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凤
目的:探究M R检查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90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施M R检查,随后通过手术验证检查结果.结果:患者中卵巢囊肿4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例,卵巢囊腺瘤14例,卵巢畸胎瘤12例,囊性卵巢癌6例,M R术前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9%;良性诊断符合率为100.0%,良恶性鉴别准确率为97.8%.结论:M R检查影像清晰,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卵巢囊性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作者:郭太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日—2017年9月15日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划分为每部分50人,其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并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方式确定为X光片的方式,对观察组则使用了新型的CT方式.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证实,后比较证实结果.结果: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分析其诊断的结果,为60%,但是观察组的诊断率为100%.显著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比使用X线片诊断,简便,易于操作,安全程度高,诊断真确率高,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更为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妇产科急腹症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6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结果:彩超诊断后,有21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有20例符合,准确率是95.24%;有15例滋养细胞病变患者,彩超检查出13例,准确率是86.67%;有19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超检查出16例,准确率是84.21%;有5例宫腔内凝血患者,彩超检查出4例,准确率是80.00%,彩超结果和病理结果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非常高.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使用彩超具有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优势,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曹旭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 R 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脑缺血疾病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给予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检查技术,分析图像数据与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情况.结果:健康志愿者的rCBF比值范围为(1.013±0.079),ASL图左右对称,未见明显的异常灌注区;患者中TIA发作患者有15例,大面积梗塞患者11例,小面积梗塞患者14例,rCBF比值范围为(0.764±0.117),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灌注区与MRA血管狭窄一致患者为37例,不一致患者3例,一致率为9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导向,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临床.
作者:朱军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闭合性外伤的MRCT表现,评价MSCT诊断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敏感性和特意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MSCT检查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以撕裂伤为主,其次为实质内血肿及包膜下血肿,胃肠及系膜的损伤.结论:MSCT检查很好的反应腹部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腹腔积血的量及血肿定位较为准确,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义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动脉瘤的C T临床诊断的表现与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24例,对其临床C T诊断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4例动脉瘤患者中C T扫描结果,小型动脉瘤7例,中型动脉瘤12例,大型动脉瘤4例,巨大型动脉瘤1例,24例动脉瘤中21例存在破口.结论:C T检查为诊断动脉瘤时的可靠检查手段,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朱品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室间隔肥厚梗阻的室速、房颤发生率明显提高,Q T间隔延长,且有8例发生晕厥,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房情况,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宗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对应时间段内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在检查后按照其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关诊治,分析该检查方式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阴道超声对57例患者做出准确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为95.00%,此检查方式可见患者的异位妊娠详细形态,对妇科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含;韩奎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宫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子宫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给予二维和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病变部位、数量、性质、恶性病变的临床分期等进行确定,并对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所表现出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二维超声比较,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占位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性建议.
作者:李粉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 T在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放射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创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确诊.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进行腹部创伤诊断,观察组采用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采用CT检查结果正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结果正确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 T检查,诊断正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以及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闹静脉窦血栓病患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择4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其中有20例研究对象进行C T的诊断,另外20例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的诊断.对研究对象临床上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跟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之后发现病患在临床上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的有33例,所占的比例为82.5%,而磁共振下的检测概率则要明显的高于C T进行检测的概率(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部外伤.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以及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等都会引发脑静脉窦血栓的现象,因此要对病患及时的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磁共振和CT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病患进行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概率并对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戚延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肋骨的C T分段在肋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8月我院58例患者的肋骨骨折C T影像和临床内固定术后病历资料.结果:58例C T诊断肋骨骨折116处,其中背段、腋段、前段和软骨段骨折分别为37、60、14和5处;临床术后诊断的肋骨骨折118处,其中背段、腋段、前段和软骨段分别为38、58、15和7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4%、96.7%、93.3%和71.4%.结论:通过肋骨C T分段的应用,规范和统一了影像和临床中对肋骨分段的使用,为临床对不同分段肋骨骨折的诊治方案选择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筛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愿报名进行肺结节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共1872名,年龄小40岁,大79岁,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诊断并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发现结节情况:1类(阴性)共1392例(74.4%),2类(良性表现或行为)共332例(17.7%),3类(可能良性)共103例(5.5%),4类(可疑肺癌,其中又分4A、4B、4X类)共45例(2.4%).结论:低剂量C T能够早期发现可疑恶性结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段新;石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下肢C T 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检查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3月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患者21例进行检查下肢CTV诊断,评价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经过下肢CTV诊断均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位置、大小、长度、和周围血管关系等均清晰显示;患者对检查满意度较好,易于接受.结论:下肢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成像清晰,确诊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向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64通道螺旋CT的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进行过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A)的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5名,根据其病例病程资料,分析95名研究对象的1100个冠脉节段的检查结果,从而明确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意义.结果: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显示,1100个冠脉节段的狭窄程度判定结果中,包含899例正常节段,占比81.73%;40例轻度狭窄节段,占比3.64%;104例中度狭窄节段,占比9.45%;57例重度狭窄节段,占比5.18%.结论:64排冠脉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加之其无创检查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郭瑞;宋连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本文分析1.5T磁共振S W I序列应用在肝胆病变患者诊断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1.5T磁共振S W I序列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肝胆病变中盲选46例作为纳入本次研究之中,患者均接受1.5T磁共振S W I序列在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46例肝胆病变患者之中,共发现61个病灶,S W I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31个可见低信号;11例胆管细胞癌,S W I共检出11个,其中8例可见低信号.16例肝转移瘤,共71个病灶,其中S W I共检出53个,20例内可见低信号;19例肝血管瘤,检出32个病灶,S W I共检出30个,在1例病变巨大中可见环状低信号;7例为肝脓肿,SWI并未出现明显的低信号;22例肝囊肿,SWI并未出现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胆病变患者接受1.5T磁共振SWI序列诊断,因为病变不同因此SWI序列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SWI序列在肝脏病变之中由一定的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陆海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并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68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16排螺旋C T三维成像检验以及X线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检出率情况.结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进行骨折分型的检验,与X线检验相比,能够提升解剖分型检验符合率以及Garden分型检验符合率,同时能够确保碎骨检出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结论:应用16排螺旋C T三维成像检验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能够提升分型检验符合率,提升碎骨检出率,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邢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脑梗塞前后患者头颅CT影像变化,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门诊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73.5%,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 T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为76.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头颅CT影像变化更为显著,此药物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黄凌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单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于我院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136例)为观察目标,对其实施单排螺旋CT检查,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得到的C T诊断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单排螺旋C T检出、诊断正确分别为134、133例,占比分别为98.53%、9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盘部分脱出、黄韧带肥厚合并钙化、椎间孔狭窄、硬膜囊受损、侧隐窝狭窄各51、16、6、26、34例.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螺旋C T能够良好判断患者神经根、韧带受压、硬膜囊受损、腰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肥大、腰椎管狭窄程度,诊断效果突出.
作者:韦扬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82例患者为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岁组在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比例高,占比14.7%;年龄>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使用颈动脉超声针对>60岁、冠心病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重点筛查,能尽早发现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便于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申立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