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研究组采用B超诊断,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套叠患儿中采用B超检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应用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简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41例.其中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单一使用法莫替丁治疗(单一组),另一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联合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8%,相较于单一组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烧心积分为(0.86±0.57)分、反酸积分为(0.87±0.68)分、胸骨后灼痛积分为(0.23±0.5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单一组,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树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固定治疗),两组人数分别为30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93.3%及76.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及26.7%,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使治疗效果增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马绍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进行检测,检查斑块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71例,占52.59%;颈内动脉起始部32例,占23.70%;颈外动脉起始部5例,占3.70%;颈动脉主干27例,占20.00%.低回声斑块25个,等回声斑块20个,强回声斑块60个,混合回声斑块36个.管腔轻度狭窄85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血管闭塞1例.结论:高频彩超技术能早期诊断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管腔的狭窄程度,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阿凤珍;朱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0名,100名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优质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结果:实验时间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两组数据,优质护理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兰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像检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影像科收治的100例影像检查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50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影像检查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待患者检查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在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及可比性.结论:在影像检查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将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依从性及检查期间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影像检查的结果不受影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影像检查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萍;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我国直肠癌患者中70%以上位于直肠中下段.由于骨盆解剖结构的限制性,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度大.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多样化,微创化,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不断得到关注,而术前骨盆测量的重要性愈显突出.现本文就近年来骨盆测量的各个径线的意义及其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易程度、环切缘、手术标本的完整程度及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影响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周洋;程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160例心脏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U C G)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以及心排血量和每搏输出量进行测定.结果:血清尿素水平对心功能分级有一定的影响,血清尿素水平越高,等级越高;同时对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有影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血清尿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测定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观察疗效和评估病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娟;王刚;魏红随;刘兴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在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全民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医学影像学发展新形势下有着不断的推进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医学影像设备,对医生误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是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互联网医疗要走完全流程少不了医学影像这一领域上的开掘.事实上,海外已有不少医学影像应用已初见成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先进实例进一步推进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促进全民健康,更快实现中国健康理念而继续前行.
作者:阳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诊断应用99Tcm-MIBI的诊断效果和准确性.方法:对我院中2015年1月—2016年8月中收治的30例疑似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99Tcm-MIBI、甲状腺彩超、CT诊断三种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对三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结果:99Tcm-MIBI的诊断方式灵敏度较其他两组更高,并且其特异性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放射性核素现象对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检出率,甲状腺彩超检测以及CT检测均有良好的诊断结果,但99Tcm-MIBI诊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邱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47.2%,低于动态心电图诊断81.9%(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和室性早搏成对等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作者:姜晓霞;龙文军;张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安全性,治愈性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50例女性乳腺病良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照评估两组实验结果的治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美观效果、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患者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P<0.05).对照组的患者术后病发率为2例,所占比例为2.13%.结论:超声引导乳腺旋切刀切除乳腺病灶治愈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术后美观度高、安全、效果好.
作者:江长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将CT与MRI检查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探讨各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共检查出脑梗塞病灶99个,MRI检查出的病灶数量为382个;CT共检出阳性患者38例,检出率为63.33%,MRI共检出阳性患者55例,检出率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量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且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都是早期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式,但MRI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影像学特征更为明显,诊断结果也更加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舒适护理用于急诊抢救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质量、心理质量、精神质量、躯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抢救室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联合舒适护理,能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作者: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在脊柱创伤中应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23例实施CT技术诊断,另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1例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脊柱创伤患者中包含单纯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2例和骨折脱位型3例;11例柱创伤患者中包含椎骨损伤5例,脊髓损伤2例,韧带损伤3例,椎间盘损伤1例.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对于CT技术无法诊断的患者,实施低场磁共振诊断能够进一步明确病理变化及程度,评估软组织、椎间盘等创伤情况.
作者:邵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就诊我院的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将两组救治时间与效果作以比较以评价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均明显提前,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实施后2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S T段回落、心肌酶谱回落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缩短患者救治流程各阶段耗时,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磁共振影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降生的5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磁共振影像及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磁共振影像诊断出57例,诊断准确率100%,而CT诊断出52例,诊断准确率91.2%,二者诊断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工作中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优于CT,早期诊断的优越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峰;王学林;吴胜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X线检查诊断价值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4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对其X线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结果:37.0%阴影为间质浸润型,32.6%阴影为斑片浸润型,19.6%阴影为肺门增浓型,10.9%阴影为叶型或者节段实质浸润型;经3周治疗后,阴影完全吸收率是76.1%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P<0.05).结论:在支原体肺炎中,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注重鉴别,以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作者:李传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