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多模态扫描序列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

刘洪芳;曾文彦;王穗春

关键词:磁共振, 多模态扫描序列,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扫描诊断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面积痉挛患者临床诊断资料,应用超导磁共振仪,借助3D TOF MRA序列、T1_vibe_fs序列、T2_space_iso序列对患者桥小脑区域容积进行扫描,对患者面神经病变情况及同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观察,借助多平面重建(M P R)及大密度投影(M I P)进行图像重建.结果:122例面积痉挛患者M T I显示面听神经正常7例,面积神经受累115例.联合使用多模态扫描结果显示出受累区域清晰的影响.结论:针对面积痉挛患者,应用磁共振联合多模态扫描可以诊断出患者面听神经同血管接触、压迫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高面听神经与周围细小血管显示能力,这为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积痉挛提供重要参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2017年5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内固定术时间、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关节疼痛水平、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与C形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手术进程和出院,促进骨折高质量愈合,减少不良事件和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继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I/ml,B组浓度320mgI/m 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 l/s、3.5m l/s及4.0m l/s.结果:B组3.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

    作者: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尹小霞;杜小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医学影像设备对医院的运营有着重要作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辅助,为确保医学影像设备每日正常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设备实行保养和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与医院、供应室、代理方均一定联系,如果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若有个环节出现错误均会影响设备的危险效果,为避免影响设备维修效果,降低医学影像设备的隐患.因此,本文就针对医学影响设备维修的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于新设;马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部超声在孕龄测定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孕龄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将自2017年4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健康早孕孕妇共2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常规物理、生化检查,确定为正常宫内孕.孕妇需适当充盈膀胱.应用Aloka-1000和Aloka-1400超声诊断仪,调整频率为3.5~5MHz,经腹部进行多切面扫查.测量孕囊面积、CRL、BPD、HC以FL等指标.结果:251例孕妇均接受了腹部B超检查,其孕囊面积、CRL、BPD、HC以FL等测量值与实际孕龄均有密切相关性,其中有239例孕妇预测孕龄与停经史相符,准确率为95.22%.结论:腹部B超能够准确有效的测定孕龄,为临床医师、孕妇及其家属提供可靠资料,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无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共66例,随机分为高频彩超组及C T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彩超及C T的淋巴结结核的检测阳性率及不同类型的结核的图像表现.结果:高频彩超组的检测阳性率为90.91%,而CT的检测阳性率为87.88%,二者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其超声的图像表现不同.结论:高频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准确性与CT相差不大,可应用于临床筛检,同时根据不同的超声图像分辨出结核的类型,并指示临床给出对应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地佐辛与布托啡诺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地佐辛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62例)和布托啡诺组(57例).地佐辛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进行镇痛诱导,然后予以地佐辛0.01~0.04mg/(kg·h)维持,布托啡诺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10μg/kg诱导,然后予以酒石酸布托啡诺10~30μg/(kg·h)维持,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维持镇静.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6、12和24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记录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记录镇痛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用药期间所有患者的M A P、H R及O I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均P<0.05).与布托啡诺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的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和I C U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均P<0.05).地佐辛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布托啡诺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谵妄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协同作用,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治疗方式.

    作者:司林杰;邓义军;陈兰平;戴文玲;陈建军;李欣欣;周亮亮;陈平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1FLAIR序列病灶相对于脑白质呈低信号,T2WI/FRFSE序列呈高信号,T2FLAIR序列呈显著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和不均匀进行性强化.10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均有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结论:MRI检查可以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处不同采血点的1000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宣教)和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献血反应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4%,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且效果显著,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戈冬燕;陆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颈位主动脉弓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价值评估

