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孙雅苹;韩彤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头部MRI, 临床症状, 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 R 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4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头部MRI检查,回顾分析MRI表现和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头部MRI表现均存在异常,头部MRI表现和患者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多种多样,且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和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都有助于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分析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研究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15例患者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归纳.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例数为12例,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例数为3例,通过实施二次手术对病灶进行切除并确诊为脑组织坏死.结论:对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作者:燕素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准确性,证明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优势.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内收治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B超检测,并将结果与手术实证结果相比较,确定B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B超检查,108位患者中有103位患者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经手术实证验证,108位患者中有10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B超检查的准确率为97.17%.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实证结果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诊断在诊断胆总管结石疾病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因而可以被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初检手段,并在胆总管结石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毕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患者.参考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肾脏长径、宽径、厚径等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主肾动脉、肾锥体叶间动脉与肾窦部动脉的情况方面进行观察,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糖尿病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林志艳;张薇薇;田丽;刘璐;毛鑫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作为Ⅰ组,前列腺癌患者27例作为Ⅱ组,全部患者均行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影像学信息.结果: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和Ve(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患者Kep(反流速率常数)(0.74±0.65)min-1和Ktrans(微血管转运常数)(0.31±0.56)min-1均明显高于Ⅰ组的(0.28±0.09)min-1和(0.06±0.01)min-1(P<0.05);Ⅱ组患者早期强化率(127.24±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9±15.49)%(P<0.05),Ⅱ组患者动态扫描起始时间(35.56±11.24)s和大信号强度(146.78±62.45)%均明显小于Ⅰ组的(46.27±11.79)s和(1075.21±55.38)%(P<0.05).结论:1.5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准确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例.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晚孕期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变化及在胎儿宫内缺氧预测

    目的:研究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对胎儿宫内窘迫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检查的28周到40周的7868例有完整资料的参加常规检查的晚孕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8周至33周+6天和34周后同一胎儿间隔检查时间大于2周以上做纵向对比观察其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值,了解随孕周变化肾动脉的血流参数改变;以34周后是否有宫内缺氧分为研究组175例及对照组7693例,作横向对比观察其肾动脉血流参数.结果:28周至33周+6天胎儿肾动脉血流平均阻力指数0.746,34周至40周平均阻力指数0.825,宫内缺氧组平均阻力指数0.883.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大,胎儿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值增大,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数可以预测胎儿宫内缺氧.

    作者:石恒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我院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腮腺基底细胞瘤患者10例,分析CT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使用CT诊断后取得较好效果.可发现病灶呈现类圆形或浅分叶,边界较为光整和清晰,直径低于2cm.其CT值约为38~53HU.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动脉期强化幅度较为接近.其中有2例薄壁环形轻度强化,6例强化不均匀、出现囊变.2例强化均匀.结论:通过使用CT诊断的方法,能够对腮腺基底细胞瘤患者起到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张琦;陈玲;郭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7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常规行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同时模拟手术入路,术中根据模拟的手术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与常规动脉瘤夹闭术在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将3D-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3D-CTA检查准确率与漏诊、误诊的概率.结果:3D-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与DSA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6例3D-CTA检查模拟手术入路患者与同期行常规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预后情况比较,3D-CTA模拟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对动脉瘤患者行3D-CTA检查诊断并积极开展手术治疗,能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治愈率,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率,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贾永雄;张丽娟;周鑫川;杨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RI与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比较各放射检查手段的不同.方法:AP住院患者40例,采用核磁检查的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结果:MRCP原始像和3DMIP可准确评定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CT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在本项研究实验中,MRI与CT对AP诊断结果相差不大,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优于CT.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良性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3例良性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彩超、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93.15%)高于彩超(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单纯性囊肿或伴出血、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卵泡膜黄素囊肿或伴出血、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多见.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诊断出良性卵巢囊性肿瘤情况,有助于卵巢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鉴别,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宁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评价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后,进行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均会出现高、等、低或混杂信号,检出率为100%;而良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恶性病灶.结论: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在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秦学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20例脑性瘫痪儿童对其进行MRI检测,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分析其MRI特征.结果:早产儿常见类型为痉挛性双瘫,足月儿主要类型为偏瘫与失调型.120例患儿的MRI异常率为89.17%,两组患儿的MR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产儿组的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与失调型脑瘫M R I异常率分别为94.87%、75.00%、100.00%、66.67%与100.00%,足月儿组的分别为85.71%、100.00%、94.12%、89.47%与75.00%;双瘫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徐动型主要以基底节病变为表现类型,失调型主要与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有关,偏瘫型主要以单侧脑损伤为主要表现类型;MRI异常主要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利用MRI对脑瘫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的明确患儿脑瘫类型,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丁霞;冉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士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士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参与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40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40位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20位和对照组20位,实验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对照组则依照传统管理模式.采用工作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等评价指标对两组护士的工作效能和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20位护士在工作效能感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士工作效能感以及缓解护士不良情绪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积极推广.

    作者:张伟萍;成春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行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MMV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会英;张新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500例进行腹部CT检查肾上腺有病变的患者检查报告以及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结果:有200例肾上腺出现病变情况,检出病变率为4.4%.予以35例(17.5%)患者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估,发现有13例(37.1%)未出现功能性病变现象,有25例出现功能性变患者.有20例出现肾上腺意外瘤,检出病变率为1.0%.结论:利用腹部CT进行肾上腺病变检查中,4.4%为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1.0%为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为预防出现肾上腺意外瘤漏检现象,在临床上还需要完善对肾上腺意外瘤的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率,为后期的治疗工作做好准备.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收的经常规处理仍旧无法止血的4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使用介入治疗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后,40例患者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95.24%.另外2例患者经过放射介入治疗后出血虽然没有完全停止,但是比入院前出血量下降.结论: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以将放射介入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郭雪松;李红梅;王铁军;吴晨光;郑淑红;王玉红;陈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利拉鲁肽治疗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本文报道了一例1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个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7个月后,患儿体重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回顾现有文献,国内外已有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报道,但尚待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立;苏喆;赏月;张琴;张龙江;齐鸿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MRI骨盆T2高信号鉴别诊断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骨盆放疗后MRI扫描T2高信号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4例不同部位的肿瘤患者在接受骨盆放疗术后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4岁,MRI检查选用常规序列: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快速SE 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FSE T2WI(FS-FSE T2WI)、增强扫描(GD-DTPA).结果:MRI平扫+增强扫描辅以脂肪抑制序列对骶骨的衰竭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蒋志勇;杨炼;王源;杨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评价彩色多勒普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初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8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二维图像中椎动脉的内径、走行等情况.结果:80例疑似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经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测后,结果发现横突孔位置有异常的为14例,先天发育问题的为17例,起点位置出现问题的为2例.在彩色多勒普超声诊断下发现有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患者在行C T检测时,同样全部表现为先天性的椎动脉异常,证明彩色多勒普的诊断结果和CT检测高度一致.结论:彩色多勒普超声能有效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异常情况,并且安全有效,准确性高,有使用的价值.

    作者:丁转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设备日常维修与维护的方法研究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完善,核磁共振是在CT之后的一大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检测,其先进性促进了医疗设备的进步.核磁共振的日常维修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像设备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本文将从核磁共振设备日常维修与维护方面尽心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周四平;周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