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珍
目的:通过对40葡萄胎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葡萄胎疾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葡萄胎的40例患者资料,将其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诊断葡萄胎的准确性.结果:2010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超声诊断为葡萄胎40,均行清宫术治疗,组织送病理检查,病检结果为完全性葡萄胎30例,部分性葡萄胎6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毛膜癌1例,稽留流产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结论:超声诊断葡萄胎准确率较高,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随访手段,对于葡萄胎清宫手术或是后期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之,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障碍、方法及技巧知认知的掌握.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护理,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试验组在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74.55%与90.91%分别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二者相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二者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患者交流时医护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与方法才能更好地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更好满足患者的多项需求,使护理满意度提升.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磁共振前列腺检查的150例患者资料,整理和总结护理方法,应用设备为西门子Trio,3.0T超导磁共振,增强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射速度2.0m l/s,注射总量按照0.2m l/k g.结果:150例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患者成功率99%,均能清晰显示前列腺正常结构及可疑病变的血流参数的动态变化.结论:良好的护理准备对磁共振前列腺成像检查的成功尤为重要.
作者:贺姝瑶;程琳;邓丽;郑光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临床进修学习中运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护理进修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修生行传统护理管理临床教学模式、研究组行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终比较两组进修生带教效果.结果:在各项护理管理知识掌握率的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理论考试成绩比较中,研究组得90分以上的进修生比例也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比较中P均<0.05.结论:将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临床进修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进修生医护知识运用及管理水平,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沈川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予以经胸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后确诊的47例心脏粘液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为单发心脏黏液瘤,其中有左房黏液瘤40例,7例右房粘液瘤,大瘤体投影面积为5.5c m×4.3c m,小瘤体投影面积1.4c m×1.2c m;40例瘤体为椭圆形,7例为分叶状瘤体;瘤体边缘光滑者32例,瘤体边缘毛躁者15例;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与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经胸心脏超声的诊断率为95.74%,对比无显著意义(χ2=2.10,P>0.05).结论:心脏黏液瘤予以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高,可清晰显示瘤体形态,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对心脏粘液瘤的早期诊断效果确切.
作者:龚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9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之前均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5例,经过磁共振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2例,两组比较,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是两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它们能够分别对患者的不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相对来说各有各自的检查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两种检测技术共同诊断,能更好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
作者:钱梦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F78-IIIA型300MA X线机的安装、接线与调试.
作者:黄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部可疑肿块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80例肺部可疑肿块的患者在16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穿刺和活检.结果:8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95%,有并发症的为5%.结论:肺部穿刺活检为病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帮助临床对肿块进行定性和分类,对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覃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MRI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多期动态增强CT和MRI检查诊断.结果:MRI病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多期增强扫描能有效显示小肝癌病人的血供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作者:李丙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7月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愈的右肺中叶综合征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原因炎症22例,占52.3%,CT表现支气管壁弥漫水肿增厚,管腔变窄;结核10例,占23.8%,CT表现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钙化;肿瘤6例,占14.3%,CT表现右肺肺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病2例,占4.8%,CT表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扩张和创伤性湿肺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右肺中叶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明确病因的首选检查.
作者:崔晓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胃神经鞘瘤患者接受CT检查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选取胃神经鞘瘤患者10例,这10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时间为2015年3月1月—2017年3月20日,对其CT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病灶处于其贲门胃底部,3例病灶处于胃窦部,3例病灶处于胃体部,1例病灶处于胃底交界处;4例在其病灶的中心,存在强化程度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主要位于其胃黏膜下,且其病灶向胃腔内生长;3例病灶位于胃窦部,并向其胃腔内生长;2例病灶主要出现在其胃体部胃壁,其病灶向胃脾间隙生长.胃神经鞘瘤的主要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其病灶与胃周围组织之间的边界较为清晰,并未对其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侵袭.结论:胃神经鞘瘤患者在疾病诊断中应用CT检查,其存在一定的特性,患者终疾病确诊应通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作者:林倩;余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探讨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多种内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对人体皮肤不同的反应.在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作用时,要保持合适温度,适当的体位.现阶段国内激光内容治疗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比传统美容技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返流超声心动图评价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60例孕妇.对照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孕妇.观察组:确定为高危孕妇.对患者均应用西门子X3000超声诊断仪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24.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62%(P<0.05).不同阶段的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三尖瓣返流运用超声心动图,能检测出胎儿的心脏结构是否出现畸形、心功能是否不全以及心率异常等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有利于预测胎儿的转归.
作者:宋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肾病损害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26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25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24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对比统计三组血糖波动情况及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然而C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明显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慢性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血糖波动越大,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汪饶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治疗的2508例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的基础,回顾分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H p感染阳性情况.结果:全部2508例观察对象中1644例阳性,阳性率为65.56%,其中,胃反流性胃炎占65.81%,十二指肠溃疡占68.37%,慢性胃炎占69.26%,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患者H 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肠疾病患者(P<0.05).结论:H 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需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根除Hp感染现象.
作者:戴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进程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构建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与对照组患者(79.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进程中效果良好,可以使护理服务更加程序化,节省更多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尤思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得到良好效果,但卡维地洛的疗效更为显著,故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我国直肠癌患者中70%以上位于直肠中下段.由于骨盆解剖结构的限制性,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度大.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多样化,微创化,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不断得到关注,而术前骨盆测量的重要性愈显突出.现本文就近年来骨盆测量的各个径线的意义及其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易程度、环切缘、手术标本的完整程度及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影响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周洋;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I C 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机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对照组予以血流灌注,观察组予以CRRT疗法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ICU脓毒血症患者的肌酐浓度为(143.82±44.12)umol/L,尿素氮为(12.14±6.98)mmol/L,P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为(23.87±4.15)s,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55.18±8.14)s,APACHEII评分为(7.39±2.41)分,均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培栋;王贤东;张伟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