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及高危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朱青;孟盼;杨立平;刘妮;田璨;王宇红

关键词:乳腺癌, 抑郁, 高危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况,并探讨导致乳腺癌患者伴抑郁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患者伴发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90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找出其中影响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高危因素.结果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8.07%;BMI指数偏高、疾病分期较晚、肿瘤远处转移、激素受体ER(-)、PR(-)、不同化疗方案与患者抑郁障碍发病情况显著相关.结论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涉及多因素,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肿瘤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痛患者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后发生戒断反应的5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癌痛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后发生戒断反应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住院癌痛患者,统计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后出现戒断症状的人数,对收集的5例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出现戒断症状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例患者出现心悸、兴奋、失眠、多汗、烦躁不安,经氨酚羟考酮片减量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出现心悸、兴奋、失眠、多汗、烦躁不安、流泪,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减量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夜间出现心悸、兴奋、失眠、多汗,对症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出现心悸、兴奋、失眠、多汗、烦躁不安,经氨酚羟考酮片治疗2天,继续对症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 癌痛患者发生戒断反应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自我评估疼痛控制可,自行调整用药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有关,阿片类药物减量疗法对此有一定效果.

    作者:王颖怡;刘小林;朱秋燕;谢瑞杰;符一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在实体肿瘤化疗中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实体肿瘤化疗中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76例合并HBV感染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HBV再激活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HBV再激活患者2例,ALT升高患者3例,TBiL升高患者2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乏力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1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实体肿瘤化疗中HBV再激活和肝功能损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慧华;梁嵘;文玲波;李建安;贾燕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依诺肝素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化疗期间采用依诺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凝血因子水平(tR)、纤维蛋白原时间(tK)、大血块强度(t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大血块形成时间(tTMA)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抗凝前后tK、tMA、tT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凝前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2±0.82)vs.(6.85±0.88),P=0.86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抗凝后tR水平显著增高[(8.94±1.26)vs.(7.83±1.08),P=0.000].两组患者抗凝前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0.46)vs.(1.38±0.52),P=0.68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抗凝后CI显著降低[(-0.84±0.43)vs.(-0.23±0.56),P=0.000].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出血,仅对照组1例发生下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和利伐沙班均可有效防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但依诺肝素钠的效果更好.

    作者:黄朝;陈刚;徐禹;刘羽;张俊红;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苦参碱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及对STAT3、Cleaved-caspase 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活化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 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为研究对象,用0.2 mg·mL-1、0.4 mg·mL-1、0.8 mg·mL-1、1.6 mg·mL-1、3.2 mg·mL-1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48 h,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为1 mg·mL-1.用1 mg·mL-1苦参碱作用胃癌细胞12 h、24 h、48 h、72 h、96 h,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作用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苦参碱对胃癌细胞STAT3、Cleaved-caspase 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0.2 mg·mL-1、0.4 mg·mL-1、0.8 mg·mL-1、1.6 mg·mL-1、3.2 mg·mL-1)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1 mg·mL-1苦参碱作用于胃癌细胞12 h、24 h、48 h、72 h、96 h后,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与作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g·mL-1苦参碱作用48 h后,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凋亡率明显增加,与作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mg·mL-1苦参碱作用后,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中STAT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p-STAT3、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中p-STAT3、MMP-2蛋白表达,促进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

    作者:梁辰;戴静;周福祥;张俊红;於海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IP30基因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TIP30基因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防治及药物研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中TIP30基因过表达采用腺病毒转染法,使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TIP30过表达的效果,分别采用MTT法、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TIP30过表达腺病毒转染后,过表达组中U266细胞TIP30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TIP30过表达后,细胞增殖、体外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弱(P<0.05);TIP30过表达后U266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TIP30过表达促进U266细胞凋亡与上调p5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TIP30基因过表达可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活性与体外迁移能力,并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作者:吴必嘉;龚峻梅;陈娟娟;黄斯勇;高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靶向siRNA干扰hIAP-2联合姜黄素抑制肾癌GRC-1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hIAP-2特异性siRNA干扰肾癌GRC-1细胞hIAP-2基因的表达,探讨siRNA-hIAP-2联合姜黄素对肾癌GR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hIAP-2的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siRNA-hIAP-2转染肾癌GRC-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AP-2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siRNA-hIAP-2联合姜黄素处理后对肾癌GR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靶向hIAP-2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hIAP-2的表达,siRNA-hIAP-2和姜黄素均可抑制GRC-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一定程度的凋亡,当联合应用靶向hIAP-2的siRNA和姜黄素时,上述作用显著增强(P<0.05).结论 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hIAP-2可以有效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hIAP-2的表达,并能显著增强姜黄素诱导肾癌细胞GRC-1凋亡的敏感度,提示hIAP-2可作为姜黄素治疗肾癌的有效增敏靶点.

