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向洪念

关键词:腹部创伤, CT诊断,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与探究腹部创伤患者的C T诊断情况及临床价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所接收的腹部创伤患者160例,运用掷骰子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践组,各80例.参照组实施腹部B超扫描来进行诊断,而实践组则采取CT扫描方式来予以诊断,检查完毕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疗效佳,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手术治疗后,实践组80例患者中,78例和C T诊断结果相同,其准确率达到97.5%;而参照组80例患者中,58例和腹部B超诊断结果相同,其准确率达到72.5%.两组患者在诊断结果上,数据差异明显,由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C T诊断应用到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之中,其创伤诊断准确率高,可大大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能改善腹部创伤患者的基本病情,便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在子宫破裂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对照符合率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对手术对照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终得到确诊,手术前对患者行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在子宫破裂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子宫破裂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42例子宫完全破裂、18例子宫不完全破裂.超声检查60例患者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6.67%,2例患者出现误诊、漏诊,被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例患者超声下检查子宫完全破裂,超声检查均发现具有腹水,部分患者子宫壁声像图不连续,前壁或侧壁显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包块,与子宫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延续;12例胎儿未娩出体外患者超声下见羊膜囊完整,位于腹腔内,与子宫外壁紧贴,二者界限清晰.结论:将超声用于子宫破裂诊断中效果理想,与手术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处不同采血点的1000例无偿献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宣教)和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献血反应情况并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4%,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且效果显著,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戈冬燕;陆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对比MRI(3.0T)、螺旋CT(16层)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在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MRI(3.0T)、螺旋C T(16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手术实施前均对患者实施MRI(3.0T)、螺旋CT(16层)检查;完成检查后对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学分析,统计MRI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螺旋CT可不同程度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终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72.0%,M R I诊断准确率为79.0%,M R I的准确率略高,但组间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结论:M R I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略高于螺旋CT,因此临床可酌情选择应用.

    作者:王兴林;陈华平;张福洲;李兵;杨汉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归为实验组,选择同期35例颈动脉强回声斑块归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总结其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中脂质型11例(22.00%),纤维型16例(32.00%),钙化型17例(34.00%),溃疡型5例(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例(5.71%)、1例(2.86%)、1例(2.86%)、1例(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软板块患者23例(46.00%),硬斑块16例(32.00%),混合斑块11例(22.00%),软斑块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硬斑块组、混合板块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肝脏肿瘤采取C T双能量扫描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 T双能量扫描,对扫描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腹主动脉、肝脏、肌柱后方肌肉、脾脏TNE和VNC CT值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肝脏不同部位的碘比值和碘浓度,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行C T双能量扫描,其临床价值较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丽;王小红;孙世元;刘淑霞;张可名;王月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颅脑出血超声检查与CT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在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和C T检查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发生颅脑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以及CT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66/70),误诊1例(1.43%),漏诊3例(4.29%),C 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8.57%(62/70),误诊3例(4.29%),漏诊5例(7.14%),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另外,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超声和CT检查对于新生儿颅脑出血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掌握新生儿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超声检查和CT检查进行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赵旸;丁晓兰;马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诊断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中应用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资料选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依据疾病程度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恶性结节患者(n=30)、B组为活动性炎症患者(n=10)、C组为良性肿瘤患者(n=10)、D组为慢性炎性结节患者(n=12),均实行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比较四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TPF(结节总灌注量)、PF(肺动脉灌注值)、BF(支气管动脉灌注值)、P P I(肺动脉灌注指数).结果:数据显示,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B F对比B组、C组、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T P F对比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A组的恶性结节患者PPI对比B组、C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B组活动性炎症患者PF、PPI对比A组、C组、D组,统计学具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结论:将320排螺旋C T低剂量容积灌注应用于诊断鉴别孤立性肺结节中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潘家琦;李强;马献武;张长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与羊水穿刺结果情况,以此来观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重要性,提高优生率.方法:随机选取孕期在14~21周的高龄孕妇3220例,采集孕妇的3m l的静脉血,随后采取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对孕妇进行筛查,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筛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于产妇的切割值1/380以下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进行核型研究与分析.结果:在这3220高龄孕妇筛查中,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有99例,占3.1%,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的有86例,占86.9%,其中检测出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有3例,占3.5%,不正常的孕妇均经过脐带血穿刺检查发现,没有一例孕妇误诊,所有的孕妇均采取终止妊娠处理.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未进行羊水穿刺的有13例,占13.1%,随后对这13例患者进行随访,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7.7%,在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显示阴性的3121例患者中,随访2998例,占96.1%,有1例患者的胎儿患有21-三体综合征,占0.03%,未进行随访123例,占3.9%.结论: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呈阳性高龄患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胎儿缺陷率,提高优生优育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盛日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并归纳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具体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与疼痛状况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时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承刚;殷波;韩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护理满意度为95.7%,优于对照组的21.7%和82.6%(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确切可靠,值得推广及运用.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基于随机数表完成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两组,两组均包括47例病患.其中所有病患均采用传统的高压氧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完成综合治疗流程,统计病患整体治疗情况,并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计算综合治疗效率,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要显著高于参考组;而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变化情况,两组病患的GCS评分均在治疗后出现提示,而研究组病患评分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脑外伤性昏迷治疗来说,对比单一的高压氧治疗,以高压氧配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可以大程度保证病患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崔国胜;郝有志;马占峰;刘刚;李宗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观察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3例,均给予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Ⅰ期愈合,愈合率100.0%;愈合时间(4.6±0.8)个月;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3.0%;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共30例,优良率90.9%.结论: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3.5mm 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时,有利于使患者部位尽早康复,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友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医学影像设备对医院的运营有着重要作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辅助,为确保医学影像设备每日正常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设备实行保养和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与医院、供应室、代理方均一定联系,如果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若有个环节出现错误均会影响设备的危险效果,为避免影响设备维修效果,降低医学影像设备的隐患.因此,本文就针对医学影响设备维修的现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于新设;马超;张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用于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 T扫描检查,将C 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在多层螺旋C T扫描下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结果:90例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 T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的共85例,准确率为94.44%,将多层螺旋CT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参与检查的患者中,41例患者为周围型肺癌,确诊40例,诊断准确率为97.56%;49例患者为中央型肺癌,确诊39例,诊断准确率为79.59%.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准确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层螺旋C T检查下,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可清晰显示,具有较高分辨率,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韦智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旨在探究MRI在肺癌伴脑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怀疑肺癌伴脑转移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适用磁共振及增强磁共振进行辅助判断,并与后期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分析MRI在肺癌伴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结果得出,36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癌伴脑转移,并且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11例患者为单发性转移病灶,25例为多发性转移病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共检出57个转移病灶,加强磁共振显示其病灶内壁粗糙、壁厚不均20例转移病灶直径在1~3c m之间,16例转移病灶直径大于3c m,并呈现不同程度的水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干预检查肺癌伴脑转移的转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疾病的诊出效率,而且通过增强MRI更详细的反应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及形状变化,充分把握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

