.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有助于医师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避免因误诊或延误治疗时间而导致的患者病情加重.

    作者:李海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均对其行CT检查及高磁场MRI颅脑平扫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图像较CT检查图像清晰度及疾病检出率明显更高.结论:高磁场颅脑MRI颅脑平扫检查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的检出率更高,所得图像清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诊断依据,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薛建昌;冯素贤;余杰;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2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对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M P C N L治疗的75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操作流程,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14.5±17.6)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4.5±10.0)mL;I期结石清净率为85.3%(64例),Ⅱ期结石清净率为98.7%(74例),1例患者仍有残留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净;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0.3)d.结论:采取M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确切,排石效率高,且微创伤,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李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增强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牙源性脓肿致下行性纵隔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于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断价值.方法:双源CT对9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颌面颈胸部联合扫描,其中6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感染扩散部位、范围、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牙源性DNM患者的CT影像表现均为牙槽骨(病变牙齿区)周脓肿、颈胸部脓肿、非包裹性积液/积气,伴有下行性纵隔内脓肿、胸腔脓肿,增强扫描可以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累及范围、血管有无受侵及.其中4例出现颈部咽喉的狭窄及移位.所有病例颈部均为皮下广泛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7例,累及后纵隔脓肿2例.依据CT影像,临床可以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颌面颈胸部联合CT扫描对牙源性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能准确显示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感染的病变范围、累及部位,应作为此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段慧;韩丹;单可记;张宝川;康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治疗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治疗的结果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异位妊娠患者,并且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判定该治疗方式的实际使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对照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73.1%;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输卵管炎;对照组中出现了1例盆腔炎,3例输卵管炎和2例子宫内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比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当中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彭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神经局部脂肪浸润1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及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动态、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分布、走形、粗细及其与周围神经的组织关系,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详实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中患者右上肢肌肉萎缩2年,查体右上肢肌力减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肢近腋窝处所见团状强回声,多考虑神经纤维脂肪(包绕神经),可疑来源于桡神经或肌皮神经根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及施行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以及施行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参与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8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1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2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锁骨功能恢复例数为3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3例,差异明确(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提高患者的锁骨功能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施行价值.

    作者:庞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