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宋微;梁晓雨
目的:探讨多排C 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共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CT扫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阑尾直径比观察组要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实施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有粪石、阑尾周边有脓肿物、阑尾有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相比较,差距显著(P<0.05);在阑尾腔内有气体与阑尾腔内有粪石C T征象相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 T诊断可将阑尾与其周边情况显示出来,利于医师对阑尾周边器官病变状态进行观察,多排CT临床价值高,操作简单、速度快,可行性强.
作者:李艳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先给予常规超声诊断,随后嘱咐患者服用500m l速溶胃肠助显剂后再次进行常规超声诊断.探讨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助显剂后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97.37%、97.75%、98.04%)显著比常规超声(84.21%、87.64%、90.19%)高(P<0.05).结论:将速溶胃肠助显剂应用于胃溃疡与胃癌的超声诊断时,能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临床确诊提供有力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志清;魏秋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且患者已全部由手术病理确诊,统计分析MRCP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准确率为56.7%,胆管炎性狭窄的准确率为23.3%,胆系恶性梗阻性病变准确率为20.0%.MRCP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CP可以清晰的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明确胰胆管的病变部位及性质,为临床提供有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麟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钙化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结节钙化超声表现特点分为不同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分析甲状腺良性及恶性结节之间各种钙化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检出200个良性结节(50个存在钙化)、30个恶性结节(14个存在钙化).恶性结节中I型、I I型率,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中I I I型与I V型率,均低于良性结节(P<0.05);I型有2个良性结节、II型有10个良性结节、III型有13个良性结节、IV型有25个良性结节,I型有7个恶性结节、II型有4个恶性结节、III型有3个恶性结节、IV型有0个恶性结节,恶性结节I型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II型、I I I型和I V型(P<0.05),恶性结节I型与良性结节I型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钙化类型的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对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特征予以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子宫肌瘤患者50例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份到2018年7月份,患者依次予以B超检查、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检查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针对诊断率的对比,B超检查相比X线检查更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B超检查显示50例患者的回声类型包括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以及混合回声,依次占38%、24%、26%、12%.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B超检查,诊断率较高,可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对于特征相似与子宫肌瘤相似的疾病,临床上需要加强鉴别,防止误诊.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孕检的患者作为案例,所有患者按照编号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实施的阴道超声、腹部B超以及联合诊断的方式,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丙组的诊断准确率96.7%,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的诊断准确率,丙组的效果突出.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诊断的方式,能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整体优势明显,联合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诊断,值得实施和应用.
作者:丛阿妮;王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负参数.作为各级医院诊断常用的医用X射线辐射源.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为此,对其空气比释动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十分必要.
作者:付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 T诊断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计2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时期胰腺癌患者共计2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腺肿胀和局灶性密度减低以及弥漫性强化降低、被膜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发生几率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中,使用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对比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CT与MRI检查,CT检查作为对照组,MRI检查作为观察组,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鼻咽部位受侵情况、颅底部位受侵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口咽、咽旁间隙、颞下窝、翼腭窝、海绵窦等鼻咽部位的诊出率为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在破裂孔、卵圆孔、斜坡、蝶骨大翼等颅底部位诊出率为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鼻咽癌采用MRI的诊断效果更佳,对鼻咽部位及颅底部位的受侵情况诊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临床对不能通过CT检查诊断的病灶应联合MRI检查.
作者:龚思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03月—2018年03月在本院接受咯血的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n=23),对照组(n=20);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保守治疗以及以明胶海绵为主要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死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效果好、死亡率低较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两组均有患者死亡,但试验组死亡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英;蒋仕淑;江鹰;赵长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现有条件下大可能的提高放疗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放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摆位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X、Y、Z三轴确定靶区中心点,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明显的体表标志处加用另一套X0、Y0、Z0参考线,比较观察两组的摆位误差率,应用S P S 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4人,误差率为12.90%,对照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5人,误差率为25.00%,研究组5m m误差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三套激光参考轴定位靶区中心点,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测,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重测信度.结果:患侧足底筋膜厚度的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以及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足底筋膜厚度(P<0.05);重测信度检测:患者的健侧、患侧重测信度I C C分别是0.90、0.86,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能够准确地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严重程度,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辉;刘玫;石玉琴;赵苏云;段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在输卵管结核诊断当中的有效运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28例经超声造影和血清C A125检查测定的输卵管结核患者,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血清C A125水平测定,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测定结果数据及特点来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针对28例输卵管结核患者在进行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检查测定后,其敏感度为92.8%、特异度82.7%、准确率为96.4%,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能够有效提高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情况,对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其Torch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并将其Torch八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高回声内小液区的30例,Torch八项IgG、IgM均阴性的2例(2/30),至少一项IgG(+),余IgG、IgM均阴性的26例(26/30),1~2项IgG、IgM阳性,余IgG、IgM阴性的2例(2/30).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的268例,T o r c h八项I g G、I g M均阴性的0例(0/268),至少一项I g G(+),余I g G、I g M均阴性的249例(249/268),1~2项IgG、IgM均阳性的,余IgG、IgM阴性的19例(19/268).结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帝;尤沛;居燕;钱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据病理等检查结果统计CT和MRI显示周围特性、内部结构的数据.结果:C T对于<3c m周围型肺癌病灶周围特性、内部结构显示优于M R I,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R I对于3~5c m周围型肺癌病灶周围特性、内部结构显示优于C T,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技术、MRI技术对诊断周围型肺癌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谭梅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 T和D R在诊断四肢骨关节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外伤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20排螺旋C T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 R)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320排螺旋C T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与DR技术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在对四肢骨骨头重叠部分以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低,而320排螺旋CT可有效弥补DR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维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热点.治疗后肝癌病灶除瘤体直径变化外,常因内部癌细胞坏死活性降低,在CT/MRI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给临床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而准确的疗效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就总结近些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临床常用影像学进行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进行以下分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书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经腹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实验组运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其终的临床诊断符合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的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效果显著优于经腹超声的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方法对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其应成为临床中的首要检查手段,此种方法能使患者的出院时间显著提前,因此,此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应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临床中被不断应用.
作者:彭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讨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选取我科1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以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与研究组(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评价标准: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于关节镜技术来说,前者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邓锻炼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