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明
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分别应用在不可手术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找到介入治疗中的适当的栓塞物.确保晚期肝癌病人可以取得佳获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法:选择在我介入放射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患者按应用不同栓塞药物治疗分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B组(实验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增强CT检查结果联合甲胎蛋白(AFP)指标应用新的Mrecist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病人的肝功能情况综合判断疗效及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结果:于设定的观察指标,所有结果分析均提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更加安全的应用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二次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昕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2例危重患者,按照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输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外周通道输液,观察组应用骨髓腔输液,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1.3%,观察组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3%,观察组为9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曹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科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的7例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8~72岁,平均48.7岁.患者均行腰椎过伸过屈位片无腰椎不稳状况,行术前MRI检查,手术方式采用TESSYS技术.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和VAS法、疼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腰椎JOA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评分,评估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85.7%.术前的VAS评分为8.0±1.0,术后1年的为0.85±0.3,ODI评分由术前0.8±0.08降至术后1年0.18±0.02,腰椎J O A改善率为0.83±0.07均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优越性,是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常成兵;宋有鑫;暴海洋;陈宾;安永胜;苗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高频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术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病理组织取材情况以及其淋巴结大小、部位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88例患者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所获得的组织量均能够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其取材成功率达到100.0%.淋巴结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1)淋巴结部位:腹股沟区13例,其中能明确诊断11例(84.62%);锁骨上区36例,可确诊35例(97.22%);颈部29例,确诊27例(93.10%);腋窝10例,确诊8例(80.0%).(2)淋巴结大小:淋巴结直径>1cm79例,可明确诊断75例(94.94%);直径在0.5~1.0cm的8例,可确诊6例(75.0%);直径<0.5cm1例,无法明确诊断.此外,上述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无迷走样反应、大出血、感染、肿瘤移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术具有创伤性小、实时观察、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其标本组织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极高,可成为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徐春燕;杨菁;杨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在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于术期手术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照患者;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对比,观察组患者也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明确患者护理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良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许碧珍;张平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 T与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寻求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CT和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的结果视为对照,比较CT和MRI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膝半月板方面,MRI诊断的Ⅲ级检出率和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M R I诊断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结论:C T和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MRI诊断的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C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胃癌以及癌型胃溃疡的患者80例,随后对这80例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这80例采取C T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活检,以胃镜活检的结果为标准,对比C T检查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相比于CT检查的检查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癌型胃溃疡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 T检查;相对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检查结果,C T检查对于癌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各有侧重,在临床检查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检查方式.
作者:楚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试探究C T应用于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同时接受C 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C 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CT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发现结核病灶周围存在的阴影呈现出点状、片状以及条索状,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对比后发现,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65,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诊断肺结核疾病,可获取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玉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佳.
作者:黄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介入超声是现代超声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超声已经由简单的诊断手段变成现在具备集影像与病理相结合、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重要诊疗工具.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介入超声在识别胆道疾病中更加直观、立体,本研究将对近年来介入超声在诊断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高绍华;刁学耘;高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高于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83.7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其诊断准确率可得到大大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王沛;冯爱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多层螺旋C T检查,然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终通过手术验证肠梗阻情况作为对比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病因.结果:从诊断率情况来看,多层螺旋C 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患者94例,诊断符合率为94%,而腹部X线诊断出肠梗阻患者72例,诊断符合率为72%,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远远高出腹部X线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分析上来看,多层螺旋C T相比较腹部X线,能分析出肠梗阻肠粘连、炎症等病因,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疾病的治疗诊断中,多层螺旋CT相比较腹部X线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能够更清楚的分析出肠梗阻的病因.
作者:左明飞;温丽娟;闫文俯;蔡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在超声引导下的阻滞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40例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时间点来划分,分为两组,A组为在麻醉之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为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然后观察之后4、6、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14例患者在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之后与另一侧对比,被阻滞的一侧患者痛觉明显降低,这种感觉会持续8h,B组26例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V A 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不超过1分,而且患者在8h、12h、24h这三个时间段运动时的V A S的评分明显比静息状态高出许多(P<0.05).结论:行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种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作者:茅尚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析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将本院2017年7—2017年10月在院治疗的20例乙型脑炎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C T、M R I)、血常规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20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9例(45%),单核细胞升高11例(55%),中性粒细胞升高12例(60%),嗜酸粒细胞降低15例(75%);12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出现混合细胞反应8例(66.7%),出现淋巴细胞反应3例(25%);20例患者中行颅脑C T检查(7例),行颅脑M R I检查(13例),影像学改变除常见的累及丘脑8例(61.5%)外,常合并有基底节、中脑、海马和其它脑叶的损害3例(23.1%),2例(15.4%)患者未见异常.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特点能够通过血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准确鉴别,值得推广.
作者:付亚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 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CT与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51.56%,CT为84.38%,患者食管壁不光整,食管与肺动脉、心包、气管、主动脉组织结构不清34例(53.13%),淋巴结肿大30例(46.88%),7例转移.结论:C T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作用突出,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又是此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若二者联合,可显著提升诊断价值.
作者:岳良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胃肠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00例,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低于观察组,且拔管和苏醒时间较长,取得较低的苏醒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金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进行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能清楚显示胎盘内部及毗邻结构的情况,获得直观可靠的形态学依据,对胎盘植入有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论:利用核磁共振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或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客观依据,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胎盘异常植入,提升了诊断及治疗的准确率,避免了边缘性前置胎盘疾病的漏误诊及治疗定位困难等缺陷.
作者:李文军;武方明;周善善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