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对胸痛患者的 诊断价值

沈立双;张力;苏彤

关键词: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胸痛病因
摘要: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 T冠状动脉成像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选取35例胸痛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 T冠状动脉成像(C C T A)检查,对符合冠心病的28例患者选择性的行心电图、超声、生化标志物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CTA检查在临床上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拥有较高的图片质量,除了可以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外,还可以同时发现其他引起胸痛的非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结果和出院诊断一致.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极高的精准度,可以作为胸痛患者病因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 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38例患者均在手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138例疑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手术有128例患者确诊,128例患者中核磁共振诊断韧带损伤共检出125例,总检出率为97.66%、总漏诊率为2.34%,其中1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检出率为98.46%、2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检出率为95.35%,3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检出率为100.0%.结论: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齐平德;闫吉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6例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CT组(n=48)和MRI组(n=48),分别进行超声诊断和核磁共振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对比,探究核磁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结果:MRI组MRI检查损伤总诊断率为89.58%,关节镜诊断率为91.67%,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χ2=0.45,P=0.50),C T组C T检查损伤总诊断率为70.83%,关节镜诊断率为91.67%,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χ2=6.84,P=0.01).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显著,通过膝关节半月板形态、信号改变等判断损伤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杨淞淋;张荣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 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进行胃部疾病诊断期间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部疾病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展开疾病诊断,终将诊断结果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实施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1例、1例、9例、5例以及3例.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57例、1例、8例、5例以及3例.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表现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终结果为92.22%.结论:对于胃部疾病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完成,对于终胃部疾病的早期确诊可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应进行胃部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对于胃部疾病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安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HRCT(高分辨率CT)扫描运用于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摘取我院确诊的98例IPF病患资料,45例行常规CT扫描的病患设对照组,53例行HRCT扫描的病患设研究组,并比对HRCT与常规C T在I P F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 R C T检出胸膜增厚33.96%、支气管扩张28.30%、小叶间隔性不规则增厚100%、胸膜下线54.71%与及小叶肺气肿94.33%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 R C 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毕春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检测CA199、CA125、CA153及CE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C A199、C A125、C A153及C E 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2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0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各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均有着明显的升高现象,临床上早期对肺癌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等指标进行监测,能够帮助治疗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进行判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旭辉;董雄松;韩宏;邓天丽;肖榆辉;杨勤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弹性和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相关探讨

    目的:探索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方面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所占的优势.方法:从2015—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300名患者的病例,通过比较采用这两种超声技术的图像特征的区别,从而通过分析得出弹性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界值.结果:通过比较病例得出,30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的与恶性的各为186个、114个,弹性超声鉴别的准确度为88.7%,比二维超声的78.0%高出10.7%.弹性超声成像的良、恶性结节所得出的杨氏模量Emax、Emean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查出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要比传统超声要高,即临床价值要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翁璐昕;周福有;严梦寒;宗燕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本院肝脏核磁共振患者60例,按照护理路径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分析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俩两者不良反应、依从、满意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比基础组低,且与基础组比较,分析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图像I类质量更高,数据差异<0.05.结论:在肝脏磁共振检查护理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事件少,而且确保图像质量,有效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贡祥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危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中应用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100例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为正常的妊娠,观察组为高危妊娠,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和围产儿结局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十分显著,统计学分析符合P<0.05.结论:予以高危妊娠产妇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估所有的动态参数,促使妊娠结局的预测,也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若;王星懿;孙小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 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在治疗伴发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患者87例,采取P D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根充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行临时冠修复,一月后正式冠修复.观察一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和一年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一周及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使用PD糊剂对伴发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隐裂牙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不仅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张江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在儿童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拟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儿都按照相同参数标准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进行心脏扫描检查,其中对照组给予320mgI/ml碘克沙醇,研究组给予270mgI/ml碘克沙醇,对比观察检查结果.结果:(1)2名临床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差异不大(P>0.05);(2)两组患儿客观噪声值与信噪比,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患儿的左心室强化CT值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能够满足诊断需求,且可降低对比剂肾病风险系数,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借鉴.

    作者:王白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下肢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分析下肢C T 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检查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3月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患者21例进行检查下肢CTV诊断,评价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经过下肢CTV诊断均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位置、大小、长度、和周围血管关系等均清晰显示;患者对检查满意度较好,易于接受.结论:下肢CT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查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成像清晰,确诊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向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胰腺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对照观察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40例.其中常规组行C T诊断,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结果:研究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出肿瘤直径>2c m的几率、检出邻近组织受侵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C T诊断结果而言,M R I诊断胰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更高,建议临床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杨冬;杜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X片平片与CT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的 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分别应用X片平片与C 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对患者采取X片平片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C T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X片平片的检出率为59.25%,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C T的检出率为77.78%,C 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片平片的检出率.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C T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C T诊断的方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丁波;秦绪开;辛本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及其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结果做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经超声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7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例.其中阑尾腔有粪石者11例.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较高,既可对患者疾病类型予以明确诊断,还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宁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7月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脑CTP及多时相CTA图片共58例,参照基于多时相CTA的ASPECTS侧枝循环评分标准[1],对侧枝循环进行分级(0~5分).多时相CTA所评分值与脑灌注图、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多时相CTA联合脑CT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结果:多时相CTA评分的高低与脑灌注图的表现、MRI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相符.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不仅可以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还可以全面了解脑组织的灌注状态;所得结果与MRI图及临床表现相符.因此,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可以无创、快速、客观、真实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枝循环建立状况及脑灌注状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立双;向述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全身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检查并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淋巴管瘤,男7例,女8例,年龄1~60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SCT表现与手术病例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颈部5例、躯干1例、腹腔肠系膜3例、内脏6例,病灶密度均匀,CT值均类似于水,在±10H U之间.病灶大小直径3~15c m,表现为沿组织间隙适形性生长的囊袋状病灶,壁薄,光滑,可强化,相邻组织受压移位.所有病例病程1~10年,平均(4.5±1.5)年,除1例合并感染外,其余病例均无疼痛.1例手腕稍有不适.结论:MSCT可将淋巴管瘤的具体发生部位、病灶累及范围等相关信息充分显示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定提供指导.

    作者:陈天忠;黄光群;李国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疗效 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超选择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3、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三个月以及六个月时,所有患者进行复查,给予CT平扫与MR检查,瘤体血供完全消失或者显著减少,其内血供消失,碘油沉积良好,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手术之后患者没有出现肝坏死、胆管狭窄以及胆囊坏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患者而言,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相对安全,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玉山;南志宇;王栋;温树伟;畅俊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微创治疗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消融方法有射频法和微波法,其中射频消融因方法简单、创伤小、操作者依赖性低等优点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消融后的评价,本文就超声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建国;孙姗姗;田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与超声影像学的应用

    目的:分析彩超超声影像学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的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合手术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彩超超声检查的结果是宫外孕59例,盆腔脓肿19例,卵巢囊肿13例,黄体破裂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其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3%、90.2%、92.3%、95.4%、100%.结论:彩超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应用中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并且这种超声检查操作简单,诊断过程中无附加痛苦,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何烨;刘海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