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目的:探讨肺小腺癌的早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小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研究组应用螺旋CT机检查治疗.结果:研究组检查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多排的螺旋C T肺小结节来进行分析,对与早期的肺癌中,其诊断的价值较高,对于早期的肺癌筛查中,临床上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林梅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DSA检查和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对30例疑有颅内静脉窦的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V检查出直窦患者4例,横窦患者9例,乙状窦患者5例,上矢状窦患者8例.D S A检查30例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6.6%,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6.6%,两组检查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对早期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着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它是一种对患者无创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DSA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并且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P<0.05),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试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凤;姜水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双源C 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诊断,对比两种扫描检查方式对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39.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剂量(1.6±0.3)ml/kg略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1.4±0.2)ml/kg,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同时也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诊断的安全.
作者:邓君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宫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子宫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给予二维和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病变部位、数量、性质、恶性病变的临床分期等进行确定,并对确诊率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所表现出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二维超声比较,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占位性病变及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性建议.
作者:李粉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超声评价甲状腺结节恶性度分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进行超声检查的300例疑似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案例,对患者采用本院现有的超声量化分级系统实施诊断和评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0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的患者280例,采用超声诊断确诊的患者260例,良性和恶性分别是234例和26例,超声诊断准确率是92.8%,整体诊断结果准确率高.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方式进行评价,整体效果明显,直接应用在疾病学诊断中,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实施和推广.
作者:彭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收治前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在整体诊断准确率上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病因诊断上,钙化及椎间盘积气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C T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整体诊断效果来看,磁共振成像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的疾病表象诊断上,二者各自存在着优势.
作者:陈洪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观察组1(无,25例)和观察组2(有,2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三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1、2的腓总神经、胫后神经C S A、D1、D2等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2各数值与观察组1相比较高,且P<0.05.患者腓总神经C S A值与其病程、潜伏期呈正相关(r=0.365/0.395,P<0.01);而与波幅、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411/0.435,P<0.01).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显著,即可帮助患者及早确诊周围神经病变,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长松;郭丽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在尘肺病检查与诊断中采取DR(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 digital photography)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此文对本院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参与体检的1000例职业健康查体的人员涉及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均开展直接数字化摄影胸片检查以及高千伏胸片检查,部分体检人员开展CT扫描,对比不同方式胸片诊断尘肺病一致性以及检查质量.结论:将直接数字化摄影检查应用于诊断尘肺病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应用.
作者:赵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M S C 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5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诊断.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对照,总结分析患者MSCT诊断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根据AHA标准进行冠状动脉分段,共分为339段,可用于M S C T评估的为321段,占比94.69%.经C A G显示,本组25例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率71.98%,狭窄度≥70%者占比15.04%,狭窄度50%~70%者占比5.01%,狭窄度<50%占比7.96%.而M S C T对狭窄度≥70%、50%~70%者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较狭窄度<50%者均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即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陆晓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方法:70例F P F D患者中有35例尿失禁患者,将其作为失禁组,将35例器官脱垂者作为脱垂组,35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研究对象都于我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缩肛与静息状态下,失禁组与脱垂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膀胱颈度及运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准确评估FPF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至关重要.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学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作者:沈秀明;周进祝;桑玉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 T检查与X线检查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接受疑似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全部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结果: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 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CT检查诊断灵敏度(95.24%)、特异度(88.89%)、准确性(94.12%)均高于X线检查(69.05%、22.22%、60.7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与X线检查均能够对病情实施诊断,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关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增强M R 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2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M R I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总结增强MRI图像表现并计算其对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结果:42例患者中MRI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38例病灶清晰显示,侵及的周围组织或器官与邻近器官间间隙消失,邻近器官与肿块粘连;增强M R I扫描和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6%、96.08%,MRI平扫分别为76.47%、92.31%,增强MR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平扫(P<0.05);增强MRI检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手术检出个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增强M R 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有效显示结直肠癌MRI图像特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资料.
作者:李易;梁勇;陈煜璨;邹佳瑜;周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本文分析1.5T磁共振S W I序列应用在肝胆病变患者诊断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1.5T磁共振S W I序列应用在临床中的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肝胆病变中盲选46例作为纳入本次研究之中,患者均接受1.5T磁共振S W I序列在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46例肝胆病变患者之中,共发现61个病灶,S W I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31个可见低信号;11例胆管细胞癌,S W I共检出11个,其中8例可见低信号.16例肝转移瘤,共71个病灶,其中S W I共检出53个,20例内可见低信号;19例肝血管瘤,检出32个病灶,S W I共检出30个,在1例病变巨大中可见环状低信号;7例为肝脓肿,SWI并未出现明显的低信号;22例肝囊肿,SWI并未出现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胆病变患者接受1.5T磁共振SWI序列诊断,因为病变不同因此SWI序列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SWI序列在肝脏病变之中由一定的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陆海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彩超超声影像学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的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合手术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彩超超声检查的结果是宫外孕59例,盆腔脓肿19例,卵巢囊肿13例,黄体破裂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其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3%、90.2%、92.3%、95.4%、100%.结论:彩超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应用中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并且这种超声检查操作简单,诊断过程中无附加痛苦,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何烨;刘海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MRA结合MRI技术应用于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筛查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10年、临床拟诊脑血管病变的患者10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应用MRA与MRI检查,部分患者进行CTA检查,对两种方案结果加以分析、对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检出阳性率91.64%,部分伴动脉瘤、烟雾病、动静脉畸形及静脉发育畸形,检出率可达100%,而C T A诊断方案总体检出率为96.96%,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 R A结合MRI的方案对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发育畸形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结论:应用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脑血管病变的筛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三宝;俞同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 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儿童中,有15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6例垂体增生,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和2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前叶薄小;而且,和25例正常儿童相比,观察组的矢状高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 MRI应用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可较为准确地显示出各种垂体病变的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露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