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的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超声科中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30例胎儿心脏缺陷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调查,给予超声筛查诊断,根据其基础病例资料,观察其妊娠期及分娩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其超声筛查阶段的相关图像,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产前检出率为93.3%;漏诊2例(7.1%),综合检出率为96.7%;产前检出的28例中,18例(64.2%)均由20~24周产前筛查中检出,9例(32.1%)由中孕期查检出,1例(3.5%)由晚孕期检出,漏诊2例(7.1%).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效果显著,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能够有效检出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具体类型,可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戚明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其Torch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并将其Torch八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高回声内小液区的30例,Torch八项IgG、IgM均阴性的2例(2/30),至少一项IgG(+),余IgG、IgM均阴性的26例(26/30),1~2项IgG、IgM阳性,余IgG、IgM阴性的2例(2/30).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的268例,T o r c h八项I g G、I g M均阴性的0例(0/268),至少一项I g G(+),余I g G、I g M均阴性的249例(249/268),1~2项IgG、IgM均阳性的,余IgG、IgM阴性的19例(19/268).结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帝;尤沛;居燕;钱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胃部疾病33例,肠道疾病37例;回顾性分析,本组对象多层C T螺旋横轴位图像、部分三维重建图像以及多平面重组图像.结果:33例胃部疾病患者中,诊断为胃炎者14例,胃息肉者9例,恶性肿瘤者7例,非典型增生者3例;37例肠道疾病患者中,诊断为慢性炎症18例,息肉12例,恶性肿瘤6例,憩室1例;CT轴位图像诊断灵敏度73.68%(42/57)、特异度38.46%(5/13)、准确性78.57%(55/70),经多技术处理后其确诊率为85.71%(60/70).结论:128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郑红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X线内旋25度,对比两组受伤恢复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踝关节伤口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X线进行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过程中,将投照角度设定成为内旋25度,能够促进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指标的恢复,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具有高的广泛应用优势.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125I粒子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的回顾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进行增强CT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结果:数据指出,7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肿瘤为21cm3.治疗前五个月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较之前明显改善,且患者无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临床上采用125I粒子植入疗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明显的疗效,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控制率,减少重症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减轻了患者外科手术的痛苦,操作相对的安全.
作者:张远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目标为2016年2月—2018年10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28例,将其视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28例,将其视为对照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指标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t=27.8906、11.6805、19.2508、22.0894,P<0.05),且观察组内III级心功能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舒张早、晚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I、II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低于I、II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超声技术可用于诊断患者心衰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诸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阐述并分析直肠癌术前用MRI检查对辅助诊断TN分期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筛选2017年2月份—2018年7月份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的患者直肠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和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分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检查符合率T2分期及以下6例,T3分期15例,T4分期12例,符合率为49.25%(33/67);MRI检查符合率T2分期及以下11例,T3分期24例,T4分期17例,符合率为77.61%(52/67);两组检查结果符合率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 R I检查直肠癌准确率较高,且对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分辨清晰,为手术方案的治疗提供帮助;但是对于直肠癌的诊断病理学检查仍是唯一金标准.
作者:张凤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模体在同一台CT模拟机上不同扫描模式下CT值的采集校准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利用CIRS062模体与Catphan600模体在同一台CT模拟机和相同的扫描参数上分别获取头部、胸部和腹部模式下的CT值,并将这两种模体在这三种模式下采集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同一定位扫描参数下,两种模体在头部与腹部模式的CT值均无明显差异,但与胸部模式的CT值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在高密度组织处的CT值变化较大.结论:头部或腹部模式下采集的CT值与胸部模式下采集的CT值有明显的区别,在放射治疗中,有必要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建立相对应的CT值-电子密度转换曲线,以确保肿瘤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精确度.
作者:李克;罗娟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 T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98例患者,分别于化疗3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脾CT值比值,随后对相关数据实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会造成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法可准确定量诊断脂肪肝,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这一化疗并发症的足够重视和及时有效的积极处理,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尹华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微小钙化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检查,将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乳腺钼靶检查出乳腺微小钙化61例,与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8.39%,其中乳腺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39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情况良好.结论:乳腺钼靶检查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当中诊断准确率良好,能够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C T诊断胸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8年4月收治70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螺旋CT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分析胸腺肿瘤采用螺旋CT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7.06%、94.29%、97.06%、91.67%;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螺旋C T表现中的瘤体形态、瘤体边缘、瘤体密度、钙化情况、包膜情况、淋巴结肿大情况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螺旋C T诊断胸腺肿瘤,可以确定其属于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对患者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作者:李雪娇;叶洁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急性剧烈运动方面的影响观察中,超声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为实验组,再选择相同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1名正常男性为参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性剧烈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超声观察.结果:参照组正常男性进行急性剧烈运动前后的相关指标对比后无差异存在(P>0.05),但实验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前后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患者临床观察当中,超声对其急性剧烈运动产生的实际应用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韩志芬;康佳;胡敏;王渠;康彧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全部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其它各有21例、15例、14例、16例、24例、10例;腹部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6.0%(86/100),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5.0%(85/100),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6.0%(96/100),联合检出率均要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和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孕检的患者作为案例,所有患者按照编号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实施的阴道超声、腹部B超以及联合诊断的方式,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丙组的诊断准确率96.7%,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的诊断准确率,丙组的效果突出.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诊断的方式,能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整体优势明显,联合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诊断,值得实施和应用.
作者:丛阿妮;王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对肝外胆结石患者用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肝外胆结石患者108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腹部C 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对患者影像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对结石直径不同(是否超过9c m)检出准确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准确率有显著优越性(P<0.05);在患者结石检查特异性、敏感性、误诊漏诊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所得数据相对于腹部CT均有明显优越性(P<0.05).结论:为肝外胆结石患者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相对于腹部CT诊断方式在准确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作者:路雨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实施腹部B超诊断,对两组诊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漏诊率6.52%,误诊率2.1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74%,漏诊率17.39%,误诊率10.8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苟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C T扫描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探讨其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86例患者进行胸部C T扫描,取横截面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并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食管-左心房间距与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食管-左心房间距<5mm者114例(A组),≥5mm者72例(NA组),两组间年龄、血压、左右心房内径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8.42%(18例)、13.16%(15例)、3.51%(4例),N A组为5.56%(4例)、2.78%(2例)、0.00%(0例),均高于N 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内径、食管-左心房间距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6848,-0.5877,均P<0.05).结论:C T扫描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食管-左心房间距越短,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
作者:刘清占;安涛;李永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现有条件下大可能的提高放疗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放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摆位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X、Y、Z三轴确定靶区中心点,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明显的体表标志处加用另一套X0、Y0、Z0参考线,比较观察两组的摆位误差率,应用S P S 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4人,误差率为12.90%,对照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5人,误差率为25.00%,研究组5m m误差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三套激光参考轴定位靶区中心点,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胸骨软骨肉瘤的CT表现认识.方法:分析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胸骨软骨肉瘤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该病例CT表现为胸骨软组织肿块,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钙质密度影,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胸骨软骨肉瘤少见,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陈晓曦;钱堃;吴应行;王亚男;李才林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