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体平衡状况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液体平衡管理策略

王文虎

关键词:液体平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体管理, 肺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平衡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影响性,以佳液体平衡管理策略,改善ARDS预后.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96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液体正平衡管理,研究组(n=48)液体负平衡管理,在入住ICU前、入住ICU72h后监测氧合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观察两组在液体净入量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在ICU住院时间、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72h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均降低,氧合指数均升高,上述指标两组入住ICU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心静脉压、MAP上则改善不显著,观察组血乳酸、EVLWI、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改善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第2~7d在液体净入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上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的液体负平衡管理能有效保护ARDS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在腹膜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参照组(25例)患者进行采取腹膜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规范洗手率为92.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56.00%,差异明显(P<0.05),参照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和44.00%,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0%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每日尿量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肠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肠溃疡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180例消化性肠溃疡活动期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A(泮托拉唑)、B(奥美拉唑)、C(埃索美拉唑)三组,每组各60例,三组均采用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基础治疗,同时分别加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结果:C组埃索美拉唑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显著高于A、B、组,(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主要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组间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联疗法配合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建议临床推广试用.

    作者:石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MRI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超声、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接诊的32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提供超声、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诊断结果、图像特点等.结果:共32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经病理检出11例胎盘植入患者,MRI敏感度81.81%(9/11)、特异性95.23%(20/21)、诊断指数0.75、误诊率0.05%(1/20);超声敏感度90.90%(10/11)、特异性95.23%(20/21)、诊断指数0.85、误诊率0.04%(1/21),两者诊断指数均>0.4且两者特异性、敏感度、误诊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MRI在胎盘植入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对胎盘植入诊断不可相互替代,需结合两者图像特征,作出正确诊断,尽早治疗疾病,提高妊娠质量.

    作者:罗丹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彩超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分别运用钼靶X线、彩超对乳腺癌病人实施诊断检查,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显示和诊断效果情况.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间收入并实施诊疗的乳腺癌病人中选择75例为调研对象,对其分别实施钼靶X线、彩超两种筛查检测方式,继而对照评价两者检测效果情况.结果:彩超对乳腺癌病人实施检测的肿块显示率97.33%、诊断正确率97.33%,误诊(漏诊)率2.67%,钙化组织显示率38.67%;钼靶X线检测的分别是68.00%、78.67%、21.33%、77.33%.彩超肿块显示率、诊断正确率、误诊(漏诊)率显著优于钼靶X线(P<0.05);但彩超钙化组织显示率低于钼靶X线(P<0.05).结论:以钼靶X线、彩超对乳腺癌实施诊断,可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彩超能更清楚显示致密型乳腺的肿块,钼靶X线能较有效地发现微小钙化.彩超的检出正确率更高,若遇到难以辨别的疑似病例,需联合多种检测方式开展诊断工作.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兔声带瘢痕的建立及其细胞外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分析声带损伤后各时间段内声带固有层的形态、病理学及细胞外基质内相关影响瘢痕形成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4~6个月SPF级新西兰兔共12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约2.5kg.随机分组:12只新西兰兔分为A、B、C三组,A组新西兰兔为正常对照组(2只),B组为声带急性损伤6h组(5只),C组为声带损伤3个月组(5只),A组不做处理,B、C组行内镜下双侧声带前中部组织(未达肌层)钳夹术(术后均健康存活).在术后6h及术后3月后,处死取材.通过伊红染色、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eal-time-PCR方法,监测其中固有层中TGF-β1、α-SMA的mRNA表达及分布变化规律,与正常声带比较.结果:(1)正常声带组与其余各损伤组之间TGF-β1和α-SMA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基因中(P<0.01).(2)急性损伤组与损伤3月组α-SMA、TGF-β1阳性表达率mRNA表达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损伤组与损伤3月组α-SMA、TGF-β1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统计所有组α-SMA和TGF-β1mRNA相对含量,经Spearman′srho检验示秩和相关系数为0.98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SMA与TGF-β1在损伤后声带高表达,表明参与了声带瘢痕的形成,而且在瘢痕形成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作为声带瘢痕修复预后的重要指标[1].

    作者:刘升阳;叶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各类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及及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血管颈动脉斑块分布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以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软斑为主.观察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方案.

