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广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诊断分析,记录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7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6.25%,23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28.75%.80例患者中,发生3例误诊,可得C 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为96.25%.手术结果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4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2.50%,26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32.50%.结论:腹部创伤的C 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意见,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汪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师处方是门诊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医疗文书,是医师与药师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唯一纽带,是医生开给病人用药的凭据,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处方在一定程度上映像出基层医院用药水平、医疗质量兼具有法律效力.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探析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性,将我们基层医院一月来门诊西药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细化管理跟踪到位,的确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处方质量.
作者: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 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查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骨定量C T(Q C T)和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对比其检查情况.结果:QCT检查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17分、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情况显著高于D X A,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采用骨定量C T诊断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X线密度仪,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曹荣国;齐玉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情况,以此来观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重要性,提高优生率.方法:随机选取孕期在14~21周的高龄孕妇3220例,采集孕妇的3m l的静脉血,随后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孕妇进行筛查,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于产妇的切割值1/380以下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进行核型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这3220高龄孕妇筛查中,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有99例,占3.1%,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的有86例,占86.9%,其中检测出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有3例,占3.5%,不正常的孕妇均经过脐带血穿刺检查发现,没有一例孕妇误诊,所有的孕妇均采取终止妊娠处理.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未进行羊水穿刺的有13例,占13.1%,随后对这13例患者进行随访,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7.7%,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阴性的3121例患者中,随访2998例,占96.1%,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0.03%,未进行随访123例,占3.9%.结论: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呈阳性高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胎儿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盛日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法应用于乙肝携带者抗结核中对预防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在乙肝携带并肺结核患者中择69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单药治疗组(34例),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为水飞蓟宾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和单纯水飞蓟宾治疗;其中入组患者均在2HRES/7HR方案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探究两组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肝损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方面,单纯治疗组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在HBV-DNA的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比单纯治疗组低(P<0.05);在A S T和A L T的变化方面,单纯治疗组比联合治疗组高(P<0.05).结论: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替比夫定,可阻止HBV-DNA的复制,预防肝功能异常及肝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魏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过程中,螺旋CT与磁共振诊断的应用效果以及医疗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56例已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螺旋C T以及磁共振诊断进行一次检查,后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情况作为比较标准,对比两者之间的检出率以及敏感性.结果:在56例患者中,在使用螺旋CT检测以及磁共振诊断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性以及检出率,使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使用螺旋CT检测的患者,并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螺旋C T与磁共振诊断虽然都可以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并且提供重要的治疗凭证,但是磁共振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1].
作者:马林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 T后重建技术对气管及支气管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10月收治的10例气管及支气管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气管及支气管肿瘤,并在术前进行了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图像利用重建技术处理,分别获得VR、MPVR和CTVE图像.对比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肿瘤形态方面,原始CT图像、VR图像、MPVR图像与CTVE图像的符合率分别为70.0%,80.0%,100%与100%;管壁长轴累及方面符合率分别为80.0%,100%,100%与100%;管腔狭窄程度方面符合率分别为80.0%,100%,100%与100%.结论:多层螺旋C T后重建技术对气管及支气管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可为手术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旨在探究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怀疑肺癌伴脑转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适用磁共振及增强磁共振进行辅助判断,并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结果得出,36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伴脑转移,并且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11例患者为单发性转移病灶,25例为多发性转移病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共检出57个转移病灶,加强磁共振显示其病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20例转移病灶直径在1~3c m之间,16例转移病灶直径大于3c m,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干预检查肺癌伴脑转移的转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疾病的诊出效率,而且通过增强MRI更详细的反应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形状变化,充分把握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C T与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寻求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CT和MRI诊断,将关节镜检查的结果视为对照,比较CT和MRI诊断的效果.