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对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技术.结果: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术后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优化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孙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所有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进行X线、CT和MRI检查.结果:CT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67.92%明显高于X线的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MRI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为92.45%明显高于CT和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的0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MRI的Ⅰ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X线、CT和MRI的Ⅱ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1.51%、39.62%和49.0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X线诊断极易出现漏诊,CT诊断比较客观,MRI诊断检出率高,有优势.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并比较对存在乳腺肿物的患者实施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开展诊断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给予乳腺肿瘤手术诊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超声检查过程中分别给予患者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观察并比较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检测后的检测结果,探究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96例乳腺肿物患者中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0例、46例,对患者应用普通超声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71.7%,阴性预估值为76.3%,特异度为66.9%,敏感度为80.3%,准确性为73.2%.对患者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实施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95.4%,阴性预估值为70.8%,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61.9%,准确性为95.3%.普通超声检查技术的检查灵敏度相较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检查特异度相较于普通超声检查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方面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给予乳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便可实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有效诊断,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同时可以在普通超声检查技术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以便提升诊断过程的特异度.
作者:杨祖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2017年)来我院治疗不典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数量为22例,查阅选取患者在我院的治疗资料,统计其中不典型颅脑损伤的类型、CT表现以及诊断结果.结果:CT表现分析结果显示不典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为少量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以及颅骨线样骨折等,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3例患者为颅骨线样骨折,所占比例为13.64%,7例患者为少量硬膜下血肿,所占比例为31.82%,4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所占比例为18.18%,脑挫伤患者数量为2例,所占比例为9.09%,3例患者为脑水肿,所占比例为13.64%,3例患者为硬膜下积液,所占比例为13.64%,本次检测中7例患者经过多次检查后方确诊,1例患者在首次诊断中被漏诊,再次接受CT检查被确诊,存在2例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并被确诊.结论:CT检查应用到不典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多次诊断或者使用MRI进行检查方能确诊,在CT检查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医师也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提高CT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经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技术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对各种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诊断误诊率为5%,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诊断技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对各种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诊断手段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雪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飞利浦iE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采用高频探头缓慢加压扫查,部分显示困难的患者可采用低频率探头进行缓慢的加压扫查.医护人员以患者疼痛部位为中心进行多切面的扫查,在扫查的过程中重点确定患者阑尾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对患者的阑尾长度、宽度及周围渗出液的范围等进行测量,判断出患者病变的类型,同时观察临床超声诊断进行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判断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的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经过临床诊断,50例进行阑尾炎患者中,44例患者经超声诊断确诊,6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其检查报告为阴性.经过手术证实,6例患者均为进行阑尾炎,因此,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8.00%,其特异性较高.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梅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逐渐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相对而言效果显著且优势明显,医学影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基础,医学影像诊断能够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和指导方向.本文主要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详情见下文.
作者:闫红华;牟云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1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超声检查手段确诊的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收集全部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产前B超对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7例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均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经尸检结果显示均确诊为大动脉转位情形胎儿.全部胎儿的四腔心切面结果均表现正常;全部胎儿的流出道切面均可观测到两条大动脉,且两条大动脉呈平行方式排列;在三血管切面方面,可以观察到两条血管的病例数为15例,观察到三条血管存在排列异常情形的病例数为2例;全部胎儿的主动脉弓切面均可观测到程度不同的增大迹象.结论:在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运用产前B超诊断方式能够获得良好诊断结果,同时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对多切面影像实施观察、分析,能够显著提升胎儿大动脉转位情形的临床诊断准确度.
作者:陈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讨X线和CT对急性肺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脓肿疾病者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讨内,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7例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方式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采用CT进行检查,可将病灶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包括X线片无法显示出的重叠性病灶,在观察胸膜、纵膈、肺门等状况上比X线片更具有优势性;从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上来看,C T方式7.41%比X线片22.22%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在急性肺脓肿疾病检查中分辨率不高,容易发生漏诊,而CT方式诊断准确率则较高,较小肺脓肿也可被发现,在鉴别、定性、定位上诊断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急性肺脓肿疾病可考虑采用CT方式.
作者:葛振华;陈修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时间阶段,择取我院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1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在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收集时间顺序分成A、B、C、D四组,各20人,给予每组不同的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4组的图像结果及CT值.结果:A组的CT值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C组的CT值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四组之间电压降低后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不显著,A组的辐射剂量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辐射剂量分别高于与C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64排螺旋CT对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要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奚永强;王丽;刘成瑞;蔡庆斌;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脑出血及脑梗死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脑梗死、脑出血的成人患者150例,使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 T的方式进行扫描,命初次诊断时所用的常规剂量组为a组(130k V、240m A s),命在进行复查诊断时所使用的低剂量组为b组(110kV、150mAs)和c组(110kV、100mAs).评价过程中使用双盲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图像的优良率和噪声值,进而对比a、b、c三组所得的图像质地.在实验后需要比较a、b、c三组的辐射剂量,所以在比较前需要记下a、b、c三组所得图像的CTDIvol值和DLP值.结果:a组的CTDI-vol值比其余两组分别上升了58%、72%.统计后结果P值均<0.01,组间计量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反的a组C T图的噪声值略微比其余两组低,统计后结果P值>0.0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脑出血的成人患者的复查过程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110kV、150mAs、110kV、100 m As)可以明显的减少辐射的剂量,同时终实验获得的CT图质地也能达到诊断的要求.
作者:黄林勇;肖志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报道了一例1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个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7个月后,患儿体重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回顾现有文献,国内外已有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报道,但尚待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立;苏喆;赏月;张琴;张龙江;齐鸿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实验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相对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建湖人民医院影像科2014年10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高频彩超进行检查,再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高频超声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是78.18,低于CT的94.18%,P<0.05;(2)超声对水肿型、蜂窝织炎性、坏疽性的确诊率依次70.00%、53.33%、65.00%,低于CT的85.00%、93.33%、100.00%,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积极采取CT检查,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够明确疾病类型,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兵;吴胜文;祁汉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腹部CT检查发现的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500例进行腹部CT检查肾上腺有病变的患者检查报告以及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结果:有200例肾上腺出现病变情况,检出病变率为4.4%.予以35例(17.5%)患者进行内分泌功能评估,发现有13例(37.1%)未出现功能性病变现象,有25例出现功能性变患者.有20例出现肾上腺意外瘤,检出病变率为1.0%.结论:利用腹部CT进行肾上腺病变检查中,4.4%为肾上腺病变的检出率,1.0%为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为预防出现肾上腺意外瘤漏检现象,在临床上还需要完善对肾上腺意外瘤的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率,为后期的治疗工作做好准备.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我门诊中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行西药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实行针灸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出现31例可耐受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行针灸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李立红;李志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组织病理确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并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与单纯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95.45%,单纯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72.73%,差异显著(P<0.05),且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对诊断不同类型的阑尾炎符合率也明显高于单纯高频超声诊断(P<0.05).结论: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降低急性阑尾的漏诊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超声诊断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6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ARF者26例,CRF者34例.肾脏长度>100mm者29例,80~100m m者5例,<80m m者26例.超声声像图会随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肾脏的血流及变化情况,可对肾脏疾病及功能的临床判断有一定的优越性,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依瑶;倪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比较各放射检查手段的不同.方法:AP住院患者40例,采用核磁检查的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结果:MRCP原始像和3DMIP可准确评定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CT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在本项研究实验中,MRI与CT对AP诊断结果相差不大,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优于CT.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