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滨;李雪丽;于丽;纪昭霞;陈云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单纯脑出血患者和30例神经胶质细胞瘤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30例单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将30例神经胶质细胞瘤卒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的1d内进行颅内C T检查.结果:实验组CBF、CBV、MT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T值与对照组患者CT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病灶周围水肿症状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占位明显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诊断出神经胶质细胞肿瘤出血的定位,还能提示肿瘤的出血量、血肿状况,为鉴别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肿瘤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63例患者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可得宫腔镜检查中62例患者均符合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B超检查,(98.41%V S77.78%,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均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
作者:吴沿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诊断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增强C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C T诊断成功率为92.5%,满意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和67.5%(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增强C T诊断的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诊断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且能降低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92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结果临床资料与患者超声声像图诊断对比.结果:本组92例病例均经药物排石、体外碎石、综合疗法排石、手术治疗等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2例,漏诊9例,误诊1例,检出率89.1%.输尿管上、下段结石超声检出率高,中段结石容易漏诊.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而且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增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高于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83.7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其诊断准确率可得到大大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王沛;冯爱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 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C T增强扫描患者2635例进行分析,统计对比剂渗漏率,并分析渗漏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2635例C T增强扫描患者共出现10例对比剂渗漏现象,发生率为0.38%.结论: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较多,需采用有效措施预防,以减轻患者疼痛,预防渗漏,提升图像质量.
作者:吴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将各自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7.06%分别显著高于腹部超声70.59%的准确率以及阴道超声76.47%的准确率(P<0.05);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和胎心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P<0.05).结论: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准确率更高,能够为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及时判断病情,使宫外孕患者早日进入治疗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有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着重于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运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对40例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无分组,对其运用彩色超声、常规外科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探讨其彩色超声诊断中的各段静脉内径值、诊断性能指标、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股总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功能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深静脉内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大小隐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反流时间超出1.0s.彩色超声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分别为5%、92.5%、75%、87.5%、87.5%,明显优于常规外科检查(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率很高,超声表现特征较为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刘宏科;侯安朝;贾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C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胃癌以及癌型胃溃疡的患者80例,随后对这80例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这80例采取C T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活检,以胃镜活检的结果为标准,对比C T检查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相比于CT检查的检查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癌型胃溃疡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 T检查;相对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检查结果,C T检查对于癌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各有侧重,在临床检查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检查方式.
作者:楚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使用丝裂霉素(低浓度)、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4h平均眼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36.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3%、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眼压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00例产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检出15例先心病胎儿,经产后随访确诊为先心病的胎儿有14例,两者符合率为93.33%.结论: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杭小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20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病患,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97.04%、特异度94.87%;(2)高频超声检查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缘、声晕、回声、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血流特征方面,39个恶性结节中有6例Ⅰ型血流、5例Ⅱ型、19例Ⅲ型、9例Ⅳ型,169个良性结节中有75例Ⅰ型血流、69例Ⅱ型、20例Ⅲ型、5例Ⅳ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超声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高频超声可成为早期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魏云;周静;胡文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在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于术期手术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照患者;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对比,观察组患者也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明确患者护理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良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许碧珍;张平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检查的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糖尿病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另选则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名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三组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F和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性能均出现消退,但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肌性能收缩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严重,采用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毕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在诊断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中应用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资料选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依据疾病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恶性结节患者(n=30)、B组为活动性炎症患者(n=10)、C组为良性肿瘤患者(n=10)、D组为慢性炎性结节患者(n=12),均实行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比较四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TPF(结节总灌注量)、PF(肺动脉灌注值)、BF(支气管动脉灌注值)、P P I(肺动脉灌注指数).结果:数据显示,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B F对比B组、C组、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T P F对比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PPI对比B组、C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B组活动性炎症患者PF、PPI对比A组、C组、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结论:将320排螺旋C T低剂量容积灌注应用于诊断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中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潘家琦;李强;马献武;张长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应用超声技术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心脏-血管耦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a、E/e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E a、E d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可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情况,便于及时反映患者病情状态,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口群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50例颈动脉血管狭窄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对象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总结归纳其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轻度狭窄,123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中度狭窄,79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1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完全闭塞.60岁以上患者群体中的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事件的发生可能性36.02%(58/161)显著高于60岁以下患者群体23.60%(21/89).结论: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疾病类型具备多样性,年龄高于60岁,罹患冠心病或者是下肢动脉血管组织疾病,是临床中诱导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狭窄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临床医师加以关注.
作者:陈曙光;肖明星;孙灵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介入超声是现代超声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超声已经由简单的诊断手段变成现在具备集影像与病理相结合、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重要诊疗工具.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介入超声在识别胆道疾病中更加直观、立体,本研究将对近年来介入超声在诊断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高绍华;刁学耘;高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