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MRI诊断的临床研究

高克克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MRI诊断, 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孕妇,所有孕妇进临床正式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为超声诊断方案产妇,观察组产妇为MRI诊断方案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90.0%,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50.0%,观察组产妇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相对于超声诊断而言优势显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健康孕妇左心功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aionsl echocardiography,RT-3DE)研究健康孕妇左心功能.方法:将82例孕妇按孕周不同分为早孕、中孕、晚孕三组,以正常未孕孕龄妇女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房大容积(maximal left atrial volume,LAVmax)、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中晚孕组LAVmax、LVED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差异显著(P<0.01),而LVESV、HR仅晚孕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于孕中、晚期略有升高,但较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可准确评估健康孕妇左心功能.

    作者: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预测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行稽留流产术的8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两组患者均行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分析宫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1人出现盆腔感染问题,感染率为2.38%,对照组有6人出现盆腔感染,感染率为14.29%,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稽留流产术患者经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预测术后宫腔粘连情况,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方道昶;李文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细化管理跟踪到位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处方质量

    医师处方是门诊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医疗文书,是医师与药师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唯一纽带,是医生开给病人用药的凭据,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处方在一定程度上映像出基层医院用药水平、医疗质量兼具有法律效力.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探析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性,将我们基层医院一月来门诊西药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细化管理跟踪到位,的确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处方质量.

    作者: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效果.结果: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以及左室内径等各项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较,无差异(P>0.05).但心脏彩超其整体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冠状动脉造影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给予心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疾病进展变化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等临床优点,易被临床患者接受.

    作者:徐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青海省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青海40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常见融合基因的检出情况,为儿童B-ALL诊疗提供临床治疗危险度评估资料.方法:选择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4-2017年住院的B-ALL患儿共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急性白血病常见43种融合基因检测.用SPSS20.0统计阳性率.结果:40例儿童ALL中,13例检测出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2.4%,其中TEL/AML1阳性4例,检出MLL/ENL1例、ETV6/RUNX1、TCF3/PBX1融合基因各1例.结论:青海40例B-ALL患儿常见融合基因为TEL/AML1、E2A/PBXI和BCR/ABL,其中TEL/AML1、E2A/PBXI融合基因检出率较高.

    作者:曹海霞;王辛;马兰;文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临床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估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 T在诊断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胸部外伤患者50例,均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 T检查,统计多层C T螺旋检查结果,并行多层面重建(M P R)、大密度投影(M I P)、容积再现技术(V R)等三维重建技术,分析讨论X线平片、C T诊断结果及征象.结果:多层螺旋C T检查肺损伤、骨折及血胸和气胸准确率分别为84.38%、97.56%、100.00%,高于X线平片检查62.50%、80.49%、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 T检查,可以轴位薄层图像为基础进行图像分析,结合MPR、MIP、VR多种后处理,提高细微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胸部外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元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体会,寻求更好的医护配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300例,按是否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情况.结果: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提供手术室医护配合满意度.结论: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医护之间默契度增加,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动态螺旋CT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与探讨动态螺旋C T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需要进行动态螺旋C T检查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多年影像学经验的医师进行动态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的增强前与增强后的病变的CT值等情况.结果: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1.5min~3.0min时间内的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8.0min~10.0min时间内的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螺旋CT检查虽然检查的费用较高,检查过程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较多,且可能会使得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在针对鉴别良恶性乳腺疾病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46例肺结核患者的CT诊断体会

    目的:试探究C T应用于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同时接受C 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C 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CT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发现结核病灶周围存在的阴影呈现出点状、片状以及条索状,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对比后发现,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65,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诊断肺结核疾病,可获取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玉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R在急诊外伤摄影中的应用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摄影中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R)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对医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300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C R诊断,且有明确的治疗结果,评估CR在急诊外伤摄影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发生漏诊的原因.结果:在本组受试者中,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者分别有148例、78例、96例、56例、41例、19例,经C R检查显示分别有146例、74例、96例、52例、41例、18例胸部骨折、脊柱骨折、四肢骨折、盆骨骨折、鼻骨骨折、肺挫裂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5%(146/148)、94.87%(74/78)、100.00%(96/96)、92.86%(52/56)、100.00%(41/41)、94.74%(18/19);胸部骨折、脊柱骨折、盆骨骨折、肺挫裂伤的漏诊率分别为1.35%、5.13%、7.14%和5.26%.结论:在急诊外伤摄影中CR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对各个部位骨折和脏器损伤情况进行准确诊断,但是仍存在漏诊的情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解决对策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才能确保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丰富的治疗信息.

    作者:王志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作用分析

    近些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素质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传染病预防工作因其复杂多变加大了工作难度,需要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更应加强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管理力度.本文旨在通过多方面对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管理,对提高人民群众传染病防范意识、缩减传染病传播范围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新蓉;张祎;张小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C 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106例,检查中均采用碘造影剂,依据注射方式,分为单筒组与双筒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和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检查前后不同时段肌酐值.结果:单筒组及双筒组患者检查后1d、3d、7d肌酐值均与治疗前相近,且两组间检查前后肌酐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单筒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与双筒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C 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无论是单筒注射,或是双筒注射,均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肾功能,可依据患者具体检查情况选择恰当的注射方式.

    作者:郑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在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于术期手术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照患者;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对比,观察组患者也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明确患者护理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良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许碧珍;张平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在鼻部整形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鼻部整形美容就医者48例,所有就医者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结合CT影像表现进行鼻部手术,术后及半年复查鼻部情况并做满意度调查.结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T技术可以清晰显示美容就医者的鼻部情况,包括双侧鼻骨情况、鼻部皮肤情况、两侧鼻根是否对称等;术后及半年鼻部满意度为100%,95.8%,鼻根部满意度均为100%.结论:三维及多平面重建C T技术,可以为鼻部整形提供全方位的影像信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整形修复依据,让鼻部手术取得良好的整形修复效果.

    作者:杨瑞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胃肠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00例,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低于观察组,且拔管和苏醒时间较长,取得较低的苏醒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金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着重于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运用彩色超声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对40例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无分组,对其运用彩色超声、常规外科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探讨其彩色超声诊断中的各段静脉内径值、诊断性能指标、诊断结果.结果:两组股总静脉与腘静脉内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瓣膜功能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深静脉内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大小隐静脉内径较对照组增宽,反流时间超出1.0s.彩色超声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分别为5%、92.5%、75%、87.5%、87.5%,明显优于常规外科检查(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率很高,超声表现特征较为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刘宏科;侯安朝;贾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CT与MRI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纳为参研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行C T诊断)与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等征象的效果优于常规组,而常规组诊断椎间盘积气与钙化等征象的效果优于研究组,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C T及M R 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优势,建议在实际诊断中合理使用,必要时联合诊断,可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避免发生误诊及漏诊情况.

    作者:江雪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行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回顾一般临床资料后,所有患者均行彩超诊断,以DSA技术诊断结果为准,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彩超和DSA的诊断情况、检出率,两种种技术的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可采用彩超检查,诊断价值较好,适合推广.

    作者:霍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