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应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分析

郭荣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CT, 淋巴结肿大
摘要: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健康体检中乳腺超声的应用与意义评析

    目的:评析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30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对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3000名女性乳腺超声检出乳腺疾病950例,检出率为33.33%,病理学证实乳腺疾病1070例,检出率为35.67%,统计学分析后,两种检查方法乳腺疾病总检出率和疾病类型检出情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可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任维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基于随机数表完成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两组均包括47例病患.其中所有病患均采用传统的高压氧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完成综合治疗流程,统计病患整体治疗情况,并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计算综合治疗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均在治疗后出现提示,而研究组病患评分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外伤性昏迷治疗来说,对比单一的高压氧治疗,以高压氧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可以大程度保证病患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国胜;郝有志;马占峰;刘刚;李宗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BNP、LVEF、cTnI对婴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在婴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诊断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和心力衰竭,52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无心力衰竭,60例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炎心力衰竭,检测其BNP、LVEF、cTnI值,分析三组婴儿的BNP、LVEF、cTnI的诊断价值.结果:先心并肺炎心衰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并肺炎心衰组LVEF低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并肺炎心衰组c T n I水平高于先心并肺炎无心衰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组间对照中先心并肺炎心衰组BNP、LVEF、cTnI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NP、LVEF、cTnI在婴儿左向右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中,可作为心衰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源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后应用的现状

    该文综述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对拟手术血管的评价、选择及定位,术后对内瘘流量、流速的测量及各种并发症的检查,综合评价内瘘功能,对不利内瘘功能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桂冬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 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早期肺癌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他们的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并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应用价值分析.比较在早期肺癌诊断中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螺旋C T检查的敏感度为94.20%(65/69),特异性65.52%(19/29),均高于胸部X射线检查敏感,79.71%(55/69),特异性48.28%(14/29),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螺旋CT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良性病变百分比97.96%,20.41%与病理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与良性病变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 T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其有利于提升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治疗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洪伟;何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铜仁市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Ⅱ级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对畸形胎儿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引产后病检.分析铜仁地区胎儿畸形类型及检出率.结果:产前超声筛查3781例胎儿中,胎儿畸形共115例,畸形发生率3.0%(115/3781),其中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率73.9%(85/115).胎儿畸形中,心脏畸形占所有畸形中43.5%(50/115),产前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96%(48/50):四腔心切面检出率41.6%(17/50);心脏大血管畸形检出率58.4%(28/50),四腔心切面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心脏畸形检出率96%(48/50).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筛查(即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筛查出胎儿畸形111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从73.9%显著提高到96.5%.结论:推广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仁铁;李昭琴;廖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00例产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检出15例先心病胎儿,经产后随访确诊为先心病的胎儿有14例,两者符合率为93.33%.结论: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杭小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C 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106例,检查中均采用碘造影剂,依据注射方式,分为单筒组与双筒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和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检查前后不同时段肌酐值.结果:单筒组及双筒组患者检查后1d、3d、7d肌酐值均与治疗前相近,且两组间检查前后肌酐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单筒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与双筒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C 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无论是单筒注射,或是双筒注射,均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肾功能,可依据患者具体检查情况选择恰当的注射方式.

    作者:郑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应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作者:郭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阑尾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本院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结果:80例阑尾炎患者中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4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周围脓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泽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C T与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寻求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CT和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的结果视为对照,比较CT和MRI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膝半月板方面,MRI诊断的Ⅲ级检出率和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M R I诊断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结论:C T和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MRI诊断的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颅脑出血超声检查与CT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和C T检查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发生颅脑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以及CT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66/70),误诊1例(1.43%),漏诊3例(4.29%),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8.57%(62/70),误诊3例(4.29%),漏诊5例(7.14%),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另外,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超声和CT检查对于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掌握新生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超声检查和CT检查进行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旸;丁晓兰;马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在子宫破裂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对照符合率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对照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子宫破裂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42例子宫完全破裂、18例子宫不完全破裂.超声检查60例患者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漏诊,被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例患者超声下检查子宫完全破裂,超声检查均发现具有腹水,部分患者子宫壁声像图不连续,前壁或侧壁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包块,与子宫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延续;12例胎儿未娩出体外患者超声下见羊膜囊完整,位于腹腔内,与子宫外壁紧贴,二者界限清晰.结论:将超声用于子宫破裂诊断中效果理想,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 E L D)治疗的3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平均65岁.患者术前主要表现为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合并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在局麻下手术,手术方式采用TESSYS技术,在内镜下对侧隐窝减压,并对椎间孔成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患者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年时优良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切口平均0.7c m、术中出血量平均8m l,住院时间平均11d,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的VAS评分为7.6±1.2,术后1年的为1.0±0.9,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0.9±0.07下降至术后1年的0.3±0.02;末次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6.8%.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对老年患者全身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微创优越性,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孔宇;暴海洋;宋连新;彭阿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旨在探究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怀疑肺癌伴脑转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适用磁共振及增强磁共振进行辅助判断,并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结果得出,36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伴脑转移,并且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11例患者为单发性转移病灶,25例为多发性转移病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共检出57个转移病灶,加强磁共振显示其病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20例转移病灶直径在1~3c m之间,16例转移病灶直径大于3c m,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干预检查肺癌伴脑转移的转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疾病的诊出效率,而且通过增强MRI更详细的反应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形状变化,充分把握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患者的人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对治疗冠心病方式进行不断研究,提高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大,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体内的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密切关联,有相当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情况,同时在弥漫性血管病中也较多,冠心病其中的病变类型较多且繁复,在手术治疗中的风险比较高,同时对手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郑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共66例,随机分为高频彩超组及C T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超及C T的淋巴结结核的检测阳性率及不同类型的结核的图像表现.结果:高频彩超组的检测阳性率为90.91%,而CT的检测阳性率为87.88%,二者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其超声的图像表现不同.结论:高频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准确性与CT相差不大,可应用于临床筛检,同时根据不同的超声图像分辨出结核的类型,并指示临床给出对应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用于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将C 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在多层螺旋C T扫描下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 T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的共85例,准确率为94.44%,将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参与检查的患者中,41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确诊40例,诊断准确率为97.56%;49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确诊39例,诊断准确率为79.59%.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 T检查下,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分辨率,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韦智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 T诊断临床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不典型肺结核患者51例纳入本次研究,对患者X线及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1例患者中,肺炎实变型15例,占29.41%.有12例为肺部肿块结节型,占23.53%.有13例患者表现为栗性病变型,占25.49%.11例患者表现为肺门及淋巴结增大,占21.56%.但由于一些患者初次诊断影像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化扫描才能对其确诊.结论:对不典型肺结核行CT诊断时,由于影像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的情况,导致误诊.有时需要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体检查才能去确诊,方便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作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