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佐辛与布托啡诺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对比研究

司林杰;邓义军;陈兰平;戴文玲;陈建军;李欣欣;周亮亮;陈平发

关键词:地佐辛, 酒石酸布托啡诺, 机械通气, 镇痛, 镇静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地佐辛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分别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62例)和布托啡诺组(57例).地佐辛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进行镇痛诱导,然后予以地佐辛0.01~0.04mg/(kg·h)维持,布托啡诺组患者先缓慢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10μg/kg诱导,然后予以酒石酸布托啡诺10~30μg/(kg·h)维持,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维持镇静.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6、12和24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记录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记录镇痛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用药期间所有患者的M A P、H R及O I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均P<0.05).与布托啡诺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的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和I C U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均P<0.05).地佐辛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布托啡诺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谵妄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协同作用,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治疗方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 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CT与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51.56%,CT为84.38%,患者食管壁不光整,食管与肺动脉、心包、气管、主动脉组织结构不清34例(53.13%),淋巴结肿大30例(46.88%),7例转移.结论:C T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作用突出,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又是此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若二者联合,可显著提升诊断价值.

    作者:岳良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13例(20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病患,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并以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高频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97.04%、特异度94.87%;(2)高频超声检查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缘、声晕、回声、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在血流特征方面,39个恶性结节中有6例Ⅰ型血流、5例Ⅱ型、19例Ⅲ型、9例Ⅳ型,169个良性结节中有75例Ⅰ型血流、69例Ⅱ型、20例Ⅲ型、5例Ⅳ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超声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高频超声可成为早期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魏云;周静;胡文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常规体检中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在常规体检中,探讨CT低剂量薄层胸部扫描与常规CR胸部摄片对病变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胸部体检的106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C R胸部平片以及C 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肺部病变检出率.结果:CT低剂量检出病变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薄层胸部体检诊断肺部病变,与CR胸片肺部体检比较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与使用价值.

    作者:钱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性分析与评定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性.方法:抽取80例2016年1月—2016年10月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试验组进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癌治疗转归;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情况、手术后住院康复时间;再次手术情况、复发情况、术后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甲状腺癌治疗转归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情况、手术后住院康复时间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再次手术情况、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短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可获得良好确切效果,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减少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容易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暂时和永久损害,需仔细操作.

    作者:刘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细节管理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时间分段法将20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体检中心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对体检者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P<0.01).结论:细节管理有效提高了受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成丽;林燕;石美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目的:全面分析与探究腹部创伤患者的C T诊断情况及临床价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所接收的腹部创伤患者160例,运用掷骰子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践组,各80例.参照组实施腹部B超扫描来进行诊断,而实践组则采取CT扫描方式来予以诊断,检查完毕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疗效佳,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实践组80例患者中,78例和C T诊断结果相同,其准确率达到97.5%;而参照组80例患者中,58例和腹部B超诊断结果相同,其准确率达到72.5%.两组患者在诊断结果上,数据差异明显,由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C T诊断应用到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之中,其创伤诊断准确率高,可大大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能改善腹部创伤患者的基本病情,便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向洪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在超声引导下的阻滞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40例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时间点来划分,分为两组,A组为在麻醉之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为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然后观察之后4、6、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14例患者在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之后与另一侧对比,被阻滞的一侧患者痛觉明显降低,这种感觉会持续8h,B组26例患者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V A 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不超过1分,而且患者在8h、12h、24h这三个时间段运动时的V A S的评分明显比静息状态高出许多(P<0.05).结论:行腹沟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种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作者:茅尚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优良率为78.57%,干预组优良率为9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临床护理中,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保证检查的舒适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基于随机数表完成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两组均包括47例病患.其中所有病患均采用传统的高压氧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完成综合治疗流程,统计病患整体治疗情况,并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计算综合治疗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均在治疗后出现提示,而研究组病患评分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外伤性昏迷治疗来说,对比单一的高压氧治疗,以高压氧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可以大程度保证病患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国胜;郝有志;马占峰;刘刚;李宗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C T增强中两种注射方式下碘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106例,检查中均采用碘造影剂,依据注射方式,分为单筒组与双筒组,每组53例,分别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和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检查前后不同时段肌酐值.结果:单筒组及双筒组患者检查后1d、3d、7d肌酐值均与治疗前相近,且两组间检查前后肌酐值也无明显差异(P>0.05);单筒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与双筒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C 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无论是单筒注射,或是双筒注射,均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肾功能,可依据患者具体检查情况选择恰当的注射方式.

    作者:郑立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诊断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CT诊断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对我市2016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肺结核高危人群筛查共369例,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随机应用D R组和C T组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两组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人数和比例.结果: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人数156例,C T三维重建组筛查出患者151例,占96.79%,其中结节人数137例,占90.72%,包块型人数14例,占9.27%;传统DR胸片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其中结节人数114例,占91.94%,包块型数10例,占8.06%.C T表现为粟粒性病变缺乏临床症状、肺炎实变型、磨玻璃密度阴影、气管支气管结核、结节或肿块、纵隔淋巴结结核等表现为主.结论:CT诊断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确切,能较为完善的鉴别出结节或包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具体人数,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并对病灶内部供血状况、病灶周围组织供血状况的检查结果明确,其影像表现的典型特征,对临床诊疗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作者:谢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医学影像设备对医院的运营有着重要作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辅助,为确保医学影像设备每日正常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设备实行保养和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与医院、供应室、代理方均一定联系,如果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若有个环节出现错误均会影响设备的危险效果,为避免影响设备维修效果,降低医学影像设备的隐患.因此,本文就针对医学影响设备维修的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于新设;马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颅脑出血超声检查与CT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和C T检查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发生颅脑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以及CT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66/70),误诊1例(1.43%),漏诊3例(4.29%),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8.57%(62/70),误诊3例(4.29%),漏诊5例(7.14%),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另外,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超声和CT检查对于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掌握新生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超声检查和CT检查进行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旸;丁晓兰;马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联合使用丝裂霉素(低浓度)、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联合使用丝裂霉素(低浓度)、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24h平均眼压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36.6%,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3%、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低浓度)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眼压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在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均采用电子峰流速仪监测,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应用和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F E V1、F V C和P E F在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应用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7%,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在全面护理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动态螺旋CT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与探讨动态螺旋C T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需要进行动态螺旋C T检查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多年影像学经验的医师进行动态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的增强前与增强后的病变的CT值等情况.结果: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1.5min~3.0min时间内的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检查8.0min~10.0min时间内的患者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病变的平扫的CT值等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螺旋CT检查虽然检查的费用较高,检查过程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较多,且可能会使得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在针对鉴别良恶性乳腺疾病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受伤机制在头部外伤急诊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头部受伤患者进行分析,共有278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将这278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有139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CT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医务人员还了解患者的受伤过程,对照组的患者中,医务人员仅仅对他们的CT结果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头部外伤患者的受伤机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CT的诊断结果分析,可以使诊断的精确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杨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超声技术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

    目的:探究应用超声技术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心脏-血管耦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a、E/e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E a、E d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可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情况,便于及时反映患者病情状态,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护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均在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2例患者均于术期手术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42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照患者;且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对比,观察组患者也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明确患者护理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良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许碧珍;张平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价值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时,采取多样性护理,具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数据相差较大,组间均满足P<0.05,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多样性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率,降低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琪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