结果:在膝半月板方面,MRI诊断的Ⅲ级检出率和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在关节软骨损伤方面,M R I诊断的总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 T诊断(P<0.05).结论:C T和M R 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MRI诊断的效果明显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健康体检中颈动脉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体检资料,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500例受检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者42例,检出率8.4%;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56例,检出率11.2%;颈动脉内膜粗糙者126例,检出率25.2%.42例颈动脉斑块中,软斑27例(64.29%)、硬斑6例(14.29%)、混合斑9例(21.43%).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且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作为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程远林;李艳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铜仁市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Ⅱ级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对畸形胎儿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引产后病检.分析铜仁地区胎儿畸形类型及检出率.结果:产前超声筛查3781例胎儿中,胎儿畸形共115例,畸形发生率3.0%(115/3781),其中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率73.9%(85/115).胎儿畸形中,心脏畸形占所有畸形中43.5%(50/115),产前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96%(48/50):四腔心切面检出率41.6%(17/50);心脏大血管畸形检出率58.4%(28/50),四腔心切面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心脏畸形检出率96%(48/50).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筛查(即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筛查出胎儿畸形111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从73.9%显著提高到96.5%.结论:推广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仁铁;李昭琴;廖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评析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女性30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对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3000名女性乳腺超声检出乳腺疾病950例,检出率为33.33%,病理学证实乳腺疾病1070例,检出率为35.67%,统计学分析后,两种检查方法乳腺疾病总检出率和疾病类型检出情况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应用于妇女健康体检中,可为临床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任维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诊断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增强C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C T诊断成功率为92.5%,满意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和67.5%(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增强C T诊断的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诊断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且能降低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主要是对三维彩超在产科诊断特别是胎儿畸形和胎盘病变中诊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主要通过三维彩超进行胎儿畸形等方面诊断分析,通过图像存储后三维重建,以住院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将诊断结果与产后结果比较.结果:实施三维彩超诊断,形象直观、准确率高,可进行切面和方位随意显示,能提供准确的胎儿畸形信息.特别是在胎儿内脏、面部、肢体畸形以及脐带绕颈等问题诊断上,具备较强的优势.结论:三维彩超在胎儿畸形等产科诊断中应用准确性高,实用价值较强.
作者:杨凤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摄影中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R)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对医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00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C R诊断,且有明确的治疗结果,评估CR在急诊外伤摄影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发生漏诊的原因.结果:在本组受试者中,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者分别有148例、78例、96例、56例、41例、19例,经C R检查显示分别有146例、74例、96例、52例、41例、18例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5%(146/148)、94.87%(74/78)、100.00%(96/96)、92.86%(52/56)、100.00%(41/41)、94.74%(18/19);胸部骨折、脊柱骨折、盆骨骨折、肺挫裂伤的漏诊率分别为1.35%、5.13%、7.14%和5.26%.结论:在急诊外伤摄影中CR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对各个部位骨折和脏器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诊断,但是仍存在漏诊的情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解决对策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才能确保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治疗信息.
作者:王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收治的9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的治疗经验,并例举典型病例说明.结果:98例绝大部分只需1次治疗,多治疗3次.其中78例显效占88%;有效7例占8%;无效13例占14%.1年后随访有5例复发,经同法治疗后痊愈.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恢复肌肉的动态平衡,使其发挥良好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力学平衡作用.
作者:陈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C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胃癌以及癌型胃溃疡的患者80例,随后对这80例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这80例采取C T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活检,以胃镜活检的结果为标准,对比C T检查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相比于CT检查的检查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癌型胃溃疡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 T检查;相对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检查结果,C T检查对于癌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各有侧重,在临床检查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检查方式.
作者:楚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在对膀胱癌进行诊断时选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对其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膀胱癌的40例患者,针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再分别对其展开增强CT和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增强CT诊断为A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为B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和肿瘤淋巴转移情况.结果:B组的诊断正确率及肿瘤淋巴转移准确率均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C T及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在膀胱癌患者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对于肿瘤病灶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徐迟峰;段钰;周海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使用丝裂霉素(低浓度)、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4h平均眼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36.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3%、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眼压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