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戈冬燕;陆晓燕

关键词:无偿献血, 心理护理, 献血反应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处不同采血点的1000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宣教)和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献血反应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4%,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且效果显著,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旨在探究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怀疑肺癌伴脑转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适用磁共振及增强磁共振进行辅助判断,并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结果得出,36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伴脑转移,并且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11例患者为单发性转移病灶,25例为多发性转移病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共检出57个转移病灶,加强磁共振显示其病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20例转移病灶直径在1~3c m之间,16例转移病灶直径大于3c m,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干预检查肺癌伴脑转移的转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疾病的诊出效率,而且通过增强MRI更详细的反应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形状变化,充分把握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体会,寻求更好的医护配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300例,按是否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情况.结果: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提供手术室医护配合满意度.结论: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医护之间默契度增加,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多排螺旋C 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120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测出65例,诊断率为64.36%,M S C T检测出100例,诊断率为99.01%,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1例患者共有骨折301处,X线平片检出217处,检出率为72.09%,MSCT检出300处,检出率为99.67%,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肋骨隐匿性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滨;李雪丽;于丽;纪昭霞;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析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预防肝损害的临床作用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法应用于乙肝携带者抗结核中对预防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在乙肝携带并肺结核患者中择69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单药治疗组(34例),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为水飞蓟宾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和单纯水飞蓟宾治疗;其中入组患者均在2HRES/7HR方案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探究两组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肝损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方面,单纯治疗组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在HBV-DNA的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比单纯治疗组低(P<0.05);在A S T和A L T的变化方面,单纯治疗组比联合治疗组高(P<0.05).结论:在乙肝携带者抗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替比夫定,可阻止HBV-DNA的复制,预防肝功能异常及肝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魏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5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电刀切除扁桃体,实验组予以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与其相比明显较多,术后疼痛评分与其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作者:牛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在超声引导下的阻滞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40例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时间点来划分,分为两组,A组为在麻醉之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为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然后观察之后4、6、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14例患者在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之后与另一侧对比,被阻滞的一侧患者痛觉明显降低,这种感觉会持续8h,B组26例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V A 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不超过1分,而且患者在8h、12h、24h这三个时间段运动时的V A S的评分明显比静息状态高出许多(P<0.05).结论:行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种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作者:茅尚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选择同一医师先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描患者胆囊,针对胆囊壁增厚以及边缘不规整患者使用高频探头扫描,对比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出61例,符合率61%,低频联合高频检出82例,符合率82%.结论:低频彩超与高频彩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早中期胆囊癌的有效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TA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 T A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医的80例疑似椎动脉颅外段病变病患的112个椎动脉,所有病患均通过高低频联合超声与CTA进行诊断,将高低频联合超声检测结果数据列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实验组,将CTA检测结果数据列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参考组,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结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比两组诊断资料情况可知,研究组检测结果为:正常椎动脉24个,单纯走向迂回的5个,出现斑块有46个,狭窄有26个,完全堵塞有11个;参考组检测结果为:正常椎动脉21个,单纯走向迂回的7个,出现斑块有42个,狭窄有30个,完全堵塞有12个,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C T A单独检查对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无明显差别,但彩色多普勒与CTA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颅外段椎动脉病变的检出率,综合应用无创性的彩色多普勒及CTA检查,汲取两项影像学检查的各项优点,同时弥补存在的缺点,可以大程度保证一般治疗技术在探测狭窄方面的敏感性,且不降低特异性,以有利于患者及对临床指导意义,明确、清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靖宇;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行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疑似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回顾一般临床资料后,所有患者均行彩超诊断,以DSA技术诊断结果为准,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彩超和DSA的诊断情况、检出率,两种种技术的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可采用彩超检查,诊断价值较好,适合推广.

    作者:霍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分诊中采用心电图筛查前后被分到普通病室的胸痛患者中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急诊科分诊时应用心电图筛查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中分到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通过对胸痛患者采取心电图筛查,能减少胸痛患者的分诊失误率,提高胸痛患者的早期抢救率,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李克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00例产妇接受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检出15例先心病胎儿,经产后随访确诊为先心病的胎儿有14例,两者符合率为93.33%.结论:在胎儿先心病筛查中应用超声心脏五腔心切面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杭小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比较,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和病理学确诊检查,观察和比较核磁共振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诊断特点.结果:31例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31例患者中有14例小肝癌患者,17例患者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其二者核磁共振的特点为,小肝癌患者造影剂峰值时间和肝脏动脉灌注指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肝硬化再生结节检查效果显著,诊断率高,能够有效地鉴别小肝癌,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的措施的把控,提高患者治愈空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祥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时,采取多样性护理,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数据相差较大,组间均满足P<0.05,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多样性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率,降低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琪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处不同采血点的1000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宣教)和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献血反应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4%,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且效果显著,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戈冬燕;陆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此78例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及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单独观察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差异,且观察二者联合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35.00%;准确性为80.77%,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差异显著,(P<0.05),其特异度、准确性均偏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43.75%;准确性为85.90%,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特异度仍偏低.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8.5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6.15%,其与病理学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对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更高,利于临床治疗进行参考.

    作者:冯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研究

    目的:针对甲状腺微小癌,对其二维超声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共115个结节),并从该时期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对照组(共90个结节).通过Philips与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对两组患者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回声、钙化以及纵横比和血流丰富情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Ⅰ型、Ⅱ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Ⅲ型比例上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出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在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在内部多为微小钙化以及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表现为结节较大者血供较丰富、而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的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红娟;钟磊;王平;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谈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临床应用现状

    介入超声是现代超声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超声已经由简单的诊断手段变成现在具备集影像与病理相结合、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重要诊疗工具.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介入超声在识别胆道疾病中更加直观、立体,本研究将对近年来介入超声在诊断胆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高绍华;刁学耘;高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 S C 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食管异物检出及后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怀疑食管异物来我科行C T检查的患者151例,回顾分析他们的多层螺旋C T(M S C 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本组病例中48例肯定性诊断食管异物者均经临床证实;16例可能性诊断中12例被证实有异物,4例排除食管异物;87例阴性结果经临床随访排除.48例肯定性诊断中有4例提示食管壁穿孔,1例提示伴有纵隔感染,均被手术证实.结论:M S C T薄层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对食道阳性异物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约为93.7%.M S C T能清楚显示食管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能明确有无食管穿孔等并发症,可帮助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MSCT可以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高翔;汤珩;商利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效果.结果: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左室末径、主动脉内径、右房内径以及左室内径等各项检出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较,无差异(P>0.05).但心脏彩超其整体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冠状动脉造影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给予心脏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疾病进展变化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等临床优点,易被临床患者接受.

    作者:徐家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归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颈动脉强回声斑块归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总结其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中脂质型11例(22.00%),纤维型16例(32.00%),钙化型17例(34.00%),溃疡型5例(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5.71%)、1例(2.86%)、1例(2.86%)、1例(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软板块患者23例(46.00%),硬斑块16例(32.00%),混合斑块11例(22.00%),软斑块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硬斑块组、混合板块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