    目的:研究颈位主动脉弓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7年9月2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主动脉弓及胸降主动脉重建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颈位主动脉弓患者,110例患者均在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6.94%,误诊3例,两者之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应用在颈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静;余小琴;张利;吕娟;王英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谈医学影像在乳腺癌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乳腺癌诊断之中医学影像的应用价值,分析医学影像在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望能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1月15日—2017年11月2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对40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将其和临床手术结果、病理展开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之中,27例患者被诊断为乳腺导管癌,乳腺小叶癌患者共6例,有3例患者被诊断为隐匿性癌,炎性乳腺癌和乳头状癌均为2例.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肌转移,13例患者为腋窝淋巴结转移(8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在40例宫颈肿瘤之中,统共观察到93个病灶,其中大的病灶为5.5c m×3.8c m×3.7c m,小直径为0.9c m.单发性乳腺癌患者共9例,31例患者为多发性乳腺癌,在多发性乳腺癌之中4例患者在诊断之中发现大病灶周边会环绕着不同直径的小病灶.结论:乳腺癌诊断之中MRI进行诊断,通过分析患者影像,可及早进行明确的诊断,患者可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田露;马立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时,采取多样性护理,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数据相差较大,组间均满足P<0.05,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多样性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率,降低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琪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检查

    目的:探讨X线骨密度仪与骨定量C T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查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骨定量C T(Q C T)和X线骨密度仪(DXA)检查,对比其检查情况.结果:QCT检查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17分、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情况显著高于D X A,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采用骨定量C T诊断的评价效果显著优于X线密度仪,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曹荣国;齐玉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护理方法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增强CT诊断胃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诊断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增强CT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增强C T诊断成功率为92.5%,满意率为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和67.5%(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加快、恶心呕吐、头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增强C T诊断的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诊断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且能降低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喜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阑尾炎手术方案以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阑尾炎手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阑尾炎手术,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微创小切口阑尾手术,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29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76.67%(23例),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例),住院时间为(6.7±0.4)d,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6例),住院时间为(9.5±1.2)d,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微创小切口阑尾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更易控制,因而优良率更高,可在阑尾炎的治疗中优先推荐使用.

    作者:张梅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接受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佳.

    作者:黄华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99例,患者经阴道超声和腹部B超初步确诊.并经临床症状判断以及在手术治疗时进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病理诊断.比较99例阴道超声、腹部B超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94例,诊断符合率94.95%,采用腹部B超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准确率为82例,准确率为82.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针对3c m的子宫粘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显著优势,能为临床医治子宫粘膜下肌瘤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佐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选择同一医师先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描患者胆囊,针对胆囊壁增厚以及边缘不规整患者使用高频探头扫描,对比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出61例,符合率61%,低频联合高频检出82例,符合率82%.结论:低频彩超与高频彩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早中期胆囊癌的有效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情况,以此来观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重要性,提高优生率.方法:随机选取孕期在14~21周的高龄孕妇3220例,采集孕妇的3m l的静脉血,随后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孕妇进行筛查,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于产妇的切割值1/380以下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进行核型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这3220高龄孕妇筛查中,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有99例,占3.1%,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的有86例,占86.9%,其中检测出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有3例,占3.5%,不正常的孕妇均经过脐带血穿刺检查发现,没有一例孕妇误诊,所有的孕妇均采取终止妊娠处理.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未进行羊水穿刺的有13例,占13.1%,随后对这13例患者进行随访,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7.7%,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阴性的3121例患者中,随访2998例,占96.1%,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0.03%,未进行随访123例,占3.9%.结论: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呈阳性高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胎儿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盛日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过程中,螺旋CT与磁共振诊断的应用效果以及医疗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56例已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螺旋C T以及磁共振诊断进行一次检查,后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情况作为比较标准,对比两者之间的检出率以及敏感性.结果:在56例患者中,在使用螺旋CT检测以及磁共振诊断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性以及检出率,使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明显高于使用螺旋CT检测的患者,并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螺旋C T与磁共振诊断虽然都可以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并且提供重要的治疗凭证,但是磁共振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1].

    作者:马林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体检中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