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分析

王琰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泌尿系结石, 检出准确率, 生活习惯
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89例,其中67例患者曾出现过突发性腰痛、腹痛,部分患者出现血尿,经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治疗后排出结石,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结石;22例患者长期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泌尿系结石,通过对比结石出现的部位及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调查其生活习惯相关数据,研究结石形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双肾结石41例,单肾结石19例,膀胱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肾结石43例,单肾结石18例,膀胱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16例,检出准确率为92.13%;在生活习惯上,双肾结石以长期卧床(32/41)和爱喝浓茶(37/41)所占比例高;单肾结石与双肾结石患者相同;膀胱结石以厌食少食(11/13)高;输尿管结石以饮水较少(15/16)和作息不规律(9/16)高.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可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便于医生实时、动态、安全的观察结石所在部位及了解结石的图像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为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选取经宫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病理结果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Omniview图像特征,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评价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Omniview w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在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9.1%(119/120),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7%(104/1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技术检查能够获得子宫内膜息肉更全面立体的信息,比二维超声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卉;陈曦;肖咸英;杨家翔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130例拟诊断为胆囊结石并执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漏诊与误诊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度为96.80%,特异度为40.00%,准确度为94.62%,误诊率为60.00%,漏诊率3.2%.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作为超声医师应当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负责地给病人进行检查,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

    作者:陶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系统超声联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胎儿外耳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评价