    作者:印重任;李远伟;吴万瑞;卢强;李卓;刘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ZFX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X染色体偶联锌指蛋白(ZFX)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后存档的人骨肉瘤组织及瘤旁组织石蜡包埋标本50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中ZFX的表达.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别用ZFX小干扰RNA(ZFX-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细胞,以空脂质体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ZFX、Bcl-2、Bax、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ZFX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1);siRNA-NC组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及ZFX、Bcl-2、Bax、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ZFX-siRNA组细胞活力及ZFX、Bcl-2、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ZFX基因在人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郝国兵;马丙涛;乔林;张树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及高危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况,并探讨导致乳腺癌患者伴抑郁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乳腺癌患者伴发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90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找出其中影响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高危因素.结果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8.07%;BMI指数偏高、疾病分期较晚、肿瘤远处转移、激素受体ER(-)、PR(-)、不同化疗方案与患者抑郁障碍发病情况显著相关.结论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涉及多因素,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朱青;孟盼;杨立平;刘妮;田璨;王宇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全息显微镜观察哇巴因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的影响

    目的 应用数字全息显微镜观察哇巴因(ouabain)对人胶质瘤U87-MG细胞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ouabain(0.05、0.5、2.5、25μM)干预U87-MG细胞,24 h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数字全息显微镜观察ouabain作用后细胞的动态变化和运动能力改变.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ouabain明显减低细胞活力[0.05μM(75.92±3.21)%,0.5μM(49.61±3.95)%,2.5μM(42.74±3.21)%,25μM(32.86±2.00)%vs.Control(100±0.01)%;P<0.01],减少细胞数量[0.05μM(170.7±4.7),0.5μM(162.3±4.4),2.5μM(142.0±2.6),25μM(110.3±1.2)vs.Control(193.7±2.6);P<0.05或P<0.01],并降低细胞运动能力[0.05μM(809.0±19.8)μm,0.5μM(626.9±23.5)μm,2.5μM(476.7±22.9)μm,25μM(386.5±19.6)μmvs.Control(959.7±18.9)μm;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ouabain可抑制人胶质瘤U87-MG细胞的生长、降低肿瘤细胞运动能力并终引起细胞死亡,数字全息显微镜可起到良好的评价作用.

    作者:杨小飒;余东堃;衣泰龙;徐忠伟;李杰;涂悦;程世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价值,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8月~10月治疗的4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TACE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TACE联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CR 2例,PR 3例,SD 5例,PD 10例,疾病控制率为50%;对照组CR 0例,PR 2例,SD 2例,PD 16例,疾病控制率为20%,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以及MMP-9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VEGF以及MMP-9的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李威;满文玲;郭欢庆;杨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妇科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研究进展

    精准治疗是通过二代测序等方法获取先进的基因特征谱,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设计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诊断、预后、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不同靶点(BRCA1/2、HER2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洪婷;罗晨辉;王瑛;陈嫣;许一诺;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70岁高龄晚期肺癌生存期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70岁高龄晚期肺癌生存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晚期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并对随访2年结果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便秘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70岁以上高龄晚期肺癌,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郑成丽;缪继东;郭开峰;尤玮;刘美;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R-142影响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miR-14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检测人甲状腺癌细胞K1、BCPAP、TPC-1和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miR-142的表达水平.细胞分别转染miR-142 mimics siIQGAP.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与增殖能力.构建wt-IQGAP1和mut-IQGAP1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鉴定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癌细胞K1中IQGAP1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癌细胞K1、BCPAP、TPC-1中的miR-142相对表达量与甲状腺细胞相比显著降低(P<0.05),三种甲状腺癌细胞中K1细胞的表达量低.从转染后12 h开始,miR-142 mimics组与空白组、mimics control组相比,甲状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预测miR-142的靶基因可能为IQGAP1,转染miR-142 mimics野生型IQGAP1中荧光素酶活性较突变型IQGAP1中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转染miR-142 mimics组甲状腺癌K1细胞IQGAP1蛋白明显下降,miR-142负调控IQGAP1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癌K1细胞中IQGAP1基因,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中IQGAP1蛋白表达减弱.结论 miR-142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miR-142可以通过负调控靶基因IQGAP1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

