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朱成涛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诊断价值, 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针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90名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子宫肌瘤组以及子宫腺肌症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将图像的相关情况以及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血流量情况进行反馈和统计.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出现增大情况,子宫肌瘤出现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域.子宫腺肌症组肌壁增厚、回声不均匀.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比较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通过动脉血流动力学能够对两种病况的诊断起到积极的效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怀疑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4例入组,都进行MRI检查、X线检查,选择性的开展CT、血管造影、核素、活组织检查.结果:110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64例为阴性.M R I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均进行了M R I与C T线检查,终均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缺血,M R I灵敏度100.0%(56/56),高于CT83.9%(47/56),CT检查对象、MRI检查的坏死指数水平分别为(21.4±7.4)%、(2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终诊分期的一致性kappa=0.815,属于高度一致.结论: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较高,应该与X线检查一同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彭金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64排128层螺旋C T与1.5T M R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测后其检出率较之1.5TMR检出率更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排128层螺旋C T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动脉瘤检出率,有利于在临床中广泛普及与应用.

    作者:祁洪云;李德栋;郭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750例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 D C T扫描和D R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肺部结节检出率和早期肺癌筛查检出率.结果:LDCT与DR肺部结节检出率21.33%/7.33%,对比差异明显,CT显著高于DR,(P<0.05).LDCT与DR早期肺癌筛查检出率1.36%、0.52%对比差异明显,LDCT显著高于DR,(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其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89例,其中67例患者曾出现过突发性腰痛、腹痛,部分患者出现血尿,经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治疗后排出结石,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结石;22例患者长期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泌尿系结石,通过对比结石出现的部位及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调查其生活习惯相关数据,研究结石形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双肾结石41例,单肾结石19例,膀胱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肾结石43例,单肾结石18例,膀胱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16例,检出准确率为92.13%;在生活习惯上,双肾结石以长期卧床(32/41)和爱喝浓茶(37/41)所占比例高;单肾结石与双肾结石患者相同;膀胱结石以厌食少食(11/13)高;输尿管结石以饮水较少(15/16)和作息不规律(9/16)高.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可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便于医生实时、动态、安全的观察结石所在部位及了解结石的图像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王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颅脑超声结合Torch检测结果分析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意义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其Torch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并将其Torch八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高回声内小液区的30例,Torch八项IgG、IgM均阴性的2例(2/30),至少一项IgG(+),余IgG、IgM均阴性的26例(26/30),1~2项IgG、IgM阳性,余IgG、IgM阴性的2例(2/30).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的268例,T o r c h八项I g G、I g M均阴性的0例(0/268),至少一项I g G(+),余I g G、I g M均阴性的249例(249/268),1~2项IgG、IgM均阳性的,余IgG、IgM阴性的19例(19/268).结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帝;尤沛;居燕;钱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听小骨HRCT扫描图像后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再经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听小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耳部正常及耳部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60只耳.依据有无经过后处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HRCT扫描,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两组在听小骨显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不同部位对砧骨豆状突、镫骨前后脚、脚板及砧镫关节等微小结构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 R C T扫描后再经多种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听小骨的微小结构,为准确诊断病变位置提供重要信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璇;何新华;胡永胜;李云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无体征乳腺病灶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高频彩超诊断.结果:在不同病变性质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流信号强度分级中,良恶性病灶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在无体征乳腺病灶诊断中具有极高诊断价值,值得研究.

    作者:赵明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个体化超选择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超选择TACE在不可切除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2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资料,分为超选组40例,行超选择TACE;对照组42例,未行超选择TACE.比较两组治疗后局部有效率、累积生存率及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超选组术后客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术后血清A F 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超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超选择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楠;张甜甜;周光亚;陈维仕;黄志新;周春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7例(眼)视网膜裂孔患者,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分析该项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在给予患者眼B超检查之后,57例(眼)患者中21例(眼)为马蹄形裂孔合并视网膜脱落,有34例(眼)为干性马蹄形裂孔,有3例(眼)为巨大裂孔.有3例患者发生于鼻侧,有10例患者发生于颞下方,有44例患者发生于颞上方.结论:眼B超能够对视网膜裂孔进行有效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发症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6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实施检查,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并发症所属类型以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属于真性室壁瘤的有28例(包含心尖部27例、室间隔部1例);属于梗死性室间隔缺损的有1例;属于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16例;属于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有15例(包含心尖部12例,室间隔部3例);属于二尖瓣腱索断裂的有5例;属于假性室壁瘤的有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可对其并发症进行清晰显示及动态监测,具备良好的诊断价值及防治监测价值.