    目的: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TPA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A组浓度为370mgI/ml,B组浓度320mgI/m l.注射速度分别控制为3.0m l/s、3.5m l/s及4.0m l/s.结果:B组3.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5.50±0.44)、信噪比(14.90±0.35).3.5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4.65±0.59)、信噪比(15.43±0.82).与A组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4.0m l/s注射速度下,噪声(22.91±0.29)、信噪比(16.08±0.94)、检出率97.56%,与A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给予低浓度造影剂,以4.0ml/s的速度注射,图像质量更佳.

    作者:李立强;董险峰;张力;张振明;曾凡学;尹小霞;杜小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2例危重患者,按照急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输液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外周通道输液,观察组应用骨髓腔输液,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1.3%,观察组为1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3%,观察组为9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可明显缩短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与抢救时血压回升时间,且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曹凤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高频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术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病理组织取材情况以及其淋巴结大小、部位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结果:88例患者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所获得的组织量均能够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其取材成功率达到100.0%.淋巴结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1)淋巴结部位:腹股沟区13例,其中能明确诊断11例(84.62%);锁骨上区36例,可确诊35例(97.22%);颈部29例,确诊27例(93.10%);腋窝10例,确诊8例(80.0%).(2)淋巴结大小:淋巴结直径>1cm79例,可明确诊断75例(94.94%);直径在0.5~1.0cm的8例,可确诊6例(75.0%);直径<0.5cm1例,无法明确诊断.此外,上述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无迷走样反应、大出血、感染、肿瘤移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病理活检术具有创伤性小、实时观察、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其标本组织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极高,可成为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徐春燕;杨菁;杨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宫腔镜与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与B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84/86),高于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83.72%),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其诊断准确率可得到大大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王沛;冯爱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将各自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7.06%分别显著高于腹部超声70.59%的准确率以及阴道超声76.47%的准确率(P<0.05);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的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和胎心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阴道超声以及腹部超声(P<0.05).结论: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准确率更高,能够为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及时判断病情,使宫外孕患者早日进入治疗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有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