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燕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3.90%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准确率81.71%(P<0.05);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的检出率显著低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而在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以及椎间盘变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关于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磁共振成像准确率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高,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中各有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继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腮腺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将1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住院满意度(94.00%)均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0.05).结论:在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助于护患纠纷的减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玲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5年住院新生儿疾病谱的构成,了解新生儿住院疾病谱,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3184例,对疾病诊断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十位疾病分别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贫血、酸碱失衡、糖代谢紊乱、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湿肺,前10位疾病都是非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诊断79.059%.住院新生儿按性别、胎龄、季节分析,前10位病种变化不大,都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首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排到19位以后;冬季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P<0.00833),卡方值分别为50.004,61.160和749.277,冬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夏季和秋季(P<0.00833),卡方值分别为20.281和23.979;新生儿贫血排位于前6位.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贫血、酸碱失衡、糖代谢紊乱、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是笔者医院新生儿常见疾病;冬季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高于春、夏、秋季,冬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于夏、秋季,应针对疾病谱变化巩固和调整围生期保健及宣教工作.
作者:许蓉;韦懿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诊断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增强C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C T诊断成功率为92.5%,满意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和67.5%(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增强C T诊断的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诊断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且能降低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检查的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糖尿病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另选则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名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三组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F和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性能均出现消退,但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肌性能收缩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严重,采用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毕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92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结果临床资料与患者超声声像图诊断对比.结果:本组92例病例均经药物排石、体外碎石、综合疗法排石、手术治疗等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82例,漏诊9例,误诊1例,检出率89.1%.输尿管上、下段结石超声检出率高,中段结石容易漏诊.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而且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沈增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作者:郭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患者根据抽取结果加入对照组(25例)或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提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对比数据发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用健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临床可大力使用、推广.
作者:臧尚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63例患者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可得宫腔镜检查中62例患者均符合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B超检查,(98.41%V S77.78%,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均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
作者:吴沿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以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观察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发现,32例患者探及到患者宫颈内部呈现出不均匀质的低回声肿块,部分患者伴有宫腔积液现象,宫体回声不均匀.14例患者呈现出宫颈肥大与内部回声不均匀现象、黏膜偏移与中断、消失等.宫颈可见强回声光斑的患者有6例,超声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有8例.结论:宫颈癌疾病患者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疾病的诊断准确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对宫颈癌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万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患者的人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对治疗冠心病方式进行不断研究,提高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大,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体内的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密切关联,有相当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情况,同时在弥漫性血管病中也较多,冠心病其中的病变类型较多且繁复,在手术治疗中的风险比较高,同时对手术人员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郑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封堵术治疗,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在食道超声心动图下顺利完成封堵手术,手术后未出现与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手术后心电图监测均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患者各心腔大小正常,封堵器位置正常、牢固,未见残余分流,未见瓣膜异常活动.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效果理想,能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二维超声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共115个结节),并从该时期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对照组(共90个结节).通过Philips与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对两组患者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回声、钙化以及纵横比和血流丰富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Ⅰ型、Ⅱ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Ⅲ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在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在内部多为微小钙化以及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表现为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而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红娟;钟磊;王平;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随迁老人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剖析影响要素,讨论团体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潍坊市仓南社区312名随迁老人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讨论焦虑抑郁的影响要素;将轻度焦虑、轻度抑郁的随迁老人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干预组进行集体心理教育和团体心理干预,干预8周.对干预前后SAS及G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符合标准随迁老人302名,其中轻度焦虑56名,轻度抑郁46名;主要影响要素为家庭角色转变、生活习惯改变、子女忽视、人际交往匮乏、家庭关系满意度、医疗保障、性别及生活来源;轻度焦虑、抑郁随迁老人干预后干预组SAS及GD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迁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常模增高,团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少随迁老人焦虑抑郁.
作者:于晓娜;刘春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众所周知,肿瘤在发展成恶性后,转移到全身的各处,是很容易的,与其他的相比,骨骼提供血液很丰富,因此易发生转移的是骨骼,且是在早期转移.有一些癌症很容易血行转移到骨骼(继发性恶性骨肿瘤),其中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与肺癌,是在众多患者中常见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的,据统计几乎是原发骨肿瘤的35~4O倍.骨转移瘤不仅仅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疼痛,甚至还会减低病人的生存质量,以一定的手段治疗骨转移,就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具有很大临床意义.而没有痛苦,灵敏度高是ECT全身骨显像的一种显见的优点,它属于功能性显像,低费用,对骨肿瘤及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较之其它影像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前3~6个月[1].
作者:董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诊断分析,记录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7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6.25%,23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28.75%.80例患者中,发生3例误诊,可得C 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为96.25%.手术结果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4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2.50%,26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32.50%.结论:腹部创伤的C 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意见,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汪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分析肝癌并门脉癌栓继发门脉海绵样变的MR表现及特征,探讨癌栓继发CTPV的MR诊断思路及评估CTPV程度的方法.方法:临床已证实肝癌并门脉癌栓继发海绵样变病例22例,逐个分析各病例在各个MR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并计算血管面积以分析其与海绵样变程度关系.结果:肝门部开放的静脉丛中其中粗大的一支静脉的横断面面积与门脉癌栓闭塞程度及本身门脉高压程度具有正相关趋势.结论:MR检查能够准确直观的诊断肝癌并门脉癌栓继发门脉海绵样变,并评估门脉海绵样变发展程度,可作为评估门脉癌栓海绵样变程度的检查方法.
作者:邓先琴;金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诊断并确诊72例的乳腺肿瘤患者,共109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BUS、UE以及联合诊断.结果: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1.74%,明显高于BUS、UE单独诊断(81.65%、82.57%),差异明显(P<0.05);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联合诊断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优于BUS、UE单独诊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瑞;盛桂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用于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将C 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在多层螺旋C T扫描下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 T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的共85例,准确率为94.44%,将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参与检查的患者中,41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确诊40例,诊断准确率为97.56%;49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确诊39例,诊断准确率为79.59%.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 T检查下,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分辨率,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韦智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