    作者:唐毓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研究CT检查和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对比

    目的:分析研讨C T检查和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讨论,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普放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检查确诊率97.75%低于病理检查100%,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放检查确诊率77.53%低于C T检查确诊率97.7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可考虑采用C T方式,与普放检查比较,此方式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为早期诊治疾病提供便利.

    作者:于广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继发性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而CT影像表现不典型的42例患者资料.结果:叶段实变型23例,CT表现为叶段片状实变,其中8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可见空洞.间质改变为主型6例,C 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空洞.孤立结节肿块型13例,孤立结节10例,单发肿块3例,其中5例深分叶,边缘毛刺6例,4例可见空洞.结论:准确理解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熟悉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同时结合详尽的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洪班怡;熊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诊断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C T诊断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计2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时期胰腺癌患者共计20例,将其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腺肿胀和局灶性密度减低以及弥漫性强化降低、被膜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发生几率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中,使用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讨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而后以孕妇实施超声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与研究组(产前超声筛查),评判标准: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孕妇的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对于筛查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该病的高危因素对孕妇加强管护,以此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选取我科1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以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技术进行诊断)与研究组(予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评价标准: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率的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25%,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于关节镜技术来说,前者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邓锻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例(n=57)和恶性病例(n=50),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和U E检查,分析超声与超声+U E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超声+UE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92.00%)、特异性(89.47%)、准确性(90.65%)明显高于单一超声诊断的(70.00%)、(73.68%)、(71.96%)(P<0.05),漏诊率(8.00%)和误诊率(10.53%)明显低于单一超声诊断的(30.00%)和(26.32%)(P<0.05).结论: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病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红;向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版的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疑似为前列腺癌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 R I检查及磁共振引导吸下穿刺活检,参照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中的标准对每个兴趣点进行评分,评价病理检查前列腺疾病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26例前列腺癌,19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穿刺兴趣点78处.穿刺病理上,前列腺癌T2W I、D W I及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评分均要高于前列腺增伤.结论: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前列腺诊断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星星;冯再辉;王瑞霞;普光林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 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亦或是穿刺活检证实肺曲菌球的30例患者,以其多层螺旋C T征象为统计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分析,30例肺曲菌球中含气征有5例,气环征有10例,空气新月征为11例,曲菌球空洞伴随体位滚动9例.其中,9例接受平扫与增强扫描,强化现象并不显著.结论:肺曲菌球的C T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且多层螺旋C T在肺曲菌球诊断方面的价值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吴登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C T诊断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放射科接受检查的90例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n=32)、肝脏转移癌组(n=30)、肝血管瘤组(n=28).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 T检查,对比三组的肝脏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占位病灶实质灌注参数:原发性肝癌组的HBF、HAF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MTT相对较低,且肝脏转移癌组的H B V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病灶附近实质区灌注参数:肝血管瘤组的H B F、P S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而其余两组的HAF显著低于肝血管瘤组(P<0.05).结论: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上,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和诊断可获得理想效果,可为临床诊治提高科学依据,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注射器和三通阀制备技术(Tessari technique),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或CO2)制作泡沫硬化剂,在DSA引导下硬化治疗80例(9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参照CEAP分级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判断其疗效.结果:在DSA引导下对80例患者(92条患肢)成功实施了下肢静脉曲张的泡沫硬化治疗术,手术成功率为100%.6个月后随访显示:80例患者(92条患肢)显著有效下肢共69条,有效下肢共23条.总有效率为100%.结论:D S 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减轻患者痛苦,并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唐育斌;张俊驰;杨连付;刘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