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善侠
目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生长变化情况,提高超声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院行甲状腺切除术90例患者(共120个结节)其超声随访征象资料.结果:70个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两者在结节大小、内部成分、钙化方面的差异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边缘、回声、纵横比方面的差异比较并无显著性存在(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在超声随访中对其相关征象的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做出终对良、恶性正确的鉴别、诊断.
作者:许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析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结肠癌患者予以研究,均给予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且于术后6个月予以复诊,统计对比患者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2例患者术前CT诊断显示,49例(94.2%)呈阳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5例(28.8%)患者术后复发,与病理诊断结果的16例(30.8%)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前与术后复发诊断中,CT检查准确率均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裴林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016年收治的12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 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8,中位年龄54岁.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并排列成巢团状、编制状、梁状,异型性明显.部分病例见黑色素沉积.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示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复杂,容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罗昊;刘艳丽;聂增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标.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等神经电生理方法测评.结果: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组1患者其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异常占93.02%;对比组2异常率78.94%、组3异常率61.53%;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增加,其周围神经病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结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自觉症状前,其神经就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给予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能有效地查出患者病情.且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查出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美托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各40例.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结果均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得到良好效果,但卡维地洛的疗效更为显著,故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比较彩色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住ICU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式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统计经超声引导下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置管机械并发症,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死亡例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28天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0,P=0.035);机械并发症比较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 P=0.602).结论:经超声引导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掌握,可作为置管困难患者及初学者的首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较颈内静脉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发病风险.
作者:孟玉兰;单新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1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镇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12例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两组患者发生子痫前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终止妊娠孕周相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组重度子痫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有2例患者因应用硫酸镁治疗导致急性肺水肿以及心衰;两组患者中无子痫发生.结论:轻度子痫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后,不能阻断患者的病情发展,亦不能改变妊娠结局,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镇静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得出适时终止妊娠安全可行,在重度子痫患者中应用硫酸镁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F78-IIIA型300MA X线机的安装、接线与调试.
作者:黄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B超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计算B超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超声检查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未转移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在所选研究对象中,B超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0%;而普通病理学诊断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86.67%.对于患者在B超诊下的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分别为88.46%、75%、95.83%以及50%.结论:B超有助于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各项属性,具有更高价值,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方法: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消化内科病房接收的40例老年患者,对其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根据老年消化内科患者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毛善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的选取66例寻常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并根据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耳穴埋豆和耳穴埋豆+情志护理干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治疗以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3.55%(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0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情志护理应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伴抑郁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丽琴;王华;祁志敏;郭艳君;王海燕;郑树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历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联合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口服治疗,并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睡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早搏和T波低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且有改善心肌供血的可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先晓;张玉飞;陈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诊断中螺旋CT扫描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经术后病理诊断却真的额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及超声诊断结果,并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能够对患者肿瘤大小、密度、形态及肿瘤与临近脏器、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超声诊断结果与螺旋CT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胰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临近组织关系等,可作为胰腺癌术前诊断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推广使用.
作者:张砚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的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超声科测及存在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患者75例,经磁共振(MR)平扫及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进一步检查,分析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测及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中63例存在后循环缺血(PCI),其中5例患者一侧椎动脉血流阻力为1,MRA诊断为一侧椎动脉远端闭塞,58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阻力均大于0.70,MRA未见明显异常;12例患者MR未见明显异常,MRA显示为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结论:超声测及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其鉴别对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万金萍;李宏建;夏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研究组采用B超诊断,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肠套叠患儿中采用B超检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尹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初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负重动力位动态和常规然负重中立位MRI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的颈椎失稳和椎管狭窄的诊断率无显著差异(P>0.05),椎体滑动距离、椎间盘突出诊断率、椎间盘突出经线和椎管前后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颈椎负重动力位动态MRI扫描,能较好地显示颈椎失稳和椎体滑脱程度,椎间盘突出率和突出经线,以及椎管狭窄程度等病变情况,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儒牛;刘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120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以常规护理方式对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以针对性气道护理对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组患者ICU入住时间、每日排排痰量、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排痰情况,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唐丽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为了分析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并研究其与该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设为研究组,48例非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为对照组,并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在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部位、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GCS评分以及D-二聚体水平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此外,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这六方面是进展性脑挫裂伤发生的高危因素,除合并糖尿病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其他的都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进展性脑挫裂伤疾病的高危因素较多,且大多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关系.
作者:单学仕;蔡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A检测(MSCTA)以及肝脏动脉造影检测(DSA),比较两种检测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结果:经后期病理检测证实3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存在变异血管,多层螺旋CTA对变异血管检出率为100.0%,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A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动脉造影,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A能有效提高对肝脏肿瘤变异血管检出率,增强对肿瘤供血动脉检出率.
作者:尹红军;余杰;欧阳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9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之前均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5例,经过磁共振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2例,两组比较,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是两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它们能够分别对患者的不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相对来说各有各自的检查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两种检测技术共同诊断,能更好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
作者:钱梦姣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