    作者:翟学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共96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了阴道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在这个基础上也实施了基础的腹部超声多普勒检查,重点探讨患者在接受了超声诊断及病理检查后的结果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有88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误诊患者有8例,误诊率为8.33%,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是93.7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是95.83%、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8.96%、萎缩性子宫内膜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8.54%、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76.04%.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者有57例,诊断符合率为59.38%,误诊患者有39例,误诊率为40.63%,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64.53%、60.42%、63.54%、48.96%、53.1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其准确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检查,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分析

    目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48例患者,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行不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组间数据,计算出相关性χ2、t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总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总蛋白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田建军;邓龙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以及增强检查.记录患者MRI检查一般特性、病灶信号强度特征、肿瘤强化特征.结果:经MRI检查,50例患者共81个病灶,病灶位置多靠近脑脊液,单发病变率62%,多发病变率38%,病灶囊变坏死率12.35%,出血率8.64%;相较于正常脑灰质,82.72%的病灶于T1WI序列、72.84%的病灶于T2WI、71.60%的病灶于T2-FLAIR呈等信号,87.65%的病灶出现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团块状或结节样强化病灶发生率为79.01%,明显强化率83.95%.结论: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病灶位置靠近脑脊液、信号强度接近于脑灰质、弥散受限、强化明显等较为明显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

    作者:李连霞;张延军;崔阿娜;张延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分析慢性附件炎治疗过程中使用三金片治疗的效果

    目的:研究与分析慢性附件炎治疗过程中使用三金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附件炎的患者60例,随后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与联合三金片组,每组各3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而联合三金片组患者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三金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联合三金片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以及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抗生素联合三金片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部CT和X线平片在儿科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胸部CT与X线平片在儿科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择8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疾病患儿,对所有患儿分别采用X线片与CT进行检测,分析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X线片与CT检查的征象表现.结果:80例患儿通过CT检查后,其阳性检出率为97.50%,远高于X线片的8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与X线平片,胸部CT在儿科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俊艳;张延红;张延军;王章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为推广应用CTA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脑梗死住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CT血管造影诊断,记录造影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判断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结果:在40例患者中,CTA检出颅内动脉瘤32例,其中前大脑动脉20例,中脑动脉6例,后脑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2例.CTA显示软斑块20例,混合型斑块10例,硬斑块10例.CTA显示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8例,重度狭窄10例.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0例,为此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0.0%.结论: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也比较好,能很好显示动脉瘤的斑块性质与狭窄率.

    作者:杜沂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与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总数量为68例,本次研究中,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然后将其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就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而言,良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5.23%,恶性甲状腺瘤诊断准确率为96.1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距不明显,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在血流分布、回声、边界钙化、纵横比以及声晕方面,良性甲状腺瘤和恶性甲状腺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时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与病理检查相近,这就表明,该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因此,该诊断技术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当中.

    作者:蔡彬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期疼痛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肌肉萎缩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康复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疗效及时机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与参照组(n=45),实验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延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引流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对病情好转、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还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杜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手术的研究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综合评估该神经阻滞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阻滞方式,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神经穿刺阻滞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神经阻滞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就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神经阻滞前后未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发生显著变化P<0.05有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而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伟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诊且治疗后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6例,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在治疗前对病情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误诊和漏诊例数、病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冠心病诊断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冠心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分别仅为1例和2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和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达到93.0%;高于对照组的67.4%,组间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诊断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病情误诊和漏诊例数,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度,缩短疾病诊断操作时间,为治疗争取等多的有效时间.

    作者:何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30小时对健康年轻医生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运用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30名健康的年轻医生在正常的睡眠状态下以及30h的睡眠剥夺之后的磁共振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在睡眠剥夺的前后全脑功能与双侧的海马种子区域的连接变化.比较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任务测试结果.结果:同睡眠剥夺之前对比,在30h的睡眠剥夺之后:双侧的海马种子部位主要同右侧的后扣带回呈现正功能的连接;同双侧的中央后回则呈现负功能的连接.结论:对健康的年轻医生实施30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者的学习以及记忆能力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郭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资料.结果:超声、乳腺X线及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77.3%和90.7%.结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简便、价廉,超声在肿块型乳腺癌诊断准确率较高,乳腺X线对钙化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丁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胃癌43例,其中不染色10例,较均一染色14例,边缘环状染色19例;大肠癌17例,不染色4例,较均一染色6例,边缘环状染色7例.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使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闻世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