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阿凤珍;朱博

关键词:高频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进行检测,检查斑块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71例,占52.59%;颈内动脉起始部32例,占23.70%;颈外动脉起始部5例,占3.70%;颈动脉主干27例,占20.00%.低回声斑块25个,等回声斑块20个,强回声斑块60个,混合回声斑块36个.管腔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高频彩超技术能早期诊断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析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结肠癌患者予以研究,均给予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且于术后6个月予以复诊,统计对比患者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显示,49例(94.2%)呈阳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5例(28.8%)患者术后复发,与病理诊断结果的16例(30.8%)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前与术后复发诊断中,CT检查准确率均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裴林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进行检测,检查斑块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71例,占52.59%;颈内动脉起始部32例,占23.70%;颈外动脉起始部5例,占3.70%;颈动脉主干27例,占20.00%.低回声斑块25个,等回声斑块20个,强回声斑块60个,混合回声斑块36个.管腔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高频彩超技术能早期诊断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激光美容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探讨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多种内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对人体皮肤不同的反应.在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作用时,要保持合适温度,适当的体位.现阶段国内激光内容治疗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比传统美容技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对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M P C N L治疗的75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操作流程,并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14.5±17.6)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4.5±10.0)mL;I期结石清净率为85.3%(64例),Ⅱ期结石清净率为98.7%(74例),1例患者仍有残留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净;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1±0.3)d.结论:采取M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确切,排石效率高,且微创伤,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李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意义分析决策

    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全民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医学影像学发展新形势下有着不断的推进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对医生误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是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互联网医疗要走完全流程少不了医学影像这一领域上的开掘.事实上,海外已有不少医学影像应用已初见成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先进实例进一步推进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更快实现中国健康理念而继续前行.

    作者:阳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培养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思考

    现阶段,影像设备的进步速度非常快,尤其以医学范畴内的影像技术为主.医学装备的快速发展需要医学影像人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策略.

    作者:薛洪阳;王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神经局部脂肪浸润1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及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动态、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分布、走形、粗细及其与周围神经的组织关系,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详实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中患者右上肢肌肉萎缩2年,查体右上肢肌力减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肢近腋窝处所见团状强回声,多考虑神经纤维脂肪(包绕神经),可疑来源于桡神经或肌皮神经根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随访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生长变化情况,提高超声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院行甲状腺切除术90例患者(共120个结节)其超声随访征象资料.结果:70个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两者在结节大小、内部成分、钙化方面的差异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边缘、回声、纵横比方面的差异比较并无显著性存在(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随访中对其相关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出终对良、恶性正确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胰腺癌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胰腺癌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经术后病理诊断却真的额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及超声诊断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能够对患者肿瘤大小、密度、形态及肿瘤与临近脏器、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超声诊断结果与螺旋CT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临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胰腺癌术前诊断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推广使用.

    作者:张砚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诊断应用99Tcm-MIBI显像诊断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诊断应用99Tcm-MIBI的诊断效果和准确性.方法:对我院中2015年1月—2016年8月中收治的30例疑似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99Tcm-MIBI、甲状腺彩超、CT诊断三种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对三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结果:99Tcm-MIBI的诊断方式灵敏度较其他两组更高,并且其特异性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现象对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检出率,甲状腺彩超检测以及CT检测均有良好的诊断结果,但99Tcm-MIBI诊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邱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外孕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采取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用于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为对象,采取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手段,观察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契合情况.结果:82例宫外孕患者总共诊断出79例,误诊3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6.3%.结论:宫外孕使用经腹部或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率.

    作者:殷显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门诊诊治的患者中抽取8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优质组(n=44)在门诊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n=44)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满意度是97.73%,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是(96.23±1.32)分;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86.36%,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是(89.26±4.13)分;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正性影响较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蔡密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超声引导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并比较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9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之前均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5例,经过磁共振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2例,两组比较,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是两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它们能够分别对患者的不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相对来说各有各自的检查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两种检测技术共同诊断,能更好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

    作者:钱梦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特发性视网膜膜术前眼影像学检查分析

    特发性视网膜膜病变,既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影像学检查经常面对的检查对象.然而,作为一种影像学的检查,其检查结果的判定是基于对视网膜结构的了解.因此,本文结合常见的视网膜膜病变及表现,介绍了目前较为精准的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作者:尹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0年2—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观察组行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8%、死亡率2%,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80%、死亡率22%,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势显著.结论:应将锥颅血肿碎吸术应用到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张冯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管理体系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开展基本中医护理技术的资料和2016年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管理体系实施后,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科室、实施项目、年度工作量、年度经济效益、患者满意度、学科论文与科研都有显著升高.结论: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推广管理体系,能有效发挥中医专科优势,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了中医学科的发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