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徐鹏飞

关键词:低浓度对比剂, 冠状动脉, CTA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且需进行CTA检查患者58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常规扫描,实验组则采取双低扫描.对比两组CT值、SNR、CNR和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患者CT值与辐射剂量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可有效减少高碘注入量造成的肾脏代谢负荷,提高CTA检测安全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究并比较对存在乳腺肿物的患者实施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开展诊断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给予乳腺肿瘤手术诊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超声检查过程中分别给予患者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观察并比较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检测后的检测结果,探究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96例乳腺肿物患者中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0例、46例,对患者应用普通超声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71.7%,阴性预估值为76.3%,特异度为66.9%,敏感度为80.3%,准确性为73.2%.对患者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实施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95.4%,阴性预估值为70.8%,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61.9%,准确性为95.3%.普通超声检查技术的检查灵敏度相较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检查特异度相较于普通超声检查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方面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给予乳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便可实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有效诊断,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同时可以在普通超声检查技术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以便提升诊断过程的特异度.

    作者:杨祖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探究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急性患者和100例亚急性患者,分别对其实施超声诊断,并实施鉴别分析.结果:亚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血栓出现时间(18.24±0.34)天;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血栓出现时间为(3.26±0.25)天;两组比较急性组患者发病明显较快,(满足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急性患者的发病多为周围型,而亚急性患者的发病则多为混合型.结论: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发病时间不同,且超声病灶部位和回声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可用于鉴别区分.

    作者:李荣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乳腺癌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应用,为后的临床诊断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患者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1例患者的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图像特征边缘不清晰、低回声、回声不均匀以及后方声衰减等;按照血流等级进行分析0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数分别为4例,7例,11例,10例.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析,可以明显的显示肿块的情况,根据血流特征以及肿块情况等可以较准确的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开展使用.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纵隔淋巴瘤和结节病影像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CT和MRI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显著(P<0.05).两种疾病在MRI诊断后均有不同表现,纵膈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和肿块呈现等T1长T2信号.而结节病肿大淋巴结呈稍短T1信号等T2或稍长T2信号.结论:在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需按照其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叶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1)观察组超声影像更清晰,且能完整客观、真实地呈现患者病灶情况,而对照组临床诊断图像较为模糊,不能完整再现患者病灶情况,容易导致误诊.(2)研究中44例患者中,行阴道B超诊断率达95.45%,而腹部B超检查患者有72.72%,观察组患者超声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提高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应在临床上采用与推广.

    作者:盛大金;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准确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1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超声检查手段确诊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收集全部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7例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均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尸检结果显示均确诊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全部胎儿的四腔心切面结果均表现正常;全部胎儿的流出道切面均可观测到两条大动脉,且两条大动脉呈平行方式排列;在三血管切面方面,可以观察到两条血管的病例数为15例,观察到三条血管存在排列异常情形的病例数为2例;全部胎儿的主动脉弓切面均可观测到程度不同的增大迹象.结论:在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产前B超诊断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诊断结果,同时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多切面影像实施观察、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准确度.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患者.参考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肾脏长径、宽径、厚径等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主肾动脉、肾锥体叶间动脉与肾窦部动脉的情况方面进行观察,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糖尿病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林志艳;张薇薇;田丽;刘璐;毛鑫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且发现可能为脐带异常的100例待产孕妇进行分析探讨.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利用三维超声针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检查,将二维检查结果与三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术后随访.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能诊断出待产孕妇脐带异常,不过三维超声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真实,利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图像,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能有效提升诊断脐带异常的准确性.

    作者:陈贞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X线探究

    目的:观察分析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的X线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7年5月我队收治的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战士病患66例,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X线于下肢胫腓骨疲劳性骨折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结果:66例战士患者胫骨干骨折例数为63例,占比95.5%;腓骨骨折例数为3例,占比4.5%.结论:X线检测可有效判定患者胫腓骨骨折区域进而助于医师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徐向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组织病理确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并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与单纯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95.45%,单纯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72.73%,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对诊断不同类型的阑尾炎符合率也明显高于单纯高频超声诊断(P<0.05).结论: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降低急性阑尾的漏诊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技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术后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优化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孙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 T血管成像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对所得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脑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并为其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但检查存在一定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

    作者:张元龙;石志强;雷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0例.参照组患者施予CT检查,实验组患者施予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度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MRI检查有效率较参照组的要好(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董政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64层螺旋C T应用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予以探究.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实施64层螺旋CT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以后者为标准对前者的相关诊断结果予以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度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P<0.05);对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狭窄(P<0.05).结论:64层螺旋CT应用于不同程度冠状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张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MMV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会英;张新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均用CT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终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探查结果显示,本次选取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均确诊为患有股骨头坏死,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率为93.33%(14/15),对照组应用CT检查的诊断率为60.00%(9/1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确诊率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股骨头坏死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于CT检查诊断,应用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不仅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沈智蓉;赵云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析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讨论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下腹部腹膜后肿物女性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本次检查的3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腹膜后肿物的有29例,被诊断为妇科肿物的有4例,定位准确率为(29/33)87.8%.术后经过病理检查后显示恶性肿瘤有22例(66.7%),良性肿瘤有11例(33.3%);经过超声检查后诊断后,有18例符合恶性肿瘤,有12例为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33)90.9%.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症状的检查和对超声图像的观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肿物的位置、大小等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雷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进行CT血管造影时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38例CTA检查的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实验组选择整体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临床成效.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备临床对比意义.结论:对于CTA病人选择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检查结果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王立荣;李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浅析胆源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临床表现

    目的:评估在胆源性胰腺炎(biliogenic chronic pancreatitis)的诊断中超声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分别给予超声检查诊断和C T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超声检出80例,准确率为90.00%,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检查诊断中,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8例中,胆囊体积增大占65.90%,胆囊壁厚度>3m m者占70.45%,伴有胆囊壁毛糙模糊占10.22%,胆囊内可见强回声占26.13%;胰腺超声图像表现:弥漫性胰腺肿大占67.04%,胰腺实质减低占65.90,主胰管扩张占35.22% 结论:超声诊断结合胰腺超声声像图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胰腺炎阳性率的诊断,简便且无创痛,对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建议选择使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脑性瘫痪儿童对其进行MRI检测,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其MRI特征.结果:早产儿常见类型为痉挛性双瘫,足月儿主要类型为偏瘫与失调型.120例患儿的MRI异常率为89.17%,两组患儿的MR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产儿组的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与失调型脑瘫M R I异常率分别为94.87%、75.00%、100.00%、66.67%与100.00%,足月儿组的分别为85.71%、100.00%、94.12%、89.47%与75.00%;双瘫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徐动型主要以基底节病变为表现类型,失调型主要与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有关,偏瘫型主要以单侧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类型;MRI异常主要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利用MRI对脑瘫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的明确患儿脑瘫类型,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丁霞;冉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