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会琴;黄帝;钱晴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 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查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骨定量C T(Q C T)和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对比其检查情况.结果:QCT检查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17分、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情况显著高于D X A,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采用骨定量C T诊断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X线密度仪,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曹荣国;齐玉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患者根据抽取结果加入对照组(25例)或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提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对比数据发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可大力使用、推广.
作者:臧尚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5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电刀切除扁桃体,实验组予以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与其相比明显较多,术后疼痛评分与其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作者:牛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二维超声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共115个结节),并从该时期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对照组(共90个结节).通过Philips与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对两组患者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回声、钙化以及纵横比和血流丰富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Ⅰ型、Ⅱ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Ⅲ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在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在内部多为微小钙化以及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表现为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而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红娟;钟磊;王平;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法应用于乙肝携带者抗结核中对预防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在乙肝携带并肺结核患者中择69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单药治疗组(34例),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为水飞蓟宾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和单纯水飞蓟宾治疗;其中入组患者均在2HRES/7HR方案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探究两组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肝损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方面,单纯治疗组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在HBV-DNA的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比单纯治疗组低(P<0.05);在A S T和A L T的变化方面,单纯治疗组比联合治疗组高(P<0.05).结论: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替比夫定,可阻止HBV-DNA的复制,预防肝功能异常及肝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魏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不按压与按压3分钟两种方式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将神经内科40例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病人,按照自身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例病人观察6次注射,观察组为白天注射,在腹部右侧,注射以后不按压;对照组为晚上注射,在腹部左侧,注射以后按压3分钟.瘀斑直径<0.2c m为不出血;瘀斑直径为0.2~2cm为轻度出血;瘀斑直径>2cm或有硬结为重度出血.12小时后观察皮下是否出血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3例,发生率2.50%,对照组10例,发生率8.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局部不压迫可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许利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CT与MRI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纳为参研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行C T诊断)与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的效果优于常规组,而常规组诊断椎间盘积气与钙化等征象的效果优于研究组,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C T及M R 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优势,建议在实际诊断中合理使用,必要时联合诊断,可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避免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
作者:江雪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2例危重患者,按照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输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外周通道输液,观察组应用骨髓腔输液,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1.3%,观察组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3%,观察组为9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曹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归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颈动脉强回声斑块归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总结其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中脂质型11例(22.00%),纤维型16例(32.00%),钙化型17例(34.00%),溃疡型5例(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5.71%)、1例(2.86%)、1例(2.86%)、1例(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软板块患者23例(46.00%),硬斑块16例(32.00%),混合斑块11例(22.00%),软斑块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硬斑块组、混合板块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在超声引导下的阻滞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40例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时间点来划分,分为两组,A组为在麻醉之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为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然后观察之后4、6、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14例患者在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之后与另一侧对比,被阻滞的一侧患者痛觉明显降低,这种感觉会持续8h,B组26例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V A 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不超过1分,而且患者在8h、12h、24h这三个时间段运动时的V A S的评分明显比静息状态高出许多(P<0.05).结论:行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种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作者:茅尚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妇女40例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确诊准确率.结果:研究组中有38例患者确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确诊率是95.00%;研究组的P S V、E D V指标较参照组的高,P<0.05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的血流信号弱、血流信号间质粗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正确率高,具有较高水平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焦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些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素质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病预防工作因其复杂多变加大了工作难度,需要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更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管理力度.本文旨在通过多方面对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管理,对提高人民群众传染病防范意识、缩减传染病传播范围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蓉;张祎;张小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对照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子宫破裂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42例子宫完全破裂、18例子宫不完全破裂.超声检查60例患者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漏诊,被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例患者超声下检查子宫完全破裂,超声检查均发现具有腹水,部分患者子宫壁声像图不连续,前壁或侧壁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包块,与子宫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延续;12例胎儿未娩出体外患者超声下见羊膜囊完整,位于腹腔内,与子宫外壁紧贴,二者界限清晰.结论:将超声用于子宫破裂诊断中效果理想,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胃肠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00例,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低于观察组,且拔管和苏醒时间较长,取得较低的苏醒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金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诊断分析,记录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7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6.25%,23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28.75%.80例患者中,发生3例误诊,可得C 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为96.25%.手术结果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4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2.50%,26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32.50%.结论:腹部创伤的C 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意见,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汪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螺旋C 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早期肺癌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他们的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并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应用价值分析.比较在早期肺癌诊断中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螺旋C T检查的敏感度为94.20%(65/69),特异性65.52%(19/29),均高于胸部X射线检查敏感,79.71%(55/69),特异性48.28%(14/29),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螺旋CT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良性病变百分比97.96%,20.41%与病理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与良性病变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 T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其有利于提升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治疗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洪伟;何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随迁老人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剖析影响要素,讨论团体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潍坊市仓南社区312名随迁老人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讨论焦虑抑郁的影响要素;将轻度焦虑、轻度抑郁的随迁老人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干预组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和团体心理干预,干预8周.对干预前后SAS及G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符合标准随迁老人302名,其中轻度焦虑56名,轻度抑郁46名;主要影响要素为家庭角色转变、生活习惯改变、子女忽视、人际交往匮乏、家庭关系满意度、医疗保障、性别及生活来源;轻度焦虑、抑郁随迁老人干预后干预组SAS及G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迁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常模增高,团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少随迁老人焦虑抑郁.
作者:于晓娜;刘春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旨在探究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怀疑肺癌伴脑转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适用磁共振及增强磁共振进行辅助判断,并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结果得出,36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伴脑转移,并且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11例患者为单发性转移病灶,25例为多发性转移病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共检出57个转移病灶,加强磁共振显示其病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20例转移病灶直径在1~3c m之间,16例转移病灶直径大于3c m,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干预检查肺癌伴脑转移的转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疾病的诊出效率,而且通过增强MRI更详细的反应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形状变化,充分把握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20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病患,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97.04%、特异度94.87%;(2)高频超声检查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缘、声晕、回声、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血流特征方面,39个恶性结节中有6例Ⅰ型血流、5例Ⅱ型、19例Ⅲ型、9例Ⅳ型,169个良性结节中有75例Ⅰ型血流、69例Ⅱ型、20例Ⅲ型、5例Ⅳ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超声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高频超声可成为早期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魏云;周静;胡文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