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有效性分析

刘宏科;侯安朝;贾岚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彩色超声, 诊断, 有效性
摘要:目的:着重于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运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对40例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无分组,对其运用彩色超声、常规外科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探讨其彩色超声诊断中的各段静脉内径值、诊断性能指标、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股总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功能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深静脉内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大小隐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反流时间超出1.0s.彩色超声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分别为5%、92.5%、75%、87.5%、87.5%,明显优于常规外科检查(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率很高,超声表现特征较为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镜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诊治的COPD伴随呼吸衰竭的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单纯无创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支气管镜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结果:试验组无论是治疗后动脉气血分析指标数,还是住院时间、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COPD伴随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死亡率低、治疗费用少,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朱建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妇女40例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确诊准确率.结果:研究组中有38例患者确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确诊率是95.00%;研究组的P S V、E D V指标较参照组的高,P<0.05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的血流信号弱、血流信号间质粗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正确率高,具有较高水平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焦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2例危重患者,按照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输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外周通道输液,观察组应用骨髓腔输液,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1.3%,观察组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3%,观察组为9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曹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临床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估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 T在诊断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胸部外伤患者50例,均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 T检查,统计多层C T螺旋检查结果,并行多层面重建(M P R)、大密度投影(M I P)、容积再现技术(V R)等三维重建技术,分析讨论X线平片、C T诊断结果及征象.结果:多层螺旋C T检查肺损伤、骨折及血胸和气胸准确率分别为84.38%、97.56%、100.00%,高于X线平片检查62.50%、80.49%、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 T检查,可以轴位薄层图像为基础进行图像分析,结合MPR、MIP、VR多种后处理,提高细微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胸部外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元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铜仁市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Ⅱ级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对畸形胎儿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引产后病检.分析铜仁地区胎儿畸形类型及检出率.结果:产前超声筛查3781例胎儿中,胎儿畸形共115例,畸形发生率3.0%(115/3781),其中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率73.9%(85/115).胎儿畸形中,心脏畸形占所有畸形中43.5%(50/115),产前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96%(48/50):四腔心切面检出率41.6%(17/50);心脏大血管畸形检出率58.4%(28/50),四腔心切面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心脏畸形检出率96%(48/50).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筛查(即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筛查出胎儿畸形111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从73.9%显著提高到96.5%.结论:推广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仁铁;李昭琴;廖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颅脑出血超声检查与CT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和C T检查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发生颅脑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以及CT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66/70),误诊1例(1.43%),漏诊3例(4.29%),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8.57%(62/70),误诊3例(4.29%),漏诊5例(7.14%),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另外,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超声和CT检查对于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掌握新生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超声检查和CT检查进行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旸;丁晓兰;马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多层螺旋C T检查,然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终通过手术验证肠梗阻情况作为对比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病因.结果:从诊断率情况来看,多层螺旋C 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患者94例,诊断符合率为94%,而腹部X线诊断出肠梗阻患者72例,诊断符合率为72%,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远远高出腹部X线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分析上来看,多层螺旋C T相比较腹部X线,能分析出肠梗阻肠粘连、炎症等病因,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疾病的治疗诊断中,多层螺旋CT相比较腹部X线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能够更清楚的分析出肠梗阻的病因.

    作者:左明飞;温丽娟;闫文俯;蔡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着重于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运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对40例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无分组,对其运用彩色超声、常规外科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探讨其彩色超声诊断中的各段静脉内径值、诊断性能指标、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股总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功能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深静脉内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大小隐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反流时间超出1.0s.彩色超声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分别为5%、92.5%、75%、87.5%、87.5%,明显优于常规外科检查(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率很高,超声表现特征较为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刘宏科;侯安朝;贾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2017年5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手术进程和出院,促进骨折高质量愈合,减少不良事件和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继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此78例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及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单独观察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差异,且观察二者联合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35.00%;准确性为80.77%,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差异显著,(P<0.05),其特异度、准确性均偏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43.75%;准确性为85.90%,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特异度仍偏低.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8.5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6.15%,其与病理学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对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更高,利于临床治疗进行参考.

    作者:冯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联合消渴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与消渴康颗粒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016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随机分配法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消渴康颗粒进行治疗.对治疗期间FPG(空腹血糖)和2hPG(餐后2h血糖)与HbA1c(糖化血红蛋白)及HOMA-β(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等四项指标,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等相关情况予以检测与记录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虽发生不良反应,但症状在停药后均消失.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73.3%,实验组为9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与消渴康颗粒联合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作者:王炼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应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作者:郭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CT实施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CT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后3小时内检测灵敏度为69.7%(62/89)、入院1天内其灵敏度为74.2%(66/89)、入院后2~3天内其灵敏度则达100.0%(89/89);患者预后不良与其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64排CT具有良好灵敏度,且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预后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杨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佳.

    作者:黄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胸部X线和螺旋CT诊断创伤性湿肺的价值

    目的:探析对创伤性湿肺行以胸部X线和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湿肺患者,所选患者均分别接受胸部X线和螺旋C T检查,对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螺旋C 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经过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液气胸检出率、片状密影检出率、斑点及斑点影检出率、局部肺野呈毛玻璃样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胸部X线检查的类圆形密影检出率、跨叶跨段分布检出率、肋骨骨折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 T(P<0.05),螺旋C T检查伤侧肺纹理增粗模糊检出率高于胸部X线(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湿肺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以作为首选筛查方式.螺旋CT在病变性质、部位、程度等方面的诊断优于胸部X线,临床中应以患者病情需要为依据对检查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使诊断符合率提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韦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C T与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寻求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CT和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的结果视为对照,比较CT和MRI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膝半月板方面,MRI诊断的Ⅲ级检出率和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M R I诊断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结论:C T和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MRI诊断的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阑尾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本院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结果:80例阑尾炎患者中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4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周围脓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泽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复合栓塞介入治疗在不可手术型晚期肝癌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分别应用在不可手术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找到介入治疗中的适当的栓塞物.确保晚期肝癌病人可以取得佳获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法:选择在我介入放射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患者按应用不同栓塞药物治疗分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B组(实验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增强CT检查结果联合甲胎蛋白(AFP)指标应用新的Mrecist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病人的肝功能情况综合判断疗效及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结果:于设定的观察指标,所有结果分析均提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更加安全的应用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二次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昕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予以MRI、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11月8日—2017年7月12日我院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MRI(观察组)、CT(对照组)检查.观察两组病理分期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结果可知,病理分期Ⅲ期、Ⅱ期、Ⅰ期所占比例分别为34.55%、30.91%、34.55%,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相比CT检查,MRI应用价值更高,准确性更高,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及预后观察.

    作者:田凤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在子宫破裂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对照符合率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对照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子宫破裂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42例子宫完全破裂、18例子宫不完全破裂.超声检查60例患者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漏诊,被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例患者超声下检查子宫完全破裂,超声检查均发现具有腹水,部分患者子宫壁声像图不连续,前壁或侧壁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包块,与子宫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延续;12例胎儿未娩出体外患者超声下见羊膜囊完整,位于腹腔内,与子宫外壁紧贴,二者界限清晰.结论:将超声用于子宫破裂诊断中效果理想,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