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丽;林燕;石美龙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0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1FLAIR序列病灶相对于脑白质呈低信号,T2WI/FRFSE序列呈高信号,T2FLAIR序列呈显著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和不均匀进行性强化.10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均有脑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结论:MRI检查可以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选择同一医师先使用低频探头常规扫描患者胆囊,针对胆囊壁增厚以及边缘不规整患者使用高频探头扫描,对比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100例胆囊腺肌增生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出61例,符合率61%,低频联合高频检出82例,符合率82%.结论:低频彩超与高频彩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胆囊腺肌增生诊断符合率,实现对早中期胆囊癌的有效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铜仁市产前筛查中心开展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铜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Ⅱ级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大血管畸形筛查,对畸形胎儿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或引产后病检.分析铜仁地区胎儿畸形类型及检出率.结果:产前超声筛查3781例胎儿中,胎儿畸形共115例,畸形发生率3.0%(115/3781),其中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率73.9%(85/115).胎儿畸形中,心脏畸形占所有畸形中43.5%(50/115),产前筛查出胎儿心脏畸形96%(48/50):四腔心切面检出率41.6%(17/50);心脏大血管畸形检出率58.4%(28/50),四腔心切面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心脏畸形检出率96%(48/50).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联合心脏大血管畸形筛查(即左右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筛查出胎儿畸形111例,胎儿畸形检出率从73.9%显著提高到96.5%.结论:推广中孕期Ⅱ级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技术联合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筛查,有利于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仁铁;李昭琴;廖秋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 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经胃镜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行CT与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诊断效果.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51.56%,CT为84.38%,患者食管壁不光整,食管与肺动脉、心包、气管、主动脉组织结构不清34例(53.13%),淋巴结肿大30例(46.88%),7例转移.结论:C T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作用突出,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又是此病的常用诊断方法,若二者联合,可显著提升诊断价值.
作者:岳良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院前抢救的患者11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抢救组与纳洛酮抢救组,每组各56例.其中常规抢救组患者采取常规抢救治疗,而纳洛酮抢救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院前抢救后,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均有所降低,纳洛酮抢救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得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63例患者分别实施B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可得宫腔镜检查中62例患者均符合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B超检查,(98.41%V S77.78%,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中宫腔镜及B超均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诊断方式.
作者:吴沿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试探究C T应用于肺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46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同时接受C 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C 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CT诊断的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发现结核病灶周围存在的阴影呈现出点状、片状以及条索状,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对比后发现,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5.65,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 T检查诊断肺结核疾病,可获取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玉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优良率为78.57%,干预组优良率为9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C T增强检查的患者临床护理中,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保证检查的舒适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将320排C T全肝灌注成像检查应用在肝硬化患者的微循环改变情况评价中,分析和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所诊断分析的3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实验组资料,将同时期本院所诊断分析的30例非肝硬化患者纳入参照组资料,320排C T全肝灌注成像均实行于两组患者,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数值、肝动脉灌注量数值、肝灌注指数、总肝灌注量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数值(66.0±4.5m l·100g-1·min-1)、总肝灌注量数值(13.0±7.2ml·100g-1·min-1)比对参照组患者对应数值(87.2±6.0ml·100g-1·m i n-1)、(18.5±3.0m l·100g-1·m i n-1)更低,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间参比和分析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数值(37.3±5.0ml·100g-1·min-1)、肝灌注指数(0.4±0.2)比对参照组患者对应数值(29.0±4.1ml·100g-1·min-1)、(0.2±0.1)更高,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间参比和分析意义.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微循环改变情况评价中使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检查方法展示更优效果.
