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及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动态、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分布、走形、粗细及其与周围神经的组织关系,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详实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中患者右上肢肌肉萎缩2年,查体右上肢肌力减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肢近腋窝处所见团状强回声,多考虑神经纤维脂肪(包绕神经),可疑来源于桡神经或肌皮神经根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收集我院儿科确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96例,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8例,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两组结果,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进行检测,检查斑块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71例,占52.59%;颈内动脉起始部32例,占23.70%;颈外动脉起始部5例,占3.70%;颈动脉主干27例,占20.00%.低回声斑块25个,等回声斑块20个,强回声斑块60个,混合回声斑块36个.管腔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高频彩超技术能早期诊断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均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随机选择114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阳性率,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4.39%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0.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均属于常用的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方法,其中心脏彩超诊断阳性率较高,更利于早期诊断,促使患者实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丁永来;张永生;胡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1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镇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12例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相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组重度子痫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因应用硫酸镁治疗导致急性肺水肿以及心衰;两组患者中无子痫发生.结论:轻度子痫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后,不能阻断患者的病情发展,亦不能改变妊娠结局,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镇静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得出适时终止妊娠安全可行,在重度子痫患者中应用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探讨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多种内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对人体皮肤不同的反应.在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作用时,要保持合适温度,适当的体位.现阶段国内激光内容治疗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比传统美容技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试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明确诊断出患者的病理分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就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所有患者的总诊断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萎缩性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应增加观察例数继续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41例.其中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单一使用法莫替丁治疗(单一组),另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联合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相较于单一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烧心积分为(0.86±0.57)分、反酸积分为(0.87±0.68)分、胸骨后灼痛积分为(0.23±0.5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单一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树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治疗的结果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异位妊娠患者,并且以数字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判定该治疗方式的实际使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对照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73.1%;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出现输卵管炎;对照组中出现了1例盆腔炎,3例输卵管炎和2例子宫内膜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的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比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有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当中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彭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脓毒血症经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可以有效促进转归,改善预后,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冷凌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中选择200例,使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诊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常见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科门诊中可提高患儿的诊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了解,并增加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罗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在脊柱创伤中应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23例实施CT技术诊断,另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1例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脊柱创伤患者中包含单纯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2例和骨折脱位型3例;11例柱创伤患者中包含椎骨损伤5例,脊髓损伤2例,韧带损伤3例,椎间盘损伤1例.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对于CT技术无法诊断的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能够进一步明确病理变化及程度,评估软组织、椎间盘等创伤情况.
作者:邵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I C 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机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对照组予以血流灌注,观察组予以CRRT疗法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ICU脓毒血症患者的肌酐浓度为(143.82±44.12)umol/L,尿素氮为(12.14±6.98)mmol/L,P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为(23.87±4.15)s,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55.18±8.14)s,APACHEII评分为(7.39±2.41)分,均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培栋;王贤东;张伟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生长变化情况,提高超声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院行甲状腺切除术90例患者(共120个结节)其超声随访征象资料.结果:70个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两者在结节大小、内部成分、钙化方面的差异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边缘、回声、纵横比方面的差异比较并无显著性存在(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随访中对其相关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出终对良、恶性正确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妇产科疾病应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56/60),其中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与盆腔附件炎性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40/60),显著低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产科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必要时可采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杨学红;张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磁共振前列腺检查的150例患者资料,整理和总结护理方法,应用设备为西门子Trio,3.0T超导磁共振,增强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射速度2.0m l/s,注射总量按照0.2m l/k g.结果:150例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患者成功率99%,均能清晰显示前列腺正常结构及可疑病变的血流参数的动态变化.结论:良好的护理准备对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的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贺姝瑶;程琳;邓丽;郑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及数字化X线摄影(DR)成像系统对胸部摄影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影像科接受胸部摄片检查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拍摄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CR组和DR组均350例,通过两组患者进行胸部摄影后,对比他们拍摄胸片效果.结果:通过D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胸片的效果明显要优于CR摄影系统对患者进行拍摄的胸片,DR组的甲级片明显高于CR组,DR对图像的分辨率、影像层次、对比度和图像细节的显示均优于CR,DR组摄像时间明显短于CR组,通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明显要优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对患者进行胸部摄影的图像效果,几乎无重拍现象.
作者:潘璇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