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戚延昌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 影像学特点
摘要: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以及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闹静脉窦血栓病患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择4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其中有20例研究对象进行C T的诊断,另外20例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的诊断.对研究对象临床上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跟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之后发现病患在临床上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的有33例,所占的比例为82.5%,而磁共振下的检测概率则要明显的高于C T进行检测的概率(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部外伤.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以及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等都会引发脑静脉窦血栓的现象,因此要对病患及时的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磁共振和CT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病患进行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概率并对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7月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脑CTP及多时相CTA图片共58例,参照基于多时相CTA的ASPECTS侧枝循环评分标准[1],对侧枝循环进行分级(0~5分).多时相CTA所评分值与脑灌注图、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多时相CTA联合脑CT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结果:多时相CTA评分的高低与脑灌注图的表现、MRI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相符.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不仅可以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还可以全面了解脑组织的灌注状态;所得结果与MRI图及临床表现相符.因此,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可以无创、快速、客观、真实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枝循环建立状况及脑灌注状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立双;向述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及影像学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周围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C T和X线平片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C T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40例患者发现病灶40处,均表现为单发,其中右肺18例、左肺22例.直接征象:空洞、肿块、磨玻璃征;间接征象: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支气管气象征、毛刺征.螺旋CT在空洞、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方面显示率较X线片显著较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效果显著,即在密度、时间、空间等分辨率上较高,且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弹性和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相关探讨

    目的:探索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方面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所占的优势.方法:从2015—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300名患者的病例,通过比较采用这两种超声技术的图像特征的区别,从而通过分析得出弹性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界值.结果:通过比较病例得出,30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的与恶性的各为186个、114个,弹性超声鉴别的准确度为88.7%,比二维超声的78.0%高出10.7%.弹性超声成像的良、恶性结节所得出的杨氏模量Emax、Emean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查出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要比传统超声要高,即临床价值要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翁璐昕;周福有;严梦寒;宗燕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频超声诊断不同病因所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 临床探究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148例我院收治的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全部患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调节线阵探头频率为5~12M H z.结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检出率,淋巴结结核以及淋巴瘤检出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癌病变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结核病变检出率与淋巴瘤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淋巴结结核L/S比值明显较淋巴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癌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及淋巴结结核短径明显高于淋巴瘤短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S比值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 S V明显低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与淋巴结转移癌PSV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能够对其病情进行定性判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玲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CT诊断

    目的:探讨动脉瘤的C T临床诊断的表现与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24例,对其临床C T诊断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4例动脉瘤患者中C T扫描结果,小型动脉瘤7例,中型动脉瘤12例,大型动脉瘤4例,巨大型动脉瘤1例,24例动脉瘤中21例存在破口.结论:C T检查为诊断动脉瘤时的可靠检查手段,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朱品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 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薛千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在多发伤救治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在多发伤救治工作中采用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2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治疗的同时实施C T以及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用时情况以及诊断结果.结果:e F A S T检查用时为(4.62±1.73)min,显著低于CT检查用时(12.36±4.02)min(t=17.862,P<0.05).经CT诊断有49例为阳性,53例为阴性,e F A S T检查方式的特异性为96.23%,敏感性为89.80%.结论:临床上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评估中实施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效果良好,切用时较短.

    作者:魏国峰;袁长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 鉴别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5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例,向其提供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提供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率,使其得到尽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丽;陈丹;潘登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原地区坏疽性阑尾炎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分析

    坏疽性阑尾炎引发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并发症,疾病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早期疾病容易被患者或者临床忽略,将患者作为单纯的阑尾炎疾病进行诊治.这种漏诊、误诊会严重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让患者承受痛苦.临床及时的超声诊断,是进一步进行治疗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下面文章以我院收治的1例坏疽性阑尾炎导致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为例,对患者超声诊断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佟晓茜;冬珠次姆;魏雪琴;熊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胰腺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对照观察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40例.其中常规组行C T诊断,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结果:研究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出肿瘤直径>2c m的几率、检出邻近组织受侵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C T诊断结果而言,M R I诊断胰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更高,建议临床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杨冬;杜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以及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闹静脉窦血栓病患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择4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其中有20例研究对象进行C T的诊断,另外20例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的诊断.对研究对象临床上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跟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之后发现病患在临床上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的有33例,所占的比例为82.5%,而磁共振下的检测概率则要明显的高于C T进行检测的概率(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部外伤.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以及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等都会引发脑静脉窦血栓的现象,因此要对病患及时的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磁共振和CT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病患进行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概率并对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戚延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结核门诊24个月经痰检结核菌阳性并经抗痨治疗临床治愈的15个病例,分析肺结核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依据及应用价值.结果:在15个确诊肺结核病例中,螺旋CT胸部扫描在对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结论:临床有可疑肺结核症状或常期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应选择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不但可以初诊肺结核,还可观察结核病灶内部情况,对结核分型、分期、部位以及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如何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可观察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情况,对胸膜肥厚粘连及胸水的观察也优于其他检查方式.

    作者:刘业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 T扫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观察两种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价值实施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为病理检查确诊,其中5mm以内的结节占比高(49.0%),CT的符合率97.0%则高于X线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价值显著.

    作者:周红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方法:70例F P F D患者中有35例尿失禁患者,将其作为失禁组,将35例器官脱垂者作为脱垂组,35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研究对象都于我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缩肛与静息状态下,失禁组与脱垂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膀胱颈度及运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准确评估FPF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3D-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 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 R 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脑缺血疾病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给予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检查技术,分析图像数据与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情况.结果:健康志愿者的rCBF比值范围为(1.013±0.079),ASL图左右对称,未见明显的异常灌注区;患者中TIA发作患者有15例,大面积梗塞患者11例,小面积梗塞患者14例,rCBF比值范围为(0.764±0.117),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灌注区与MRA血管狭窄一致患者为37例,不一致患者3例,一致率为9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导向,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临床.

    作者:朱军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的初探

    目的:研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 B T)技术对乳腺癌的筛查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经我院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肿块的108例患者的DBT、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共计130处病变.DBT对非致密型腺体的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与FFD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致密型腺体良恶性的判断,DBT准确性、特异性较FFDM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敏感性、阳性/阴性预测值相比,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DBT技术操作简便、无创,并且与FFDM相比,该影像技术对致密型乳腺腺体的筛查准确性、特异性均较占优势,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周雪梅;蒋可;胡大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 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以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82例患者为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对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60岁组在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重度颈动脉狭窄比例高,占比14.7%;年龄>60岁、冠心病、下肢动脉疾病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使用颈动脉超声针对>60岁、冠心病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重点筛查,能尽早发现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便于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申立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螺旋CT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日—2017年9月15日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划分为每部分50人,其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并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方式确定为X光片的方式,对观察组则使用了新型的CT方式.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证实,后比较证实结果.结果: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分析其诊断的结果,为60%,但是观察组的诊断率为100%.显著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比使用X线片诊断,简便,易于操作,安全程度高,诊断真确率高,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更为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比较在胰腺癌患者中采取MR检查和多排螺旋CT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参考不同诊断方式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且参与诊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CT组行常规护理干预(n=25),MR组采取延续性护理(n=25),比较且分析CT组和MR组胰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组胰腺癌患者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M R组胰腺癌患者动脉期显示值、静脉期显示值、延迟期显示值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呈现出分析意义.结论:将M R检查和多排螺旋C T检查应用在胰腺癌诊断中存在较为相似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但MR检查不同时期情况更具优势.

    作者:安方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放射防护分析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放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放射防护,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防护,对比其防护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护效果上观察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中采取放射防护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且有效的防护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的伤害,保证患者的健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燕;万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