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阑尾炎手术方案以及效果分析

张梅翔

关键词:开腹手术, 微创小切口手术, 手术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阑尾炎手术方案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阑尾炎手术,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微创小切口阑尾手术,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6.67%(29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76.67%(23例),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例),住院时间为(6.7±0.4)d,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6例),住院时间为(9.5±1.2)d,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微创小切口阑尾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更易控制,因而优良率更高,可在阑尾炎的治疗中优先推荐使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ECT全身骨显像对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肿瘤在发展成恶性后,转移到全身的各处,是很容易的,与其他的相比,骨骼提供血液很丰富,因此易发生转移的是骨骼,且是在早期转移.有一些癌症很容易血行转移到骨骼(继发性恶性骨肿瘤),其中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与肺癌,是在众多患者中常见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的,据统计几乎是原发骨肿瘤的35~4O倍.骨转移瘤不仅仅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疼痛,甚至还会减低病人的生存质量,以一定的手段治疗骨转移,就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具有很大临床意义.而没有痛苦,灵敏度高是ECT全身骨显像的一种显见的优点,它属于功能性显像,低费用,对骨肿瘤及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较之其它影像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前3~6个月[1].

    作者:董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80例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诊断分析,记录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7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6.25%,23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28.75%.80例患者中,发生3例误诊,可得C 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为96.25%.手术结果检查显示,20例患者为肝损伤,所占比例为25.0%,34例患者为胰腺损伤,所占比例为42.50%,26例患者为脾损伤,所占比例为32.50%.结论:腹部创伤的C 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意见,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汪湘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C 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106例,检查中均采用碘造影剂,依据注射方式,分为单筒组与双筒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和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检查前后不同时段肌酐值.结果:单筒组及双筒组患者检查后1d、3d、7d肌酐值均与治疗前相近,且两组间检查前后肌酐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单筒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与双筒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C 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无论是单筒注射,或是双筒注射,均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肾功能,可依据患者具体检查情况选择恰当的注射方式.

    作者:郑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处不同采血点的1000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宣教)和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献血反应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4%,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且效果显著,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戈冬燕;陆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术前行CT检查对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意义

    目的:评价术前行CT检查对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意义.方法:将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6例小肝癌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均实行C T检查,观察对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预测的意义.结果:病理组织学微血管侵犯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肿瘤边缘不光滑因子.边缘不光滑肿瘤敏感性为65.5%[95%可信区间C I50.3~78.4%,83.8%(95%C I69.1%~93.8%)],特异性为83.2%(95%C I69.8%~91.8%),阳性预测率为69.2(95%C I60.6%~82.7%).结论:小肝癌患者手术前实行C T检查,可明确肿瘤边缘不光滑为微血管侵犯的高危影响因子.

    作者:丁士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 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CT与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51.56%,CT为84.38%,患者食管壁不光整,食管与肺动脉、心包、气管、主动脉组织结构不清34例(53.13%),淋巴结肿大30例(46.88%),7例转移.结论:C T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作用突出,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又是此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若二者联合,可显著提升诊断价值.

    作者:岳良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20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病患,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97.04%、特异度94.87%;(2)高频超声检查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缘、声晕、回声、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血流特征方面,39个恶性结节中有6例Ⅰ型血流、5例Ⅱ型、19例Ⅲ型、9例Ⅳ型,169个良性结节中有75例Ⅰ型血流、69例Ⅱ型、20例Ⅲ型、5例Ⅳ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超声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高频超声可成为早期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魏云;周静;胡文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的诊断研究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进行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能清楚显示胎盘内部及毗邻结构的情况,获得直观可靠的形态学依据,对胎盘植入有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资料,包括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者12例,总结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结论:利用核磁共振对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或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客观依据,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胎盘异常植入,提升了诊断及治疗的准确率,避免了边缘性前置胎盘疾病的漏误诊及治疗定位困难等缺陷.

