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金宏英

关键词: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全麻, 胃肠镜检查,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胃肠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00例,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低于观察组,且拔管和苏醒时间较长,取得较低的苏醒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MRI(3.0T)、螺旋CT(16层)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MRI(3.0T)、螺旋C T(16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手术实施前均对患者实施MRI(3.0T)、螺旋CT(16层)检查;完成检查后对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学分析,统计MRI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螺旋CT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终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2.0%,M R I诊断准确率为79.0%,M R I的准确率略高,但组间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M R I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略高于螺旋CT,因此临床可酌情选择应用.

    作者:王兴林;陈华平;张福洲;李兵;杨汉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2017年5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手术进程和出院,促进骨折高质量愈合,减少不良事件和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继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铜仁市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Ⅱ级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对畸形胎儿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引产后病检.分析铜仁地区胎儿畸形类型及检出率.结果:产前超声筛查3781例胎儿中,胎儿畸形共115例,畸形发生率3.0%(115/3781),其中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率73.9%(85/115).胎儿畸形中,心脏畸形占所有畸形中43.5%(50/115),产前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96%(48/50):四腔心切面检出率41.6%(17/50);心脏大血管畸形检出率58.4%(28/50),四腔心切面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心脏畸形检出率96%(48/50).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筛查(即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筛查出胎儿畸形111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从73.9%显著提高到96.5%.结论:推广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仁铁;李昭琴;廖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TA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 T A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医的80例疑似椎动脉颅外段病变病患的112个椎动脉,所有病患均通过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TA进行诊断,将高低频联合超声检测结果数据列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实验组,将CTA检测结果数据列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参考组,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结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比两组诊断资料情况可知,研究组检测结果为:正常椎动脉24个,单纯走向迂回的5个,出现斑块有46个,狭窄有26个,完全堵塞有11个;参考组检测结果为:正常椎动脉21个,单纯走向迂回的7个,出现斑块有42个,狭窄有30个,完全堵塞有12个,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C T A单独检查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无明显差别,但彩色多普勒与CTA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颅外段椎动脉病变的检出率,综合应用无创性的彩色多普勒及CTA检查,汲取两项影像学检查的各项优点,同时弥补存在的缺点,可以大程度保证一般治疗技术在探测狭窄方面的敏感性,且不降低特异性,以有利于患者及对临床指导意义,明确、清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靖宇;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患者的人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对治疗冠心病方式进行不断研究,提高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大,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体内的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密切关联,有相当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情况,同时在弥漫性血管病中也较多,冠心病其中的病变类型较多且繁复,在手术治疗中的风险比较高,同时对手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郑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使用彩超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3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查,分析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并与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结果: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4.62%(123/130例)其中包括异位妊娠97例,囊肿蒂扭转8例,黄体破裂4例,流产9例以及盆腔炎症疾病5例.结论:彩超检查可用于帮助医生对妇科急腹症做出诊断,其确诊率较高,但急腹症的声像图特点与妇科各类疾病均有相似之处,因此妇科急腹症的终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联合彩超检查鉴别.

    作者:朱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92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结果临床资料与患者超声声像图诊断对比.结果:本组92例病例均经药物排石、体外碎石、综合疗法排石、手术治疗等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2例,漏诊9例,误诊1例,检出率89.1%.输尿管上、下段结石超声检出率高,中段结石容易漏诊.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而且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增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基于随机数表完成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两组均包括47例病患.其中所有病患均采用传统的高压氧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完成综合治疗流程,统计病患整体治疗情况,并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计算综合治疗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均在治疗后出现提示,而研究组病患评分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外伤性昏迷治疗来说,对比单一的高压氧治疗,以高压氧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可以大程度保证病患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国胜;郝有志;马占峰;刘刚;李宗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MRI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孕妇,所有孕妇进临床正式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为超声诊断方案产妇,观察组产妇为MRI诊断方案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90.0%,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50.0%,观察组产妇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相对于超声诊断而言优势显著.

    作者:高克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TI-RAD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TI-RAD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采取超声TI-RADS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TI-RADS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本组研究入选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T I-R A D S诊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达到了77.78%、100.00%、96.00%.结论:采用超声T I-R A D S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着较高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诊断诊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唐为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常规护理模式,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全程人文关怀,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2.5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效果.结果: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以及左室内径等各项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较,无差异(P>0.05).但心脏彩超其整体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冠状动脉造影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给予心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疾病进展变化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等临床优点,易被临床患者接受.

    作者:徐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妇女健康体检中乳腺超声的应用与意义评析

    目的:评析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30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对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3000名女性乳腺超声检出乳腺疾病950例,检出率为33.33%,病理学证实乳腺疾病1070例,检出率为35.67%,统计学分析后,两种检查方法乳腺疾病总检出率和疾病类型检出情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可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任维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多层螺旋C T检查,然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终通过手术验证肠梗阻情况作为对比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病因.结果:从诊断率情况来看,多层螺旋C 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患者94例,诊断符合率为94%,而腹部X线诊断出肠梗阻患者72例,诊断符合率为72%,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远远高出腹部X线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分析上来看,多层螺旋C T相比较腹部X线,能分析出肠梗阻肠粘连、炎症等病因,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疾病的治疗诊断中,多层螺旋CT相比较腹部X线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能够更清楚的分析出肠梗阻的病因.

    作者:左明飞;温丽娟;闫文俯;蔡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封堵术治疗,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在食道超声心动图下顺利完成封堵手术,手术后未出现与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手术后心电图监测均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患者各心腔大小正常,封堵器位置正常、牢固,未见残余分流,未见瓣膜异常活动.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效果理想,能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应用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狭窄诊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施以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要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统计学分析差异后发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都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能力更好.

    作者:冯谢平;陆仕业;罗燕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归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颈动脉强回声斑块归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总结其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中脂质型11例(22.00%),纤维型16例(32.00%),钙化型17例(34.00%),溃疡型5例(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5.71%)、1例(2.86%)、1例(2.86%)、1例(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软板块患者23例(46.00%),硬斑块16例(32.00%),混合斑块11例(22.00%),软斑块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硬斑块组、混合板块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研究

    目的: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二维超声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共115个结节),并从该时期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对照组(共90个结节).通过Philips与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对两组患者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回声、钙化以及纵横比和血流丰富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Ⅰ型、Ⅱ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Ⅲ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在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在内部多为微小钙化以及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表现为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而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红娟;钟磊;王平;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C T与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寻求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CT和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的结果视为对照,比较CT和MRI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膝半月板方面,MRI诊断的Ⅲ级检出率和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M R I诊断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结论:C T和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MRI诊断的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 E L D)治疗的3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平均65岁.患者术前主要表现为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合并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在局麻下手术,手术方式采用TESSYS技术,在内镜下对侧隐窝减压,并对椎间孔成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患者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年时优良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切口平均0.7c m、术中出血量平均8m l,住院时间平均11d,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的VAS评分为7.6±1.2,术后1年的为1.0±0.9,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0.9±0.07下降至术后1年的0.3±0.02;末次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6.8%.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对老年患者全身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微创优越性,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孔宇;暴海洋;宋连新;彭阿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