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直肠彩超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效果分析

朱全磊;亢玉新;刘艳丽

关键词:直肠彩超,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经直肠彩超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A(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研究组B(25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组(40例健康者)三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经直肠彩超.观察、对比三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两组前列腺体积大小相差较小(P>0.05),但研究组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大(P<0.05).研究组两组上下径差异不大,研究组A以左右径、前后径增大明显.研究组B各径线均偏小.研究组B周边动脉收缩期V s、R I及P I明显高于研究组A(P<0.05).结论:经直肠彩超在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上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非突发性单耳感音神经性聋应用CT检查诊疗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非突发性单耳感音神经性聋应用C T检查法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单耳听力下降病患28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CT检查.综合分析本组28例病患CT检查的结果.结果:28例病患中有9例为重度聋、19例为极重度聋,鼓室导抗图为C型者有2例、As型者有1例、A型者有25例.患者的外中耳正常,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提示,内耳畸形者8例,占总比例的28.57%,包含前庭和部分半规管融合畸形1例、单侧内听道狭窄6例、单侧共同畸形1例,余下20例病患CT检查提示正常,当中既往有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史的病患有3例.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单耳聋的病因,可有效避免应频繁就医所致的医疗资源浪费,建议推广.

    作者:黄中官;白洪亮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诊断采用腹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腹部超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取50例人工流产后复查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入院进行检查.50例患者均予以腹部超声检查、常规B超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腹部超声检查显示,患者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物的图像表现与病理变化联系密切,不同情况下表现情况也有所差异.腹部超声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患者实施腹部超声检查,无创伤性,且操作简单,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王佳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肺部存在占位性病灶患者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57例经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灵敏度为93.88%,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7.87%,阴性预测值为70.00%,诊断符合率为92.98%.并发症发生率为7.02%.结论: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获取组织病例诊断方法,其不仅安全且简便,同时还是微创的、准确的,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宜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作者:孙张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4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4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超声声像特征.采用统计学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在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正确符合率为100.00%(49/49)、错误符合率为0.00%(0/49),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出现浆膜层液性暗区.结论: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显著.

    作者:刘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 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空洞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实施了C 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根据患者病灶大小(A a组24例,病灶横断面<2cm,Ab组72例,病灶横断面≥2cm)、空洞壁厚度(Ba组36例,空洞壁厚度<5mm,Bb组60例,空洞壁厚度≥5m m)和穿刺针长短(C a组66例,穿刺针长度<5c m,C b组30例,穿刺针长度≥5c m)将其分为不同组别,结合病理分析穿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准确率为93.75%(90/96),恶性病变诊断结果特异性为87.50%(14/16),敏感性为95.00%(76/80),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与病灶的大小、病变的位置和病灶空洞壁的厚度无关(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在肺部空洞性肿块中的诊断中准确率高,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姚选军;钱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病毒性脑炎的CT和MRI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接收且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4月9月至2017年7月,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资料,探讨诊断价值.结果:C T检查有39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其中5例误诊,6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检出率为78.00%;M R I检查有47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其中1例误诊,2例漏诊,检出率为94.00%,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选择C T和M R I等影像学诊断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价值,可获得典型的影像判断特征,其中以MRI干扰更少,准确率更高,可更好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

    作者:伍尚坤;胡秋根;陈建民;黄治荣;吴雪琴;陈韬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冠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析对冠状造影术后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办法的重要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间接收的18例冠状造影术后迟发性过敏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将患者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作为参考依据,有目的性地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较优.结论:由于冠状造影术极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心率情况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升对过敏反应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冠状造影术后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能够第一时间予以处理措施.

    作者:赵瑞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现状与策略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在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约为20%~76%,在这当中约5%~15%为恶性.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本综述主要纳入了相关的临床研究以阐释激光消融、射频消融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主要机制、效果以及并发症等的现状与策略.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甲状腺结节体积、改善结节相关临床症状,但在高功能腺瘤及复发性甲状腺癌的疗效上尚缺乏临床证据,存在争议.因此这两类热消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安全的、微创的、有效的.

