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

熊燕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诊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n=30)与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采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非常显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情况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98例孕妇,研究时间为2015年04月17日至2017年06月15日,均实施产前超声诊断,且对诊断后结果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98例孕妇经产前超声诊断后发现胎盘植入共50例、检出率为51.02%,而漏诊率为48例、百分比48.98%;其中经临床确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共45例,经产前超声检出共42例、百分比93.33%,漏诊为3例、百分比为6.67%.结论:产前采用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意义重大,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等优势,且患者易接受,对降低母婴死亡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丽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排C 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共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CT扫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阑尾直径比观察组要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实施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有粪石、阑尾周边有脓肿物、阑尾有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相比较,差距显著(P<0.05);在阑尾腔内有气体与阑尾腔内有粪石C T征象相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 T诊断可将阑尾与其周边情况显示出来,利于医师对阑尾周边器官病变状态进行观察,多排CT临床价值高,操作简单、速度快,可行性强.

    作者:李艳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选取我科1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以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与研究组(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评价标准: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于关节镜技术来说,前者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邓锻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同钙化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钙化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结节钙化超声表现特点分为不同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分析甲状腺良性及恶性结节之间各种钙化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检出200个良性结节(50个存在钙化)、30个恶性结节(14个存在钙化).恶性结节中I型、I I型率,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中I I I型与I V型率,均低于良性结节(P<0.05);I型有2个良性结节、II型有10个良性结节、III型有13个良性结节、IV型有25个良性结节,I型有7个恶性结节、II型有4个恶性结节、III型有3个恶性结节、IV型有0个恶性结节,恶性结节I型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II型、I I I型和I V型(P<0.05),恶性结节I型与良性结节I型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钙化类型的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对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C T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98例患者,分别于化疗3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脾CT值比值,随后对相关数据实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会造成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法可准确定量诊断脂肪肝,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这一化疗并发症的足够重视和及时有效的积极处理,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尹华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产前检查的90例孕妇,经过引产尸解报告以及手术病例学的检查结果证实,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胎儿中,存在21(21.11%)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7例、法洛四联症6例、房间隔缺损5例以及单心腔3例.对所有孕妇均在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同时给予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观察90例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结果.结果:行常规超声检查得出的检出率为71.43%,低于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的95.24%.结论:相较于常规超声检查,使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对提前防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友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DSA步进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DSA步进式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38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DSA步进造影,观察其显影情况,并对适于介入治疗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38例下肢血管步进检查均获得清晰完整的图像,达到诊断目的,并对其中18例下肢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行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DSA步进技术只需一次注射造影剂,即可得到下肢动脉全程图像,与分段DSA相比,能减少医生、患者的照射剂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为临床介入诊疗提供了转确诊断依据及良好的操作平台.

    作者:黄艳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先给予常规超声诊断,随后嘱咐患者服用500m l速溶胃肠助显剂后再次进行常规超声诊断.探讨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助显剂后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97.37%、97.75%、98.04%)显著比常规超声(84.21%、87.64%、90.19%)高(P<0.05).结论:将速溶胃肠助显剂应用于胃溃疡与胃癌的超声诊断时,能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临床确诊提供有力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志清;魏秋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颞骨HRCT扫描及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颞骨HRCT及其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技术在外伤性面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外伤性单侧面瘫患者行颞骨HRCT轴位扫描及面神经管CPR,对照其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0例中,颞骨骨折46例:纵行骨折29例,横形骨折10例,混合型7例;C P R显示骨折线累及面神经管38例:膝状窝21例,鼓室段10例,乳突段4例,锥曲段2例,迷路段1例.手术证实面神经管骨折42例,术前漏诊4例,分别为:膝状窝1例、鼓室段2例及锥曲段1例.结论:颞骨HRCT扫描及CPR技术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全程及骨折部位,对外伤性面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忠荣;李世华;陈涛;戴维思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实施腹部B超诊断,对两组诊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漏诊率6.52%,误诊率2.1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74%,漏诊率17.39%,误诊率10.8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苟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扫描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C T扫描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探讨其对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86例患者进行胸部C T扫描,取横截面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并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食管-左心房间距与房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食管-左心房间距<5mm者114例(A组),≥5mm者72例(NA组),两组间年龄、血压、左右心房内径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8.42%(18例)、13.16%(15例)、3.51%(4例),N A组为5.56%(4例)、2.78%(2例)、0.00%(0例),均高于N 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内径、食管-左心房间距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6848,-0.5877,均P<0.05).结论:C T扫描测量食管-左心房间距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食管-左心房间距越短,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

    作者:刘清占;安涛;李永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90名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子宫肌瘤组以及子宫腺肌症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将图像的相关情况以及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血流量情况进行反馈和统计.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出现增大情况,子宫肌瘤出现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域.子宫腺肌症组肌壁增厚、回声不均匀.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比较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通过动脉血流动力学能够对两种病况的诊断起到积极的效果.

    作者:朱成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个体化超选择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超选择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资料,分为超选组40例,行超选择TACE;对照组42例,未行超选择TACE.比较两组治疗后局部有效率、累积生存率及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超选组术后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术后血清A F 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超选择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楠;张甜甜;周光亚;陈维仕;黄志新;周春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系统超声联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胎儿外耳畸形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评价

    目的:评价胎儿外耳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联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1500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孕妇的诊断方案均为系统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超声技术联合的方式,对超声检测次数和外耳显示率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胎儿外耳畸形检出率、漏诊率进行判定.结果:与第1次外耳显示率进行比较,第2次的显示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例孕妇中胎儿外耳畸形的确诊率为78%(1170/1500),漏诊率为22.0%(330/1500).结论:系统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联合的诊断方式对胎儿外耳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罗云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C 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病因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7月份到2018年7月份,50例患者均予以C T扫描,分析患者的病因情况,并评估诊断结果.结果:CT扫描显示,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确诊为肠梗阻,确诊率为96%.病因分析显示,有14例患者为结肠癌,有11例患者为粘连性梗阻,有7例患者为直肠癌,有6例患者为回盲部炎性病变,有5例患者为肠套叠,有5例患者为其他.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CT扫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因以及病情特点,有利于医师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顺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且患者已全部由手术病理确诊,统计分析MRCP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准确率为56.7%,胆管炎性狭窄的准确率为23.3%,胆系恶性梗阻性病变准确率为20.0%.MRCP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CP可以清晰的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明确胰胆管的病变部位及性质,为临床提供有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麟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 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亦或是穿刺活检证实肺曲菌球的30例患者,以其多层螺旋C T征象为统计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分析,30例肺曲菌球中含气征有5例,气环征有10例,空气新月征为11例,曲菌球空洞伴随体位滚动9例.其中,9例接受平扫与增强扫描,强化现象并不显著.结论:肺曲菌球的C T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且多层螺旋C T在肺曲菌球诊断方面的价值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吴登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乳腺常见实性肿块性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的:讨论乳腺常见实性肿块性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现已有的研究结果,探讨乳腺常见实性肿块性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简单阐述该检查方法的特点.结果: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所在,在临床工作中要适当选择,综合应用,从而使不同影像学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真真;聂云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研究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来我院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3例,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或引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者中尸检8例,3例外院引产,2例失访;其中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离断漏诊,1例法四合并大动脉转位,漏诊大动脉转位,4例合并其它脏器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可多个切面联合扫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表现具有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志英;姚磊;赵瑞;赵进;赵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