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安琳

关键词:99mTc-MIBI亲肿瘤显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摘要:目的:评估采取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予以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断49例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实施分析,选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对患者均开展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技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9例患者(53个甲状腺结节)中,冷结节有50个,热结节有2个,温结节有1个;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检查:阳性甲状腺结节有15个,阴性甲状腺结节有38个;术后病理检查:恶性甲状腺结节有12个,良性甲状腺结节有41个.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敏感性58.33%,特异性80.49%,准确性75.47%.结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采取99m T c-M I B I亲肿瘤显像技术鉴别诊断特异性和准确性好,敏感性低,存在一定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实施腹部B超诊断,对两组诊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漏诊率6.52%,误诊率2.1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74%,漏诊率17.39%,误诊率10.8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苟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空气比释动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负参数.作为各级医院诊断常用的医用X射线辐射源.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为此,对其空气比释动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十分必要.

    作者:付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检查,后总结所得结果.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经检查后可知,良性结节患者有30例,恶性结节患者有20例.恶性结节表现为以下特征,如:病灶形态不是十分规则,边界模糊,包膜结构未见或完整性较差,回声较低且不是十分均匀,血流信号伴有异常,穿支血管和高祖频谱可见.结论:甲状腺结节利用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病症性质,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曾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相同的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 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超声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超声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每种检查方式均具有不同的优点,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22

    作者:段玉梅;曾小辉;王永芹;张庆;李小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眼)视网膜裂孔患者,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分析该项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在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之后,57例(眼)患者中21例(眼)为马蹄形裂孔合并视网膜脱落,有34例(眼)为干性马蹄形裂孔,有3例(眼)为巨大裂孔.有3例患者发生于鼻侧,有10例患者发生于颞下方,有44例患者发生于颞上方.结论:眼B超能够对视网膜裂孔进行有效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别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分析术前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数据,P<0.05,差异显著.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后患者病情的检出几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4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此次试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7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实验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DD、LAD等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而实验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的方式检出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早的治疗,由此可知,心脏彩超诊断的方式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6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实施检查,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并发症所属类型以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属于真性室壁瘤的有28例(包含心尖部27例、室间隔部1例);属于梗死性室间隔缺损的有1例;属于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16例;属于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有15例(包含心尖部12例,室间隔部3例);属于二尖瓣腱索断裂的有5例;属于假性室壁瘤的有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可对其并发症进行清晰显示及动态监测,具备良好的诊断价值及防治监测价值.

    作者:唐毓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来我体检中心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体检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体检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者(37例)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实验组体检者(38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后给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对照组确诊患者为30例,诊断符合率为81.08%,敏感性为78.26%(18/23),特异性为71.43%(10/14),其中漏诊误诊患者人数为7例;实验组确诊患者为37例,诊断符合率为97.37%,敏感性为96.00%(24/25),特异性为92.31%(12/13),其中漏诊误诊患者人数为1例.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竞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诊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n=30)与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采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熊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肺结核伴乳腺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结核并乳腺结核影像学相关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右侧乳腺肿大3月余,中央触及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界限不清,结合影像学表现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结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肿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若缺乏经验易导致误诊,但结合原发病灶及乳腺影像学表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任荣荣;乔飞;张淇惠;宋娟;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选取我科1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以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与研究组(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评价标准: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于关节镜技术来说,前者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邓锻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术前乳腺B超及MRI检查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乳腺B超、M R I检查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乳腺癌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应用乳腺B超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乳腺B超联合MRI检查,将两组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检查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符合率达到95.56%,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诊、漏诊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应用乳腺B超、M R I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早期确诊、指导后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邹春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对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对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经腹彩超检查,研究组接受经阴道彩超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孕囊型子宫疤痕妊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包块型子宫疤痕妊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腹彩超相比,采用经阴道彩超可明显提升孕囊型及包块型子宫疤痕妊娠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玉涓;黄淑卿;钟逢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130例拟诊断为胆囊结石并执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漏诊与误诊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度为96.80%,特异度为40.00%,准确度为94.62%,误诊率为60.00%,漏诊率3.2%.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作为超声医师应当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负责地给病人进行检查,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

    作者:陶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小器官疾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高频超声检测方法对小器官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62例小器官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小器官疾病诊断方法的选择;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完成;观察组(31例):选择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完成;终就两组小器官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以及检出清晰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小器官疾病患者疾病检出率(61.29%)对比,观察组(93.55%)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小器官疾病患者检出清晰率(29.03%)对比,观察组(51.61)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检验人员针对小器官疾病患者在进行诊断期间,合理选择高频超声方法展开,在提高疾病检出率以及检出清晰率方面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为小器官疾病的早期确诊奠定基础,并且顺利完成对应疾病治疗方案的针对性设计,从而为小器官疾病患者诊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保证.

    作者:张微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继发性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而CT影像表现不典型的42例患者资料.结果:叶段实变型23例,CT表现为叶段片状实变,其中8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可见空洞.间质改变为主型6例,C 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空洞.孤立结节肿块型13例,孤立结节10例,单发肿块3例,其中5例深分叶,边缘毛刺6例,4例可见空洞.结论:准确理解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熟悉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同时结合详尽的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洪班怡;熊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例(n=57)和恶性病例(n=50),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和U E检查,分析超声与超声+U E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超声+UE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92.00%)、特异性(89.47%)、准确性(90.65%)明显高于单一超声诊断的(70.00%)、(73.68%)、(71.96%)(P<0.05),漏诊率(8.00%)和误诊率(10.53%)明显低于单一超声诊断的(30.00%)和(26.32%)(P<0.05).结论: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病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红;向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研究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来我院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3例,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或引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者中尸检8例,3例外院引产,2例失访;其中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离断漏诊,1例法四合并大动脉转位,漏诊大动脉转位,4例合并其它脏器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可多个切面联合扫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表现具有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志英;姚磊;赵瑞;赵进;赵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