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念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2例危重患者,按照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输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外周通道输液,观察组应用骨髓腔输液,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1.3%,观察组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3%,观察组为9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曹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C T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C 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相关特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筛选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 T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上其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62.50%;51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C T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1例,占80.39%;肿大的淋巴结的特点为,呈普遍均匀强化的有31例、占60.78%,普遍均匀强化伴小灶性坏死有17例、占37.25%,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9例、占17.65%;淋巴结肿大但不融合者43例、占84.31%.结论:C T在常规的恶性淋巴瘤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价格合适,应用较为普遍,适合临床更好的推广.
作者:郭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疑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此78例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及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单独观察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的差异,且观察二者联合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35.00%;准确性为80.77%,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差异显著,(P<0.05),其特异度、准确性均偏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43.75%;准确性为85.90%,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特异度仍偏低.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恶性的敏感度为98.5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6.15%,其与病理学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论:针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对患者实施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更高,利于临床治疗进行参考.
作者:冯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高于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83.7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其诊断准确率可得到大大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王沛;冯爱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入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封堵术治疗,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在食道超声心动图下顺利完成封堵手术,手术后未出现与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手术后心电图监测均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患者各心腔大小正常,封堵器位置正常、牢固,未见残余分流,未见瓣膜异常活动.手术后3d、3个月及术后1年再次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中效果理想,能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诊断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对我市2016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肺结核高危人群筛查共369例,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随机应用D R组和C T组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两组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人数和比例.结果: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人数156例,C T三维重建组筛查出患者151例,占96.79%,其中结节人数137例,占90.72%,包块型人数14例,占9.27%;传统DR胸片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其中结节人数114例,占91.94%,包块型数10例,占8.06%.C T表现为粟粒性病变缺乏临床症状、肺炎实变型、磨玻璃密度阴影、气管支气管结核、结节或肿块、纵隔淋巴结结核等表现为主.结论:CT诊断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确切,能较为完善的鉴别出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具体人数,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并对病灶内部供血状况、病灶周围组织供血状况的检查结果明确,其影像表现的典型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作者:谢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胃肠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00例,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5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低于观察组,且拔管和苏醒时间较长,取得较低的苏醒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金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5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电刀切除扁桃体,实验组予以低温等离子技术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实验组相比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与其相比明显较多,术后疼痛评分与其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作者:牛雷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心脏B超技术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形态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抽选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心电图组)和观察组(B超组).对比分析两种技术分别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形态变化的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中检出10例左房增大、8例左室增大、5例左房增大、2例主动脉扩大,其符合率分别为76.92%、53.33%、62.50%、50.00%;对照组中检出5例左房增大、4例左室增大、1例左房增大、0例主动脉扩大,其符合率分别为45.45%、23.53%、16.67%、0.00%;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左室对称性肥厚、非对称性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37.50%;对照组中左室对称性肥厚、非对称性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7.50%、10.00%;观察组的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脏B超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比心电图检查更佳,该技术更为清楚地检查出患者的心脏形态变化,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陆芳;冼素娟;熊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肝脏肿瘤采取C T双能量扫描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 T双能量扫描,对扫描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腹主动脉、肝脏、肌柱后方肌肉、脾脏TNE和VNC CT值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肝脏不同部位的碘比值和碘浓度,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行C T双能量扫描,其临床价值较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丽;王小红;孙世元;刘淑霞;张可名;王月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培阳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而改善对该病诊断水准.方法:收治经检查确认为NTM肺病的患者48例,肺结核患者60例,并搜集其影像学资料,进而对比分析其病变部位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肺结核病在中叶、舌段的检出率明显低于NTM肺病(P<0.05);而NTM肺病组支气管变大,嵌塞检出率明显比肺结核组高出很多(P<0.05);肺结核组小叶腺泡结节、中心性结节检出率比N T M肺病组高(P<0.05).结论:N T M肺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色,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姜浩芝;林吉征;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管理体系当中,药事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药事管理当中,临床药师的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将临床药师与药事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对临床药师的用药情况进行规范,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对临床药师在药事管理当中的职能与作用进行探究,能够更好的建立起现代化的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改善临床药师的用药规范性与合理性,从根本上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满足患者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实现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陈建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均给予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合率100.0%;愈合时间(4.6±0.8)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3.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共30例,优良率90.9%.结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时,有利于使患者部位尽早康复,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友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检查的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患者、糖尿病性心脏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另选则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名人员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三组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DD、LVESD、IVST、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LVEF和E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ei指数高于高血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心脏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性能均出现消退,但糖尿病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肌性能收缩比高血压性心脏病更为严重,采用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毕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MRI(3.0T)、螺旋C T(16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手术实施前均对患者实施MRI(3.0T)、螺旋CT(16层)检查;完成检查后对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学分析,统计MRI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螺旋CT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终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2.0%,M R I诊断准确率为79.0%,M R I的准确率略高,但组间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M R I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略高于螺旋CT,因此临床可酌情选择应用.
作者:王兴林;陈华平;张福洲;李兵;杨汉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常规护理模式,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手术室应用全程人文关怀,随机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2.5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人文关怀,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多排螺旋C 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120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测出65例,诊断率为64.36%,M S C T检测出100例,诊断率为99.01%,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1例患者共有骨折301处,X线平片检出217处,检出率为72.09%,MSCT检出300处,检出率为99.67%,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肋骨隐匿性骨折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宝滨;李雪丽;于丽;纪昭霞;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8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舒适组采取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压疮发生率.结果:舒适组缺血性脑中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舒适组生理舒适水平、心理舒适水平、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舒适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舒适护理措施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爱卿;窦荣花;王雯;苏富存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颈位主动脉弓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7年9月2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主动脉弓及胸降主动脉重建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颈位主动脉弓患者,110例患者均在术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6.94%,误诊3例,两者之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应用在颈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静;余小琴;张利;吕娟;王英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分诊中采用心电图筛查前后被分到普通病室的胸痛患者中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急诊科分诊时应用心电图筛查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中分到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通过对胸痛患者采取心电图筛查,能减少胸痛患者的分诊失误率,提高胸痛患者的早期抢救率,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李克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