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杰
目的:对门诊分诊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门诊6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3%、0.00%、0.00%和25.81%、29.03%、22.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优质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
作者:戴芬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管理体系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开展基本中医护理技术的资料和2016年中医护理技术临床推广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后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管理体系实施后,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科室、实施项目、年度工作量、年度经济效益、患者满意度、学科论文与科研都有显著升高.结论: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推广管理体系,能有效发挥中医专科优势,明显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了中医学科的发展.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效果.方法: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接受治疗的2508例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的基础,回顾分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等不同疾病患者H p感染阳性情况.结果:全部2508例观察对象中1644例阳性,阳性率为65.56%,其中,胃反流性胃炎占65.81%,十二指肠溃疡占68.37%,慢性胃炎占69.26%,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患者H 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胃肠疾病患者(P<0.05).结论:H 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需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根除Hp感染现象.
作者:戴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患者资料来源于此期间就诊于我院的68例为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4.12%,治疗依从率为97.06%,远远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的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及依从性,值得广泛开展.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时限性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科救治停留时间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54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救治的停留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对照组停留时间为40.91±21.83分钟,实验组为30.29±14.78分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停留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时限性绿色通道服务流程进行管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进一步提高绿色通道救治的高效性.
作者:赵绮华;管癸芬;谢佩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颌面颈胸联合扫描对于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断价值.方法:双源CT对9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颌面颈胸部联合扫描,其中6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感染扩散部位、范围、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9例牙源性DNM患者的CT影像表现均为牙槽骨(病变牙齿区)周脓肿、颈胸部脓肿、非包裹性积液/积气,伴有下行性纵隔内脓肿、胸腔脓肿,增强扫描可以更直观的显示病变累及范围、血管有无受侵及.其中4例出现颈部咽喉的狭窄及移位.所有病例颈部均为皮下广泛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7例,累及后纵隔脓肿2例.依据CT影像,临床可以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颌面颈胸部联合CT扫描对牙源性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能准确显示牙源性脓肿并下行性纵隔感染的病变范围、累及部位,应作为此病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段慧;韩丹;单可记;张宝川;康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记录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超声参数,以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包括肝细胞癌82例、肝脓肿1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14例、肝血管瘤36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14例,肝腺瘤6例;通过量化分析,82例恶性病变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比80例良性病变少(P<0.05);恶性病变灌注指数比良性病变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增强扫描高(P<0.05).结论: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能提供丰富影像学信息,如数据测量和形态学,且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无症状型宫外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入院后皆给予腹部超声检查与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检查方式的宫外孕检出准确率.结果:60例孕妇皆经手术证实为宫外孕,而经腹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80.00%,经阴部超声诊断出宫外孕有58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6.67%,二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P=0.004<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对无症状型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庞欢;杨景;徐文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频超声及宽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高频超声可以动态、细微地显示周围神经的分布、走形、粗细及其与周围神经的组织关系,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详实和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本文中患者右上肢肌肉萎缩2年,查体右上肢肌力减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肢近腋窝处所见团状强回声,多考虑神经纤维脂肪(包绕神经),可疑来源于桡神经或肌皮神经根部,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共接生胎儿2300例,对其中疑为胎儿畸形的孕产妇实施二维超声检测以及二维超声+四维超声的联合检测,依照胎儿出生情况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判定.结果:经分娩证实,共有79例确实存在胎儿畸形.由本次研究可知,在检测准确率上,二维超声组远不及联合检查组(79.75%<94.9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分析检测结果可知,在畸形分布类型上,两组检测均以神经系统畸形高,其次则为心脏畸形,以消化系统畸形与颜面部畸形的发生率低,两组检测在畸形分布类型上并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在畸形类型上检测较为全面,可在产前诊断中予以推广.
作者:杨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结肠癌患者予以研究,均给予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且于术后6个月予以复诊,统计对比患者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显示,49例(94.2%)呈阳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5例(28.8%)患者术后复发,与病理诊断结果的16例(30.8%)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前与术后复发诊断中,CT检查准确率均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裴林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A检测(MSCTA)以及肝脏动脉造影检测(DSA),比较两种检测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结果:经后期病理检测证实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存在变异血管,多层螺旋CTA对变异血管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A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A能有效提高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检出率,增强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
作者:尹红军;余杰;欧阳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及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84.1±9.6分)优于对照组(75.2±8.3分)(P<0.05),且观察组的实验教学满意度及各项教学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ll P<0.05).结论:在内分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习教学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通过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有机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可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生长变化情况,提高超声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院行甲状腺切除术90例患者(共120个结节)其超声随访征象资料.结果:70个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两者在结节大小、内部成分、钙化方面的差异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边缘、回声、纵横比方面的差异比较并无显著性存在(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随访中对其相关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出终对良、恶性正确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患者中,随机选择42例,作为本次实验探讨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自21例.其中常规组行X线平片检查,研究组行CT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出腰椎滑脱率方面,X线平片检查的常规组高于研究组,在检出椎弓峡部裂方面,行CT检查的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发现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率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应当结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促进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率临床检出率提升.
作者:薛时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收集我院儿科确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96例,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8例,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比较两组结果,并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黄太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经术后病理诊断却真的额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及超声诊断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能够对患者肿瘤大小、密度、形态及肿瘤与临近脏器、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超声诊断结果与螺旋CT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临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胰腺癌术前诊断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推广使用.
作者:张砚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比CTA和MRA诊断5mm及以上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查体高度疑似颅内脑动脉瘤患者或者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进行CTA检查,B组进行MRA检查,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两组患者DSA检查.结果:针对超过5毫米的动脉瘤特异度、灵敏度检测,两组患者检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与MRA检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对于检测5mm及以上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而MRA方式检测也应用较多,但检出率较CTA低.
作者:高传举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