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妮娜
目的:评估在胆源性胰腺炎(biliogenic chronic pancreatitis)的诊断中超声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分别给予超声检查诊断和C T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超声检出80例,准确率为90.00%,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检查诊断中,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8例中,胆囊体积增大占65.90%,胆囊壁厚度>3m m者占70.45%,伴有胆囊壁毛糙模糊占10.22%,胆囊内可见强回声占26.13%;胰腺超声图像表现:弥漫性胰腺肿大占67.04%,胰腺实质减低占65.90,主胰管扩张占35.22% 结论:超声诊断结合胰腺超声声像图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胰腺炎阳性率的诊断,简便且无创痛,对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建议选择使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1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超声检查手段确诊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收集全部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7例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均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尸检结果显示均确诊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全部胎儿的四腔心切面结果均表现正常;全部胎儿的流出道切面均可观测到两条大动脉,且两条大动脉呈平行方式排列;在三血管切面方面,可以观察到两条血管的病例数为15例,观察到三条血管存在排列异常情形的病例数为2例;全部胎儿的主动脉弓切面均可观测到程度不同的增大迹象.结论:在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产前B超诊断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诊断结果,同时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多切面影像实施观察、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准确度.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A图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182例头颈部CTA受检者,比较四种后处理方法(MPR、CPR、VR、MIP)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显示.结果:29例正常受检者.11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PR、CPR可全部准确诊断并明确粥样斑块的性质,优于VR及MIP;50例动脉瘤患者,VR可显示全部动脉瘤,优于其余三种后处理方法;2例动静脉畸患者,四种后处理方法均能显示,但对病变整体及细节的显示,VR、MIP优于MPR、CPR;先天发育异常血管37例,四种方法均可显示,VR对血管全貌的显示优于其余三种.结论:256排螺旋CTA四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并比较对存在乳腺肿物的患者实施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开展诊断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给予乳腺肿瘤手术诊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超声检查过程中分别给予患者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观察并比较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检测后的检测结果,探究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96例乳腺肿物患者中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0例、46例,对患者应用普通超声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71.7%,阴性预估值为76.3%,特异度为66.9%,敏感度为80.3%,准确性为73.2%.对患者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实施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95.4%,阴性预估值为70.8%,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61.9%,准确性为95.3%.普通超声检查技术的检查灵敏度相较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检查特异度相较于普通超声检查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方面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给予乳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便可实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有效诊断,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同时可以在普通超声检查技术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以便提升诊断过程的特异度.
作者:杨祖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6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而观察采用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33%)率低于参照组(27.28%),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军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CT心脏成像是心脏及冠脉疾病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本文详细探讨CT心脏成像技术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低剂量辐射、心电门控等技术方面,概述其冠脉病变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灌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作者:孙加会;尹韦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调研周围型小肺癌相关的CT征象.方法:选出2014年1月—2017年7月我院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06例,观察其相应的影像学表现与各类CT征象及病灶形状间的关联性.结果:分叶征占78.30%,血管穿过征占72.64%,毛刺征占65.09%,空泡与支气管气相占42.45%,胸膜凹陷征占33.02%,血管集束征占21.70%,晕征占14.15%.结论:血管穿过征、分叶征、毛刺征即周围型小肺癌相应的根本征象.
作者:王勇;梁洁;刘坤贤;龚希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利用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016年我院共收治4560例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采用产前超声诊断法,对产妇的过往历史检查数据,以及超声影像资料进行跟踪记录,并且追踪产妇生产或是终止妊娠的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超声诊断出胎儿畸形87例,与所有产妇生产或是终止妊娠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做比较,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对畸形胎儿的筛查效果显著,确诊率高,有效降低了畸形胎儿出生的比率.
作者:聂明辉;张晓侠;吴文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诊断腹盆腔神经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腹盆腔神经瘤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B超检查方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对其检查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查后发现,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66.7%,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0.0为%,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腹盆腔神经肿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的治疗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小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联合超声、血清CA125水平检测诊断的准确度及敏感度.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设观察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设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血清CA125水平检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表现,比较组间血清CA125水平及超声、血清CA125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经超声诊断60例患者显示,8例(13.33%)呈卵巢或附件区低回声单纯囊性占位;39例(65.00%)呈低回声囊性合并厚囊壁,浑浊透声囊液,囊内显示点状散在弱回声;6例(10.00%)囊内高回声结节合并低回声占位;7例(11.67%)混合型包块,均无CDFI血流异常信号.观察组血清C A125含量(53.87±23.14)Iu/m l均比对照组高(P<0.05);Ⅰ~Ⅱ期患者的血清CA125含量(42.91±20.13)Iu/m l稍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在观察组中,联合诊断的准确性93.33%、敏感性85.00%均比超声诊断的66.67%、60.00%及血清CA125检查的71.67%、70.00%高(P<0.05).结论:超声、血清C A125检测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特异性,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潘君梅;王红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施以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分别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灰阶超声诊断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在进行诊断结果对比期间,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终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甲状腺疾病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38.00%)以及62例(62.00%);对照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49.00%)以及51例(51.00%);观察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9例(59.00%)以及41例(41.00%);终发现观察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终发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诊断效果显著提高,从而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金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宫颈癌患者中抽取43例作研究对象,术前分别予以动态增强MRI、螺旋CT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金标准,就动态增强MRI、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是95.35%,与螺旋CT对宫颈癌的检出率81.40%相比明显较高(P<0.05);(2)动态增强MRI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是93.02%,与螺旋CT对不同类型宫颈癌诊断准确率76.74%相比较高(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效果肯定,术前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借鉴.
作者:李鲁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椎管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36例椎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诊断结果.结果:36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转移瘤6例,星行细胞瘤7例,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肿瘤1例,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2例,室管膜瘤5例.结论: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对比度与空间分辨率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准确定位椎管瘤具体位置、性质,同时还可类别诊断肿瘤,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潘霞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团注追踪技术在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团注追踪技术进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133例患者的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门静脉等显示清晰,5例患者受到门脉高压的影响造成影像显示不够理想,余下2例增强扫描失败.结论:团注追踪技术应用于CT上腹部增强扫描中,可以获取到比较理想的影像资料,能够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 R 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4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头部MRI检查,回顾分析MRI表现和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头部MRI表现均存在异常,头部MRI表现和患者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多种多样,且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和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都有助于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雅苹;韩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214例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行切口引流法医治)与实验组(113例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换药次数(2.05±0.63)次、切口愈合时间(12.63±2.35)d等疗效性指标水平均更优,且N R S评分(1.28±0.35)分更低(P<0.05).结论: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成;杨晓磊;黄妍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健康事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展望同期发展工作,医学健康工作对社会的发展意义为重大.医学健康工作的工作目的是解决人们的病害问题,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医学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其工作在实行中有较大的难度,有关低剂量CT扫描在食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是时下工作的重点,文章就以低剂量CT扫描在食道异物中的应用问题为方向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吕增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CTA成像在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颈部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A检查结果,将诊断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符合情况.结果:表明CTA与DSA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CTA和DSA在检查颈部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CTA在诊断颈部动脉狭窄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翟清;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分析.方法:以25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AD、LVDd、E/Ea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LAD、LVDd、E/Ea值越高,LVEF水平越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习燕;王娇;翁定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将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和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对其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采用血液透析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实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降低,而且比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时应该采用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这种办法可以将患者体内的毒素清除,并且可以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