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戴茜

关键词:Hp感染,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胃反流性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治疗的2508例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的基础,回顾分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H p感染阳性情况.结果:全部2508例观察对象中1644例阳性,阳性率为65.56%,其中,胃反流性胃炎占65.81%,十二指肠溃疡占68.37%,慢性胃炎占69.26%,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患者H 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肠疾病患者(P<0.05).结论:H 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需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根除Hp感染现象.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结石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评价分析胆囊结石术后疼痛护理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的抽取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9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接收.并将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采取奇偶数分配法等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为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5.37±1.25)d,明显高于观察组(3.11±1.02)d,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患者对比为:95.56%: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容易引起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沙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谈胸部X线检查诊断婴幼儿肺炎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行胸部X线检查诊断,探究对婴幼儿肺炎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炎患儿.结果:320例临床诊断婴幼儿肺炎患儿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肺野小点状小片状阴影24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127例;表现为肺门增浓213例;表现为肺气肿或局限性肺气85例;表现为肺野实变性改变19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婴幼儿肺炎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观察病变范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全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均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随机选择114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阳性率,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4.39%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患者阳性率50.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均属于常用的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方法,其中心脏彩超诊断阳性率较高,更利于早期诊断,促使患者实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丁永来;张永生;胡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实施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查找我院ICU 2012年1月—2014年6月158例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现状及其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另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119例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实施干预,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照组:4.43%;观察组:0.8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510,P=0.019,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既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理,又提高了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红霞;邓秋燕;方海滨;陈时苏;周丽冰;杨燕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进程中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构建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与对照组患者(79.6%)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进程中效果良好,可以使护理服务更加程序化,节省更多资源,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尤思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对于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56例脑血管肢体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接受中西结合康复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病残率,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霍玉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盆影像学测量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我国直肠癌患者中70%以上位于直肠中下段.由于骨盆解剖结构的限制性,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度大.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多样化,微创化,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不断得到关注,而术前骨盆测量的重要性愈显突出.现本文就近年来骨盆测量的各个径线的意义及其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易程度、环切缘、手术标本的完整程度及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影响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周洋;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RhBMP-2复合体促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hBMP-2复合体与自体髂骨块(ICBG)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2月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人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文献中的关于rhBMP-2复合体与ICBG施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比较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融合失败率、ODI较术前恢复情况、二次手术数,应用RevMan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6篇文献共计577例患者.6篇文献方法学质量较高(≥6分).Meta分析表明,rhBMP-2复合体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术后24个月rhBMP-2复合体组融合失败率显著低于ICBG组.术后24个月ODI评分提高不明显病例的比例rhBMP-2复合体组少于ICB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除住院时间异质性较大,其余指标均得到相同结果.结论:rhBMP-2用于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其中远期椎间融合率明显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并且前者可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二次手术风险.初步证明rhBMP-2复合体在进行腰椎椎间融合时的有效性以及对自体髂骨的替代作用.

    作者:王峰;石美荣;孙强;苏云;于晓光;于海波;禹铭杨;吴迪;杨小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1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镇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12例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相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组重度子痫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因应用硫酸镁治疗导致急性肺水肿以及心衰;两组患者中无子痫发生.结论:轻度子痫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后,不能阻断患者的病情发展,亦不能改变妊娠结局,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镇静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得出适时终止妊娠安全可行,在重度子痫患者中应用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弹性髓内钉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骨折的患儿9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分组依据,即A组、B组,A组共46例患者并给予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47例患者,给予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完成后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疤痕长度;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17%)明显少于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4.3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由研究可知,利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效果要显著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并且在患者术后其身体恢复情况也比较快,在儿童肱骨骨折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继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逢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在胸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8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流程、服务项目、服务解释指导及服务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外科危重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内涵多视角立体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作者:邱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评价VSD介入堵闭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行VSD介入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及/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等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及心电监测,以及术后复查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381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堵闭术患者中,有367例堵闭成功,成功率为96.3%.术后有8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2.89%.包括传导阻滞58例、起源异常类26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有3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是否合并膜部瘤、手术时间长短、室间隔缺损直径大小、堵闭器直径大小与介入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心律失常是行VSD堵闭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我们应该在术前了解VSD的解剖形态、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依据VSD直径来选择适宜的封堵器、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VSD介入堵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杜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应用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滴虫性阴道炎,根据患者给药途径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口服甲硝唑组,B组为口服替硝唑组,C组为甲硝唑外用组,D组为替硝唑外用组.各组用药方法均2g/次,1次/日,连续用药7日后观察疗效情况.结果:A、B、C、D四组治疗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2.00%、88.00%、44.00%和52.00%,A、B口服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外用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口服组与C、D外用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6例(2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及呕吐,B组出现1例(4.00%)呕吐,C和D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外用治疗,但是口服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较高,临床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推荐使用口服替硝唑进行治疗.

    作者:王应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自然腔道组和腹腔镜组,对自然腔道组患者实施经肛门内镜微创治疗,对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自然腔道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腹腔镜组早(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经自然腔道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应激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安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32例产妇,首先对所有产妇产后42d时盆底功能进行评估,将其依照早期盆底功能复查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均有66例产妇.其中正常组产妇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无显著不良影响,异常组产妇则均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异常,研究时需对其异常情况影响因素作深入探究.结果:比较研究数据可知,两组产妇在孕期增加体重、产程及新生儿体重等资料中可见其差异较为明显,且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其中有统计学意义存在.而在年龄、分娩方式等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其处理结果均为P>0.05,可见其中无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产妇极有可能会因体重、产程、新生儿体重等多方因素影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因此应结合该类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为产妇产后恢复提供更优质的医护质量.

    作者:栾琳;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葡萄胎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对40葡萄胎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于葡萄胎疾病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为葡萄胎的40例患者资料,将其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诊断葡萄胎的准确性.结果:2010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超声诊断为葡萄胎40,均行清宫术治疗,组织送病理检查,病检结果为完全性葡萄胎30例,部分性葡萄胎6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绒毛膜癌1例,稽留流产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结论:超声诊断葡萄胎准确率较高,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关键的随访手段,对于葡萄胎清宫手术或是后期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之,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香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以来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探讨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9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172例,漏诊25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86.43%.其中,5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17例,确诊率为76.12%;1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超声正确诊断,漏诊8例,误诊2例,确诊率为91.67%;超声正确诊断所有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确诊率为100.00%,四种类型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P<0.05),多重比较表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超声确诊率低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者亦低于阑尾周围脓肿和坏疽性阑尾炎.结论:超声检查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阑尾炎患者首选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超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为诊疗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提供了更客观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胡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16例,并对每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HRCT联合扫描.应用Mcloud分类法对扫描的影像结果进行分类.结果:16例行影像学检查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中,磨玻璃样影16例(100%),丝网状影13例(81.25%),小圆结节影9例(56.25%),小叶间隔增厚11例(68.75%);多发实变影13例(81.25%),细支气管扩张11例(68.75%),肺气囊5例(31.25%),肺大泡2例(12.50%),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6.25%).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通过正确认识该疾病的影像表现,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冉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