    作者:刘春梅;孙小霞;杨亚峰;潘娟;宋宗良;宗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恩度联合含铂类化疗药物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心律不齐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恩度联合含铂类化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心律不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NP 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度化疗,采用德国耶格MASTER SCREEN 肺功能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2.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7d 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NP 化疗基础上联合恩度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心律不齐患者的疗效理想,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邹慧兰;杨涛;陈仁贵;余小红;詹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化疗对Ⅲ、Ⅳ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中医辨证论治+化疗)和对照组(中医辨证论治+化疗),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瘤体大小、临床症状、体力状况(P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2周期后,治疗组CD3+CD4+细胞、B细胞比例、IL-2高于对照组,CD3+CD8+细胞比例、IL-10低于对照组,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细胞、NK细胞、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瘤体大小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咯痰、夜尿频多和畏寒肢冷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S评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骨髓抑制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应用于Ⅲ、Ⅳ期老年NSCLC患者具有化疗增效减毒的作用,能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PS评分,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作者:朱可;陈汉锐;胡蓉;黄学武;曹洋;林丽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消癌平注射液对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20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治疗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给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干预治疗4周后,评价所有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AFU、CA125)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44.8%、7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CA199、CEA、AFU、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除CEA外,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总胆红素升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能降低肝癌患者血清标志物含量,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迁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刘源;倪渐凤;尹先哲;王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应用基因检测指导小细胞肺癌化疗个体化用药的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应用基因检测指导小细胞肺癌化疗个体化用药的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铂类、伊立替康、紫杉类和阿霉素类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参与2例进展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协助医师确定和调整化疗方案.结果 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可以协助医师筛选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保证安全、合理、有效用药起到积极作用.结论 基因多态性是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任炳楠;刘洪涛;吕品田;杜东杰;庞国勋;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姑息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根据Piper疲乏量表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行为、情感、感觉、认知总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EORCT QLQ-C30中文版量表结果,两组患者躯体、认知、社会、角色、情绪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住院环境、护理技巧、服务质量、护理态度以及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姑息护理可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饶井芬;朱彤;任艳玲;刘艳丽;朱翠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与CAG化疗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CAG化疗预后判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化疗前均行MRI检查,其中34例患者行CAG治疗,34例行HAG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34例CAG治疗患者化疗后再次借助MRI检查其骨盆、腰椎矢状位、股骨近端冠状位,T1WI腰椎骨髓SI值变化情况,并与34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分析.结果 CAG治疗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优于HAG治疗(P<0.05).健康对照组MRI椎体骨髓分布表现为多发弥散性高信号;急性白血病组化疗前31例均匀弥漫性低信号,3例不均匀斑片状低信号.ALL与AML股骨大转子、股骨头骨骺浸润分布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CAG治疗后,缓解组11例椎体中央带状高信号,5例弥漫性斑点状高信号,4例无明显信号变化;未缓解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其中健康对照组SI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0.05),急性白血病组SI值低于缓解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T1WI腰椎骨髓SI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LL患者SI值与AM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G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较好,MRI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和顺;王毅捷;薄金勇;马亚震;廖云杰;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肺癌伴COPD急性加重期46例病原学分析

    目的 对老年肺癌伴COPD急性加重期46例患者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呼吸病房的46例肺癌伴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进行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株(58.6%),包括铜绿假单胞菌8株(47.1%)、肺炎克雷伯菌5株(29.4%),大肠埃希菌3株(17.6%)、鲍曼不动杆菌1株(5.9%);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8株(27.6%),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0%)、溶血葡萄球菌3株(37.5%)、肺炎链球菌1株(12.5%);检出真菌4株(13.8%),包括白色念珠菌3株(75.0%)、热带念珠菌1株(25.0%).对每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在复方新诺明及氨苄西林上较高,而在头孢第一、二代耐药性上高于第三代;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在万古霉素中敏感率达到100%,而在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敏感率较低.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对氟康唑敏感,1株对脒康唑敏感,1株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老年肺癌伴COPD急性加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原,且混合感染多见,由于长期放化疗治疗过程造成细菌耐药严重,因此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慧娟;张波;闫春良;薛旗山;赵秋红;聂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肿瘤药学杂志

肿瘤药学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