    目的:评价胎儿外耳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联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15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的诊断方案均为系统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超声技术联合的方式,对超声检测次数和外耳显示率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胎儿外耳畸形检出率、漏诊率进行判定.结果:与第1次外耳显示率进行比较,第2次的显示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例孕妇中胎儿外耳畸形的确诊率为78%(1170/1500),漏诊率为22.0%(330/1500).结论:系统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联合的诊断方式对胎儿外耳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罗云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微小钙化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检查,将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乳腺钼靶检查出乳腺微小钙化61例,与病理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8.39%,其中乳腺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39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情况良好.结论:乳腺钼靶检查在诊断乳腺微小钙化当中诊断准确率良好,能够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2例,对所有患者实行B超检查,对比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探讨B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47例,确诊41例,漏诊6例.腹部非实质性脏器损伤15例,确诊11例,漏诊4例.结论:采用B超检查方式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准确检查出患者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祥英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C 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病因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份到2018年7月份,50例患者均予以C T扫描,分析患者的病因情况,并评估诊断结果.结果:CT扫描显示,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确诊为肠梗阻,确诊率为96%.病因分析显示,有14例患者为结肠癌,有11例患者为粘连性梗阻,有7例患者为直肠癌,有6例患者为回盲部炎性病变,有5例患者为肠套叠,有5例患者为其他.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CT扫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因以及病情特点,有利于医师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顺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和经阴道彩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孕囊型、不均质肿块型、混合型子宫瘢痕妊娠确诊率及总体确诊率分别为94.87%、91.67%、85.71%、93.10%,明显高于经腹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区别在于子宫前壁下段表现及周围血流信号不同.结论:经阴道彩超可提高各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伤、辐射小、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X线内旋25度,对比两组受伤恢复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踝关节伤口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X线进行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过程中,将投照角度设定成为内旋25度,能够促进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指标的恢复,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具有高的广泛应用优势.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听小骨HRCT扫描图像后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再经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听小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耳部正常及耳部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60只耳.依据有无经过后处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HRCT扫描,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两组在听小骨显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不同部位对砧骨豆状突、镫骨前后脚、脚板及砧镫关节等微小结构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R C T扫描后再经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听小骨的微小结构,为准确诊断病变位置提供重要信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璇;何新华;胡永胜;李云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继发性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而CT影像表现不典型的42例患者资料.结果:叶段实变型23例,CT表现为叶段片状实变,其中8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可见空洞.间质改变为主型6例,C 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空洞.孤立结节肿块型13例,孤立结节10例,单发肿块3例,其中5例深分叶,边缘毛刺6例,4例可见空洞.结论:准确理解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熟悉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同时结合详尽的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洪班怡;熊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DR、CT、常规X线诊断肺结核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DR、CT、常规X线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选99例肺结核病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常规组,分别给予DR、CT、常规X线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空洞、卫星灶检测数量、其他指标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和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显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20例心室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心室颤动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发生心室颤动的20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2例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8例室颤虽抢救成功,但病重情况无改善,出院后1~2天内死亡,1例病人出院后3个月后死亡.15例均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11例,急性ST段压低1例,长QT间期3例,高大U波3例,有6例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动态心电图发现有频发室性心律失常2例.结论:分析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能够尽早预防和诊断患者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韦丽丽;张基业;姚华文;古郑;张年保;许学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采取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予以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断49例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实施分析,选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患者均开展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技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9例患者(53个甲状腺结节)中,冷结节有50个,热结节有2个,温结节有1个;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检查:阳性甲状腺结节有15个,阴性甲状腺结节有38个;术后病理检查:恶性甲状腺结节有12个,良性甲状腺结节有41个.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敏感性58.33%,特异性80.49%,准确性75.47%.结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采取99m T c-M I B I亲肿瘤显像技术鉴别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好,敏感性低,存在一定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安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对其行彩超诊断.以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9例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分析彩超的诊断符合率,并对比诊断满意度.结果:A组的诊断符合率略低于B组,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诊断满意度为93.10%,B组为68.9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彩超诊断的效果较佳,且诊断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分析.方法:选取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6例(44个结节)为观察组,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同时选择相同时间的36例(44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对照组.经GE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Philips诊断仪的应用,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二维超声表现情况.结果:在淋巴结肿大情况上,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纵横比、血流丰富、回声、钙化情况上表现明显化差异(P<0.05);在Ⅰ型、Ⅱ型比例上,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而言,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差异有意义(P<0.05),但是Ⅲ型比例上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层面,表现结节较小者血流不丰富、较大者血供较丰富的特征,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多表现纵横比上大于或等于1、实性低回声、在形态上不规则、边缘模糊及周边小毛刺、内部多为微小钙化,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小兰;刘诗懿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硬化致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和分析二维、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硬化致管腔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1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颈动脉斑块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26例,对照组以正常者26例,两组患者均行二维、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cm/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对颈动脉颈动脉硬化致狭窄的患者进行二维、 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斑块的形态、分布、大小等,从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在不同角度对颈动脉内的血流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为颈动脉硬化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及判定给予重要的临床价值,故此,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璐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目的:总结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胃部疾病33例,肠道疾病37例;回顾性分析,本组对象多层C T螺旋横轴位图像、部分三维重建图像以及多平面重组图像.结果:33例胃部疾病患者中,诊断为胃炎者14例,胃息肉者9例,恶性肿瘤者7例,非典型增生者3例;37例肠道疾病患者中,诊断为慢性炎症18例,息肉12例,恶性肿瘤6例,憩室1例;CT轴位图像诊断灵敏度73.68%(42/57)、特异度38.46%(5/13)、准确性78.57%(55/70),经多技术处理后其确诊率为85.71%(60/70).结论:128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郑红祥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的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超声科中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30例胎儿心脏缺陷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调查,给予超声筛查诊断,根据其基础病例资料,观察其妊娠期及分娩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其超声筛查阶段的相关图像,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产前检出率为93.3%;漏诊2例(7.1%),综合检出率为96.7%;产前检出的28例中,18例(64.2%)均由20~24周产前筛查中检出,9例(32.1%)由中孕期查检出,1例(3.5%)由晚孕期检出,漏诊2例(7.1%).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效果显著,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能够有效检出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具体类型,可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戚明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实施腹部B超诊断,对两组诊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漏诊率6.52%,误诊率2.1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74%,漏诊率17.39%,误诊率10.8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苟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