    作者:谢忱忱;董虹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块早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钙化和血流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块早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钙化和血流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肿块患者,均分两组,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照组实施超声诊断.结果:观察组早期乳腺肿块患者的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早期乳腺肿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彩超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来我院检查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评估彩超技术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血流信号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共计21例,其中10例为乳头状瘤,3例为结节增生,8例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共计39例,其中2例为髓样癌,2例为粘液癌,1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为浸润性小叶癌.彩超检出乳头状瘤9例,结节增生3例,纤维腺瘤8例,浸润性导管癌15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彩超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乳腺恶性与良性肿瘤彩超血流信号特点分布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彩超检查乳腺肿瘤准确率较高,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春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43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接诊的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行超声检查,并应用超声对观察组溶栓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观察组RAD、LVDD、RVDD、MP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后VP、PASP、VPA、A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治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小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评价核磁共振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价值.方法:择取颈癌患者7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核磁共振检查,通过对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判断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核磁共振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效果.结果:术前核磁共振检查分期总体符合率为90.00%(63/70),临床病变分期总体符合率为75.71%(53/70),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期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上,核磁共振准确性为94.29%(66/70),特异性为96.55%(56/58),敏感度为83.33%(10/12).结论:核磁共振可直观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及肿瘤体积,术前对宫颈癌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将病变程度和范围明确,为临床分期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作者:杨湘雄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骨龄测定在儿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骨龄测定在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骨龄测定的儿童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74例,按照儿童的性别分为两组,通过对比3种骨龄测定方法(G-P图谱法、TW2-RUS系列及TW2-C系列计分法)在儿童中的应用,了解各种骨龄测定方法的特点及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应用.结果:两组儿童在G-P图谱法下t检验结果为2.683,在TW2-RUS系列下t检验结果为3.088,在TW2-C系列计分法下t检验结果为2.981,可得结论,不同方法下骨龄测定准确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女组中,三种骨龄测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童骨龄测定时采用三种方法中的任一种均可,而女童在进行骨龄测定时使用TW2-RUS系列骨龄计分法评定,可以有效减少骨龄落后假阳性率.

    作者:宋鑫;李怡璇;陈宏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X线胸片摄影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52例血清IgM抗体滴度提高至4倍以上的患儿其首次胸部X线平片影像表现.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影像有多样性表现,病变主要是间质性浸润和实质性浸润,表现为肺纹理改变、斑点状阴影、薄片状阴影.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改变有多样性特点,虽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也应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与其它相似疾病加以鉴别,提高诊断精准率.

    作者:吴书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磁共振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照,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MRI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CSP主要MRI影像表现为子宫前下壁剖宫产瘢痕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 I低信号为主、T2W 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包块影表现为包块内突起状明显强化,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手术瘢痕薄处〈5mm.结论:MRI对CSP具有一定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邵松明;贺海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病变数76个,对照组关节病变数78个,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易出现关节内高回声点、双规征、韧带内高回声点和痛风石(P<0.05);对照组更易出现腱鞘炎、骨侵蚀(P<0.05).结论:采用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可为医师临床诊疗提供确切的影像学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王铮;袁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C T与M R I在脑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本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行时间回溯法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C T与M R I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测方式在脑梗死早期缺血病灶的检出率.结果:M R I检查确诊6h内脑梗死73例,诊断检出率66.97%,C T确诊6h内脑梗死46例,诊断检出率42.20%,MRI早期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3751,P=0.0004).通过CT与MRI联合检测,总计检出脑梗死病灶375个;M R I病灶检出率70.40%(264/375),C T病灶检出率36.53%(137/375),其中M R I皮质梗死、放射冠梗死、基底节区梗死、小脑梗死、脑干梗死各处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 T方式(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的诊断采用MRI检出率更高,能够对不同梗死区域病灶进行诊断,但基层医院受医疗设备限制及MRI费用因素限制,检验早期脑梗死首诊以CT扫描筛查为主,酌情考虑MRI与CT联检,确保脑梗死早期诊断.

    作者:鞠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64排螺旋CT在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在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的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11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与血管造影(D S A)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中颅内血管病变23例,冠脉病变30例,颈椎动脉病变17例,软组织肿瘤12例,下肢血管病变30例.结论:64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造影剂使用剂量少,对各类血管疾病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兵兵;陈晓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收的81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资料,将超声检查同病理活检结构进行比较,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微小癌的效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79例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准确率为97.53%,检查出112处病灶,检出率为98.28%,超声检查同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影响诊断病例类型的甲状腺微小癌分级差异显著.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应用超声检查可获得非常高的临床检出率,同时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辅助,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苗静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探析

    目的:研究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51.1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诊断正确率较高,可满足临床对诊断效果的满意需求,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孔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