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娥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6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受到外伤24小时内进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并得到CT图像计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实施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CT计分将患者的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型<5分,共13例;中型5分~10分,共21例;重型>10分,共36例.中型实验组患者预后重度残疾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型和重型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采用颅脑损伤CT计分,可更好的为患者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并实施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王安帮;马小虎;董发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A检测(MSCTA)以及肝脏动脉造影检测(DSA),比较两种检测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结果:经后期病理检测证实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存在变异血管,多层螺旋CTA对变异血管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A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A能有效提高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检出率,增强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
作者:尹红军;余杰;欧阳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及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动态、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分布、走形、粗细及其与周围神经的组织关系,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详实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中患者右上肢肌肉萎缩2年,查体右上肢肌力减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肢近腋窝处所见团状强回声,多考虑神经纤维脂肪(包绕神经),可疑来源于桡神经或肌皮神经根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1例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临床急救措施,急救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存活率分别为25.0%、11.1%、9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6%、37.1、74.3%(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8±2.7)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1)d(P<0.05).结论:临床急救措施及综合护理方法应用于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临床干预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俞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采取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LL)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9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依照患者手术方式意愿分成探究组(45例)和对比组(42例),对比组行气压弹道碎石术(P L),探究组行L L术,对比两组临床手术效果、手术用时、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探究组的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7.8%,高于对比组的88.1%(P<0.05);探究组手术用时少于对比组(P<0.05),住院天数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排石率高,创伤小,且手术用时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作者:李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高症产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效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为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对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生长变化情况,提高超声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院行甲状腺切除术90例患者(共120个结节)其超声随访征象资料.结果:70个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两者在结节大小、内部成分、钙化方面的差异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边缘、回声、纵横比方面的差异比较并无显著性存在(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随访中对其相关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出终对良、恶性正确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慢性肾病损害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26例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25例为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24例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对比统计三组血糖波动情况及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然而C组的空腹血糖标准差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标准差明显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波动可促进糖尿病患者慢性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血糖波动越大,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汪饶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线钡餐发现胃窦部病变,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活检,对窦部病变的确诊.方法:对本组400例胃窦部病变患者的内窥镜检查结果和X线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400例中X线,误诊胃癌为胃窦炎者5例,90%左右为X线阳性,10例窦部粘模正常.结论:X线钡餐是由间接印象构成,对细微组织结构尚有欠缺.目前内窦镜检查具有领先技术,对胃肠道病变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但要结合临床适应症.不能用于常规检查,还是以X线钡餐为首选.若诊断有困难者,则考虑内窦镜进一步检查.
作者:刘学军;贠新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探讨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多种内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了解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对人体皮肤不同的反应.在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作用时,要保持合适温度,适当的体位.现阶段国内激光内容治疗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皮肤,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时间大幅度缩短,比传统美容技术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I C U脓毒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2组均予以抗感染、维持机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对照组予以血流灌注,观察组予以CRRT疗法干预,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观察组ICU脓毒血症患者的肌酐浓度为(143.82±44.12)umol/L,尿素氮为(12.14±6.98)mmol/L,PT(血清凝血酶原时间)为(23.87±4.15)s,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55.18±8.14)s,APACHEII评分为(7.39±2.41)分,均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RT疗法运用于ICU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培栋;王贤东;张伟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初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和常规然负重中立位MRI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颈椎失稳和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滑动距离、椎间盘突出诊断率、椎间盘突出经线和椎管前后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失稳和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突出率和突出经线,以及椎管狭窄程度等病变情况,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儒牛;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卫生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公立医院财务分析指标的内涵有了很大变动.过去是激励指标,现在转换为约束指标,医院管理者只有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性质的变化,才能把握好医院管理的方向.
作者:秦月清;石一涵;于润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应用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滴虫性阴道炎,根据患者给药途径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口服甲硝唑组,B组为口服替硝唑组,C组为甲硝唑外用组,D组为替硝唑外用组.各组用药方法均2g/次,1次/日,连续用药7日后观察疗效情况.结果:A、B、C、D四组治疗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2.00%、88.00%、44.00%和52.00%,A、B口服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D外用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口服组与C、D外用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6例(24.0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及呕吐,B组出现1例(4.00%)呕吐,C和D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外用治疗,但是口服甲硝唑的不良反应较高,临床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推荐使用口服替硝唑进行治疗.
作者:王应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分析胆囊结石术后疼痛护理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的抽取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研究,9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接收.并将9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采取奇偶数分配法等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为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5.37±1.25)d,明显高于观察组(3.11±1.02)d,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对照组患者对比为:95.56%:8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容易引起疼痛感,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沙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对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患者,均对其行CT检查及高磁场MRI颅脑平扫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高磁场MRI颅脑平扫图像较CT检查图像清晰度及疾病检出率明显更高.结论:高磁场颅脑MRI颅脑平扫检查外伤性小灶性脑出血的检出率更高,所得图像清晰,可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诊断依据,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薛建昌;冯素贤;余杰;刘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9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之前均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5例,经过磁共振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2例,两组比较,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是两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它们能够分别对患者的不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相对来说各有各自的检查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两种检测技术共同诊断,能更好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
作者:钱梦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全民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医学影像学发展新形势下有着不断的推进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对医生误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是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互联网医疗要走完全流程少不了医学影像这一领域上的开掘.事实上,海外已有不少医学影像应用已初见成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先进实例进一步推进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更快实现中国健康理念而继续前行.
作者:阳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的优越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例骨转移癌症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医学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CT,X线以及MRI检查转移性骨肿瘤阳性情况.结果:4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在此其中,成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以及T1W2信号为低信号;溶骨型转移病变者的T1W1为长T1低信号,T2W2为长T2高信号;混合型病变者为混杂性信号.X线、CT以及MRI检查对于转移性骨肿瘤诊断阳性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两种诊断方式而言,MRI的诊断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在转移性骨肿瘤诊断中应用MRI检查优越性显著其可发现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所不能轻易发现的转移病灶,敏感性高,对于指导医生治疗方案制定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