作者:李强;潘家琦;马献武;张长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在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均采用电子峰流速仪监测,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应用和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F E V1、F V C和P E F在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应用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7%,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在全面护理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包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情况,以此来观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重要性,提高优生率.方法:随机选取孕期在14~21周的高龄孕妇3220例,采集孕妇的3m l的静脉血,随后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孕妇进行筛查,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于产妇的切割值1/380以下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进行核型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这3220高龄孕妇筛查中,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有99例,占3.1%,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的有86例,占86.9%,其中检测出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有3例,占3.5%,不正常的孕妇均经过脐带血穿刺检查发现,没有一例孕妇误诊,所有的孕妇均采取终止妊娠处理.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未进行羊水穿刺的有13例,占13.1%,随后对这13例患者进行随访,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7.7%,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阴性的3121例患者中,随访2998例,占96.1%,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0.03%,未进行随访123例,占3.9%.结论: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呈阳性高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胎儿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盛日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基于随机数表完成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两组均包括47例病患.其中所有病患均采用传统的高压氧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完成综合治疗流程,统计病患整体治疗情况,并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计算综合治疗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均在治疗后出现提示,而研究组病患评分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外伤性昏迷治疗来说,对比单一的高压氧治疗,以高压氧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可以大程度保证病患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国胜;郝有志;马占峰;刘刚;李宗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青海40例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常见融合基因的检出情况,为儿童B-ALL诊疗提供临床治疗危险度评估资料.方法:选择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4-2017年住院的B-ALL患儿共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急性白血病常见43种融合基因检测.用SPSS20.0统计阳性率.结果:40例儿童ALL中,13例检测出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2.4%,其中TEL/AML1阳性4例,检出MLL/ENL1例、ETV6/RUNX1、TCF3/PBX1融合基因各1例.结论:青海40例B-ALL患儿常见融合基因为TEL/AML1、E2A/PBXI和BCR/ABL,其中TEL/AML1、E2A/PBXI融合基因检出率较高.
作者:曹海霞;王辛;马兰;文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孕妇,所有孕妇进临床正式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为超声诊断方案产妇,观察组产妇为MRI诊断方案产妇,比较两组产妇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90.0%,对照组产妇诊断准确率为50.0%,观察组产妇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诊断中采用M R I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相对于超声诊断而言优势显著.
作者:高克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3.90%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准确率81.71%(P<0.05);磁共振成像在椎间盘积气以及钙化的检出率显著低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而在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以及椎间盘变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出率(P<0.05),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关于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磁共振成像准确率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高,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检出中各有优势,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继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主要是对三维彩超在产科诊断特别是胎儿畸形和胎盘病变中诊断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主要通过三维彩超进行胎儿畸形等方面诊断分析,通过图像存储后三维重建,以住院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将诊断结果与产后结果比较.结果:实施三维彩超诊断,形象直观、准确率高,可进行切面和方位随意显示,能提供准确的胎儿畸形信息.特别是在胎儿内脏、面部、肢体畸形以及脐带绕颈等问题诊断上,具备较强的优势.结论:三维彩超在胎儿畸形等产科诊断中应用准确性高,实用价值较强.
作者:杨凤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索M R诊断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6月22日—2017年6月22日期间选取45例疑似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M R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检查的漏诊率、敏感性、诊断正确率.结果:MR对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诊断正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4.12%、94.12%、5.88%;M R对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诊断正确率、敏感性、漏诊率分别为95.65%、95.65%、4.35%,其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诊断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时,需首先MR检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洪新华;王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予以MRI、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11月8日—2017年7月12日我院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MRI(观察组)、CT(对照组)检查.观察两组病理分期及诊断符合情况.结果:结果可知,病理分期Ⅲ期、Ⅱ期、Ⅰ期所占比例分别为34.55%、30.91%、34.55%,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相比CT检查,MRI应用价值更高,准确性更高,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及预后观察.
作者:田凤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学影像设备对医院的运营有着重要作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辅助,为确保医学影像设备每日正常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设备实行保养和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与医院、供应室、代理方均一定联系,如果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若有个环节出现错误均会影响设备的危险效果,为避免影响设备维修效果,降低医学影像设备的隐患.因此,本文就针对医学影响设备维修的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于新设;马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医师处方是门诊医疗活动中重要的医疗文书,是医师与药师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唯一纽带,是医生开给病人用药的凭据,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处方在一定程度上映像出基层医院用药水平、医疗质量兼具有法律效力.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探析门诊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性,将我们基层医院一月来门诊西药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细化管理跟踪到位,的确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处方质量.
作者: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