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程远林;李艳云
目的:观察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分别应用在不可手术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找到介入治疗中的适当的栓塞物.确保晚期肝癌病人可以取得佳获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法:选择在我介入放射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患者按应用不同栓塞药物治疗分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B组(实验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增强CT检查结果联合甲胎蛋白(AFP)指标应用新的Mrecist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病人的肝功能情况综合判断疗效及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结果:于设定的观察指标,所有结果分析均提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论: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更加安全的应用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二次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昕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作为我国当前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能够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说必须要强化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出医院的作用.而在当前医院的管理工作当中,药事管理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与缺陷,极大的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通过强化对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研究,能够更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目前药事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发挥出医院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当中的作用.
作者:武中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孕妇,所有孕妇进临床正式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为超声诊断方案产妇,观察组产妇为MRI诊断方案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90.0%,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50.0%,观察组产妇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相对于超声诊断而言优势显著.
作者:高克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7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对所有患者全部进行M R I平扫、动态增强肝胆期扫描和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结束4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检查等病理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之后,发现所有患者共存在86个肝硬化结节,其中69个被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肝硬化增生结节,经过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7个小肝癌,而经过增强扫描肝胆期共诊断出21个小肝癌,肝胆期扫描大幅度提高了对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有结节当中仅有3个结节在肝胆期具有较强特异性,另外,普美显的诊断准确率达到87.5%,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仅为70.83%.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应用于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当中,大幅度提高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硬化增生结节以及早期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动态MRI增强扫描,且能够更早的将具有恶化倾向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诊断出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继海;李军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 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查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骨定量C T(Q C T)和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对比其检查情况.结果:QCT检查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17分、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情况显著高于D X A,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采用骨定量C T诊断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X线密度仪,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曹荣国;齐玉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内收治的59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例患者采取肾盂切开取石术,观察组55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同时,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6.5±19.2)min,对照组为(89.1±20.1)min,两组患者在此项上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汉军;单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 T诊断临床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不典型肺结核患者51例纳入本次研究,对患者X线及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1例患者中,肺炎实变型15例,占29.41%.有12例为肺部肿块结节型,占23.53%.有13例患者表现为栗性病变型,占25.49%.11例患者表现为肺门及淋巴结增大,占21.56%.但由于一些患者初次诊断影像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判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强化扫描才能对其确诊.结论:对不典型肺结核行CT诊断时,由于影像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的情况,导致误诊.有时需要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体检查才能去确诊,方便患者进一步接受治疗.
作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鼻部整形美容就医者48例,所有就医者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结合CT影像表现进行鼻部手术,术后及半年复查鼻部情况并做满意度调查.结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可以清晰显示美容就医者的鼻部情况,包括双侧鼻骨情况、鼻部皮肤情况、两侧鼻根是否对称等;术后及半年鼻部满意度为100%,95.8%,鼻根部满意度均为100%.结论: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 T技术,可以为鼻部整形提供全方位的影像信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整形修复依据,让鼻部手术取得良好的整形修复效果.
作者:杨瑞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索M R诊断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6月22日—2017年6月22日期间选取45例疑似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M R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检查的漏诊率、敏感性、诊断正确率.结果:MR对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诊断正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4.12%、94.12%、5.88%;M R对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诊断正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5.65%、95.65%、4.35%,其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诊断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时,需首先MR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洪新华;王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超声声像图分析,提高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尤其对于<10mm的微小病灶进一步明确诊断.方法:应用Mindray 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截石位,经阴道对子宫纵横切面连续扫查,并对病灶加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结果:诊断符合率93.3%,误诊率6.7%,多误诊为宫颈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结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过程中易与子宫内膜息肉、宫颈肌瘤、内膜局部增生等混淆,检查过程中结合彩色多普勒分析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史会琴;黄帝;钱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摄影中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R)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对医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00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C R诊断,且有明确的治疗结果,评估CR在急诊外伤摄影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发生漏诊的原因.结果:在本组受试者中,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者分别有148例、78例、96例、56例、41例、19例,经C R检查显示分别有146例、74例、96例、52例、41例、18例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5%(146/148)、94.87%(74/78)、100.00%(96/96)、92.86%(52/56)、100.00%(41/41)、94.74%(18/19);胸部骨折、脊柱骨折、盆骨骨折、肺挫裂伤的漏诊率分别为1.35%、5.13%、7.14%和5.26%.结论:在急诊外伤摄影中CR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对各个部位骨折和脏器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诊断,但是仍存在漏诊的情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解决对策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才能确保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治疗信息.
作者:王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MRI(3.0T)、螺旋C T(16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手术实施前均对患者实施MRI(3.0T)、螺旋CT(16层)检查;完成检查后对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学分析,统计MRI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螺旋CT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终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2.0%,M R I诊断准确率为79.0%,M R I的准确率略高,但组间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M R I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略高于螺旋CT,因此临床可酌情选择应用.
作者:王兴林;陈华平;张福洲;李兵;杨汉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了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的需求并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结合新时期的信息传播特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式与策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无偿献血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新时期不同媒体宣传策略;同时也指出不同群体的不同宣传策略,并说明了将两者结合打造全新的无偿献血宣传时代,让无偿献血宣传进入立体式的全媒体宣传时期,让无偿献血深入民心.通过新的宣传方式和宣传策略,使全体民众主动关注、参加并宣传无偿献血,促使采供血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徐胜春;袁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持续负压引流(VSD)对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中药物释放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将实验动物做后正中切口,剥离脊柱两侧肌肉,显露椎体,制备好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抗生素链珠置入,对照组切口缝合后使用常规引流袋引流,实验组使用V S D持续负压引流,术后12、24、36、48h,3、4、5d定时检测引流液和尿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实验组引流液中药物浓度术后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尿液中药物浓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负压引流(VSD)能促进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中药物释放.VSD对周围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朱海涛;朱余龙;丁德刚;王水;李润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92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结果临床资料与患者超声声像图诊断对比.结果:本组92例病例均经药物排石、体外碎石、综合疗法排石、手术治疗等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2例,漏诊9例,误诊1例,检出率89.1%.输尿管上、下段结石超声检出率高,中段结石容易漏诊.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而且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增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进行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能清楚显示胎盘内部及毗邻结构的情况,获得直观可靠的形态学依据,对胎盘植入有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论:利用核磁共振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或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客观依据,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胎盘异常植入,提升了诊断及治疗的准确率,避免了边缘性前置胎盘疾病的漏误诊及治疗定位困难等缺陷.
作者:李文军;武方明;周善善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妇女40例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确诊准确率.结果:研究组中有38例患者确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确诊率是95.00%;研究组的P S V、E D V指标较参照组的高,P<0.05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的血流信号弱、血流信号间质粗状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正确率高,具有较高水平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焦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头部受伤患者进行分析,共有278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将这278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有139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CT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还了解患者的受伤过程,对照组的患者中,医务人员仅仅对他们的CT结果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头部外伤患者的受伤机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CT的诊断结果分析,可以使诊断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杨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I/ml,B组浓度320mgI/m 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 l/s、3.5m l/s及4.0m l/s.结果:B组3.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
作者: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尹小霞;杜小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