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高翔;汤珩;商利飞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食管, 异物
摘要:目的:探讨M S C 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检出及后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怀疑食管异物来我科行C T检查的患者151例,回顾分析他们的多层螺旋C T(M S C 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48例肯定性诊断食管异物者均经临床证实;16例可能性诊断中12例被证实有异物,4例排除食管异物;87例阴性结果经临床随访排除.48例肯定性诊断中有4例提示食管壁穿孔,1例提示伴有纵隔感染,均被手术证实.结论:M S C T薄层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对食道阳性异物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约为93.7%.M S C T能清楚显示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能明确有无食管穿孔等并发症,可帮助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MSCT可以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在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均采用电子峰流速仪监测,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应用和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F E V1、F V C和P E F在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应用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7%,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在全面护理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记录MRI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各种损伤的MRI影像学特征.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评估MRI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同.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可给予MRI进行检查,其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清晰呈现骨骼病变,诊断确诊率高,且无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耿翠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观察患者影像检查结果.结果:C T检查患者累及鼻窦黏膜,并呈现明显增厚现象,6例出现斑点状钙化,受累窦壁骨质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严重破坏有13例,形成较大的缺损.MRI诊断显示患者病灶侵犯眼眶、海绵窦、颞下窝及翼腭窝、脑实质;MRI表现:T1WI表现为等信号和均匀低信号,T2W I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和低信号.结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在C T和M R I诊断中,表现特征明显,常规MRI联合CT可对本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德强;刘飞;张雷;王增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取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均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神经的连续性,神经鞘膜的完整性、神经内部回声性质、病灶周围神经病变和神经与周围肌腱和组织的关系,将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25例创伤性损伤病变,15例肿瘤性损伤病变(11例良性神经鞘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损伤部位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别占:40.00%、40.00%和22.50%;神经锐性神经病变者超声下表神经断裂,断裂部位神经未能连接,中断部位超声下表示神经局部增粗,低回声,边界相对清晰,内部结构紊乱.对于神经钝性损伤者高频超声下损伤部位神经明显增粗,神经外模糊或不清;对于卡压性损伤高频超声下表现为神经内部低回声,卡压部位神经明显增粗,外膜回声得到明显的增强;结论:高频超声用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按压与否与减少皮下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不按压与按压3分钟两种方式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将神经内科40例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病人,按照自身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例病人观察6次注射,观察组为白天注射,在腹部右侧,注射以后不按压;对照组为晚上注射,在腹部左侧,注射以后按压3分钟.瘀斑直径<0.2c m为不出血;瘀斑直径为0.2~2cm为轻度出血;瘀斑直径>2cm或有硬结为重度出血.12小时后观察皮下是否出血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3例,发生率2.50%,对照组10例,发生率8.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局部不压迫可以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许利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应用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狭窄诊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施以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4排螺旋C 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要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统计学分析差异后发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都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能力更好.

    作者:冯谢平;陆仕业;罗燕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9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彩超和心电图检查,计算两种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出率.结果: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出率为78.89%,心电图的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出率为56.67%,心脏彩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运用彩超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有着更高的检出率,并且可以尽早确诊,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张琛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与探讨C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胃癌以及癌型胃溃疡的患者80例,随后对这80例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这80例采取C T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活检,以胃镜活检的结果为标准,对比C T检查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相比于CT检查的检查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癌型胃溃疡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 T检查;相对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检查结果,C T检查对于癌症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诊断胃癌及癌性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各有侧重,在临床检查中,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检查方式.

    作者:楚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测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预测稽留流产术后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我院行稽留流产术的8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两组患者均行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分析宫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1人出现盆腔感染问题,感染率为2.38%,对照组有6人出现盆腔感染,感染率为14.29%,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稽留流产术患者经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可预测术后宫腔粘连情况,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方道昶;李文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X线检查桡骨茎突疲劳骨折的具体征象

    目的:总结分析桡骨茎突疲劳骨折采用X线检查的具体征象.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22例桡骨茎突疲劳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X线检查的影像资料表现.结果:X线检查桡骨茎突疲劳骨折后征象主要有:骨折多为不完全骨折,局部软组织肿胀,存在不明显的骨膜增生,骨折部位以桡骨下端关节面上部2~3c m区域为主.结论:在桡骨茎突疲劳骨折诊断过程中,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相关疾病史以及X线征象可作出诊断,便于尽早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

    作者:张礼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选择同一医师先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描患者胆囊,针对胆囊壁增厚以及边缘不规整患者使用高频探头扫描,对比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出61例,符合率61%,低频联合高频检出82例,符合率82%.结论:低频彩超与高频彩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早中期胆囊癌的有效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在子宫破裂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对照符合率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对照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子宫破裂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42例子宫完全破裂、18例子宫不完全破裂.超声检查60例患者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漏诊,被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例患者超声下检查子宫完全破裂,超声检查均发现具有腹水,部分患者子宫壁声像图不连续,前壁或侧壁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包块,与子宫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延续;12例胎儿未娩出体外患者超声下见羊膜囊完整,位于腹腔内,与子宫外壁紧贴,二者界限清晰.结论:将超声用于子宫破裂诊断中效果理想,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2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临床以及影像特点.方法:对自2011年10月—2016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初次治疗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随机选择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双侧先后或者同时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22例患者单侧发生放射性颞叶损伤.2例患者接受抗水肿联合激素治疗,其余24例患者没有接受特殊治疗.全部26例患者中,1例T1患者,其他均为T3、T4患者,随访结果显示5例为2型患者.23例患者存在明确的影像学变化结果,经定期影像检查发现3例患者病灶持续发展,患者原病灶为T4,其余20例病情稳定或者有所缓解,其中,2例患者随访影像表现变化不明显,18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结论:相较于常规放疗,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患者较早出现颞叶损伤,但是没有典型临床症状,而且影像表现程度较为轻微且存在自愈倾向,鼻咽癌调强放疗能够对患者颞叶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宋毅;姜桂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治的120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曲唑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结论:采用曲唑酮治疗抑郁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武;刘世红;姜珺;李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5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电刀切除扁桃体,实验组予以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与其相比明显较多,术后疼痛评分与其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作者:牛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效果.结果: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以及左室内径等各项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较,无差异(P>0.05).但心脏彩超其整体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冠状动脉造影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给予心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疾病进展变化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等临床优点,易被临床患者接受.

    作者:徐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过程中,螺旋CT与磁共振诊断的应用效果以及医疗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56例已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螺旋C T以及磁共振诊断进行一次检查,后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情况作为比较标准,对比两者之间的检出率以及敏感性.结果:在56例患者中,在使用螺旋CT检测以及磁共振诊断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性以及检出率,使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使用螺旋CT检测的患者,并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螺旋C T与磁共振诊断虽然都可以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并且提供重要的治疗凭证,但是磁共振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1].

    作者:马林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00例产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检出15例先心病胎儿,经产后随访确诊为先心病的胎儿有14例,两者符合率为93.33%.结论: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杭小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