    作者:李文军;武方明;周善善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多层螺旋C T检查,然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终通过手术验证肠梗阻情况作为对比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病因.结果:从诊断率情况来看,多层螺旋C 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患者94例,诊断符合率为94%,而腹部X线诊断出肠梗阻患者72例,诊断符合率为72%,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远远高出腹部X线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分析上来看,多层螺旋C T相比较腹部X线,能分析出肠梗阻肠粘连、炎症等病因,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疾病的治疗诊断中,多层螺旋CT相比较腹部X线而言,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并且能够更清楚的分析出肠梗阻的病因.

    作者:左明飞;温丽娟;闫文俯;蔡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中颈动脉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健康体检中颈动脉彩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体检资料,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500例受检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者42例,检出率8.4%;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者56例,检出率11.2%;颈动脉内膜粗糙者126例,检出率25.2%.42例颈动脉斑块中,软斑27例(64.29%)、硬斑6例(14.29%)、混合斑9例(21.43%).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且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作为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程远林;李艳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疗机构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超生仪器检测诊断.结果:在本次的检测中,130例患者中有128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但存性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5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本次检测的准确率为98.46%,误诊率1.54%.误诊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患者,1例误诊为乙状结肠性癌侵犯.结论:超生检查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度,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辉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性心肌病左心功能的差异研究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检查的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糖尿病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另选则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名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三组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F和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性能均出现消退,但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肌性能收缩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严重,采用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毕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膀胱癌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在对膀胱癌进行诊断时选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对其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膀胱癌的40例患者,针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再分别对其展开增强CT和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增强CT诊断为A组,18F-FDG PETCT显像诊断为B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和肿瘤淋巴转移情况.结果:B组的诊断正确率及肿瘤淋巴转移准确率均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C T及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在膀胱癌患者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对于肿瘤病灶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徐迟峰;段钰;周海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口群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50例颈动脉血管狭窄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对象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总结归纳其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5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轻度狭窄,123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中度狭窄,79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12例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完全闭塞.60岁以上患者群体中的颈动脉血管组织重度狭窄事件的发生可能性36.02%(58/161)显著高于60岁以下患者群体23.60%(21/89).结论: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疾病类型具备多样性,年龄高于60岁,罹患冠心病或者是下肢动脉血管组织疾病,是临床中诱导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组织狭窄性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临床医师加以关注.

    作者:陈曙光;肖明星;孙灵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常规护理模式,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全程人文关怀,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2.5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 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早期肺癌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他们的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并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应用价值分析.比较在早期肺癌诊断中螺旋CT、胸部X射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结果:螺旋C T检查的敏感度为94.20%(65/69),特异性65.52%(19/29),均高于胸部X射线检查敏感,79.71%(55/69),特异性48.28%(14/29),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螺旋CT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良性病变百分比97.96%,20.41%与病理检查结果肺癌百分比与良性病变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 T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其有利于提升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治疗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洪伟;何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持续负压引流(VSD)对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中药物释放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负压引流(VSD)对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中药物释放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将实验动物做后正中切口,剥离脊柱两侧肌肉,显露椎体,制备好的万古霉素骨水泥抗生素链珠置入,对照组切口缝合后使用常规引流袋引流,实验组使用V S D持续负压引流,术后12、24、36、48h,3、4、5d定时检测引流液和尿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实验组引流液中药物浓度术后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尿液中药物浓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负压引流(VSD)能促进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中药物释放.VSD对周围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朱海涛;朱余龙;丁德刚;王水;李润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究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7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我院对所有患者全部进行M R I平扫、动态增强肝胆期扫描和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检查结束4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检查等病理学检查,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之后,发现所有患者共存在86个肝硬化结节,其中69个被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肝硬化增生结节,经过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7个小肝癌,而经过增强扫描肝胆期共诊断出21个小肝癌,肝胆期扫描大幅度提高了对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有结节当中仅有3个结节在肝胆期具有较强特异性,另外,普美显的诊断准确率达到87.5%,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仅为70.83%.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应用于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当中,大幅度提高了对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硬化增生结节以及早期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动态MRI增强扫描,且能够更早的将具有恶化倾向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诊断出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继海;李军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8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舒适组采取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压疮发生率.结果:舒适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舒适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爱卿;窦荣花;王雯;苏富存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