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的诊断研究

李文军;武方明;周善善

关键词:胎盘植入, 前置胎盘, 磁共振成像, 侵入性
摘要: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进行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能清楚显示胎盘内部及毗邻结构的情况,获得直观可靠的形态学依据,对胎盘植入有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论:利用核磁共振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或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客观依据,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胎盘异常植入,提升了诊断及治疗的准确率,避免了边缘性前置胎盘疾病的漏误诊及治疗定位困难等缺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多排螺旋C 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120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测出65例,诊断率为64.36%,M S C T检测出100例,诊断率为99.01%,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1例患者共有骨折301处,X线平片检出217处,检出率为72.09%,MSCT检出300处,检出率为99.67%,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肋骨隐匿性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滨;李雪丽;于丽;纪昭霞;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磁共振多模态扫描序列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记录MRI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各种损伤的MRI影像学特征.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评估MRI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同.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可给予MRI进行检查,其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清晰呈现骨骼病变,诊断确诊率高,且无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耿翠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研究

    目的: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二维超声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共115个结节),并从该时期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对照组(共90个结节).通过Philips与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对两组患者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回声、钙化以及纵横比和血流丰富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Ⅰ型、Ⅱ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Ⅲ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在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在内部多为微小钙化以及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表现为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而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红娟;钟磊;王平;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析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将本院2017年7—2017年10月在院治疗的20例乙型脑炎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C T、M R I)、血常规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20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升高9例(45%),单核细胞升高11例(55%),中性粒细胞升高12例(60%),嗜酸粒细胞降低15例(75%);12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出现混合细胞反应8例(66.7%),出现淋巴细胞反应3例(25%);20例患者中行颅脑C T检查(7例),行颅脑M R I检查(13例),影像学改变除常见的累及丘脑8例(61.5%)外,常合并有基底节、中脑、海马和其它脑叶的损害3例(23.1%),2例(15.4%)患者未见异常.结论: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特点能够通过血常规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准确鉴别,值得推广.

    作者:付亚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诊断并确诊72例的乳腺肿瘤患者,共10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BUS、UE以及联合诊断.结果: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1.74%,明显高于BUS、UE单独诊断(81.65%、82.57%),差异明显(P<0.05);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联合诊断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优于BUS、UE单独诊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瑞;盛桂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 T诊断临床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不典型肺结核患者51例纳入本次研究,对患者X线及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1例患者中,肺炎实变型15例,占29.41%.有12例为肺部肿块结节型,占23.53%.有13例患者表现为栗性病变型,占25.49%.11例患者表现为肺门及淋巴结增大,占21.56%.但由于一些患者初次诊断影像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化扫描才能对其确诊.结论:对不典型肺结核行CT诊断时,由于影像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的情况,导致误诊.有时需要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体检查才能去确诊,方便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作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超声技术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

    目的:探究应用超声技术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心脏-血管耦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a、E/e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E a、E d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可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情况,便于及时反映患者病情状态,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 S C 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检出及后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怀疑食管异物来我科行C T检查的患者151例,回顾分析他们的多层螺旋C T(M S C 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48例肯定性诊断食管异物者均经临床证实;16例可能性诊断中12例被证实有异物,4例排除食管异物;87例阴性结果经临床随访排除.48例肯定性诊断中有4例提示食管壁穿孔,1例提示伴有纵隔感染,均被手术证实.结论:M S C T薄层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对食道阳性异物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约为93.7%.M S C T能清楚显示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能明确有无食管穿孔等并发症,可帮助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MSCT可以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翔;汤珩;商利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时期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方式与策略的转变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的需求并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结合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特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式与策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无偿献血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新时期不同媒体宣传策略;同时也指出不同群体的不同宣传策略,并说明了将两者结合打造全新的无偿献血宣传时代,让无偿献血宣传进入立体式的全媒体宣传时期,让无偿献血深入民心.通过新的宣传方式和宣传策略,使全体民众主动关注、参加并宣传无偿献血,促使采供血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徐胜春;袁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目的:观察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2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66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6例患者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66例患者康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66例患者,且组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可切实强化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同时,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罗小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左心功能的差异研究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检查的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糖尿病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另选则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名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三组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F和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性能均出现消退,但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肌性能收缩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严重,采用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毕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在超声引导下的阻滞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40例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时间点来划分,分为两组,A组为在麻醉之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为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然后观察之后4、6、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14例患者在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之后与另一侧对比,被阻滞的一侧患者痛觉明显降低,这种感觉会持续8h,B组26例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V A 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不超过1分,而且患者在8h、12h、24h这三个时间段运动时的V A S的评分明显比静息状态高出许多(P<0.05).结论:行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种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作者:茅尚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应用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狭窄诊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施以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要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统计学分析差异后发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都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能力更好.

    作者:冯谢平;陆仕业;罗燕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培阳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培阳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而改善对该病诊断水准.方法:收治经检查确认为NTM肺病的患者48例,肺结核患者60例,并搜集其影像学资料,进而对比分析其病变部位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肺结核病在中叶、舌段的检出率明显低于NTM肺病(P<0.05);而NTM肺病组支气管变大,嵌塞检出率明显比肺结核组高出很多(P<0.05);肺结核组小叶腺泡结节、中心性结节检出率比N T M肺病组高(P<0.05).结论:N T M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色,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姜浩芝;林吉征;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体会,寻求更好的医护配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300例,按是否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情况.结果: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提供手术室医护配合满意度.结论: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医护之间默契度增加,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优良率为78.57%,干预组优良率为9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临床护理中,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保证检查的舒适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体检中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3.90%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准确率81.71%(P<0.05);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的检出率显著低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而在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以及椎间盘变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关于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磁共振成像准确率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高,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中各有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继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8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舒适组采取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压疮发生率.结果:舒适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舒适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爱卿;窦荣花;王雯;苏富存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